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长途传输设备

第五节 长途传输设备


  为适应运输生产对传输通道的要求,积极提高长途线路复用能力,尽可能多开通载波电路。1986年,组织开通哈尔滨—齐齐哈尔间、哈尔滨—牡丹江间、牡丹江—佳木斯间中程12路载波机及绥化—南岔间高12路载波机。1987年,将哈尔滨—牡丹江间3套BZ—12改为质量较好的ZDL中程12路载波机。年底正式开通哈尔滨—让湖路间,利用哈尔滨—齐齐哈尔间同轴已交工区段开通一个机群,开通哈尔滨—让湖路长途自动。
  1989~1990年,经中国与苏联洽谈,为提高国际长途电路质量,将绥芬河—格罗迭科沃(苏联)站间架空明线改为苏方长途电缆,中方ZD4型12路载波机,于1993年开通使用。1990年,哈尔滨—齐齐哈尔300路同轴电缆载波机和哈尔滨—肇东间、肇东—安达间、安达—让湖路间60路分支设备全面开通。对西部电路做出较大调动,使路局西部地区通信紧张状态得到缓解。
  1993年,路局首次利用齐齐哈尔—富裕间架空光缆中的4芯开通一个34Mb/s三次群光电数字通信系统。话路最大容量为480路(由于仅配置5个基群设备,实际实用话路为150条)。光电设备采用南京富士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DL—E系统。
  1993年,铁路部门开始分组数据交换网第一期工程建设。哈尔滨铁路局承担的分组数据交换网是铁道部数据交换网第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在路局装设节点机47部,设置运输信息源点99个,并建设上述节点机间的长途传输信道和信息源点到结点机的用户线路。是年,开通19处节点机,调整10条长途线路,完成鸡西—牡丹江、鸡西—虎林、哈尔滨—绥化、加格达奇—林海、林海—塔河、佳木斯—伊春6套载波机的新设或换型工作。
  1994年是铁路分组数据交换网一期工程建设的第二年,哈尔滨铁路局通信技术人员与上海工程公司紧密合作,完成47台节点机安装、调试,新设及换型10台载波设备;完成车号系统18个车辆段、两个车辆厂联网工程,安装调制解调器42台;组织齐齐哈尔、牡丹江两个分局环路设备开通调测工作,共开通环路设备19套,为全面开通路局货票网积累了经验。
  1995年10月1日,铁路分组数据交换网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用。全局共建分组交换设备7台,分组拆装设备39台,信息源点92处,已入网的车辆系统21个部门,牡丹江确报系统,无线寻呼系统。
  1998年,路局继续完善通信网功能,提高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到年末,完成95个车站和38个车务段TMIS联网,组织实施36个站的客票联网,同时安排五常、陶赖昭等地二代红外线通道,开通齐绥、绥齐数字通道以及哈五间光环区段的通信改造,使路局数字传输能力有所增加。
  1999年,路局开通绥化—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间的数字通道,为红外线测轴温提供传输通道,哈齐间各站安装自动电话。利用光缆数字通道为新设的红外线探测点提供38条通道,为客票预售系统提供20条通道,为调监系统提供8条数字通道,为机务段、公安、计算机中心提供急需的数字通道。
  2000年,在铁路通信三年攻坚战中,通信光电缆工程至上年年底已完成光电缆线路敷设,初步建成光接入网系统。年初,利用世行外资工程项目开始启动长途骨干网、本地中继网的622Mb/s、155Mb/s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在抓紧开通新设备的同时,对已投入运用的设备不断进行质量跟踪,力争使其日臻完善。电务处成功地组织齐绥线接入网设备升级、哈齐线接入网共线功能的实现,南岔、伊春、让湖路、北安智能长途台升级工作。
  2003年,铁通黑龙江公司全年共为运输需求和办公自动化联网,方便快捷地办理2M通道75条,音频通道112条,保证运输生产和正常工作需要。
  2004年,把确定的新增服务项目交由铁通公司实施,经路局质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全年对TMIS、DMIS、PMIS、红外线探测、车号识别和办公自动化等办理2M通道350条,音频通道312条,对通道进行整合。局信息中心通过TMIS网与各站、各单位通过2M通道,使货票、确报、财务、办公等用户共享一个2M通道。通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解决各系统工程单独建网利用率低的问题。
  2005年,在通信数字化改造中迈出较大步伐,为TDCS系统提供451条2M电路,为TMIS系统提供21条2M电路,为公安系统提供18条2M电路,为红外探测线、轨道衡提供132条音频电路。对403个车站调度电话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调度指挥通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