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客运组织

第二节 客运组织


  一、组织与运量

  1986年,路局采取对旅客列车加挂车辆、扩大编组等一些措施,使全局客运输送能力达到日420836人次。客车车辆由1985年配属2241辆,增加到2338辆,增加97辆,增长4.3%。1987年,全局管内运行旅客列车达到141对,比1986年134.5对,增加6.5对,全年旅客发送量达13707.2万人次,比1986年多运388.8万人次。1988年,全局客流比较大,突出在暑期运输中,62天发送旅客达2404万人次,日均38.8万人次,其中有16天日发送旅客超过40万人次,最高日达42.9万人次,全年客运量达14926.7万人次,比1984年最高客运量多运1055.9万人次。
  1989年,全局旅客运输稳中有升,比1988年同期略有增长,6月前后,客流一度下降,一些旅客列车出现虚糜。9月5日,客票调价前客流出现暴涨,调价后第四季度又大幅度下降。客流急剧波动,给客运组织带来很大困难。路局组织各分局、车站深入开展客流调查,先后三次对292趟列车、48个车站、11万名旅客成分和旅行目的调查摸底,并到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单位、工矿企业、农村、学校进行调研,进一步加强旅客运输组织工作。在客流高峰期,先后组织加开临时客车12对,全年开行2012列次,长期扩编客车达14600辆次,临时加挂客车6551辆次,有效缓解运能不足。
  1994年,全局运输旅客达14428.2万人次,管内旅客列车运行达164.5对。1995年,旅客发送人数完成12914万人次,完成部下达计划12700万人次的101.5%;旅客周转量完成19201百万人公里,完成部下达计划18800百万人公里的102.1%;客运收入完成154365万元,完成部下达计划149260万元的103.5%。全年组织加开临客463对,加挂客车5747辆,增运旅客90万人次,增加进款4314万元。
  1996年,全局旅客、行包运输量大幅度下滑,路局组织开行优质优价列车。在上半年17.5对基础上,又组织开行“双优”列车3.5对,增开佳木斯—大连游41/42次、佳木斯—北京南139/140次、图里河—哈尔滨游25/26次、佳木斯—西柳游37/38次(大连、佳木斯分局各担当0.5对)。1998年,局客运部门加强组织,转变职能,克服困难,努力减少超百年特大洪水造成的损失,客运主要指标计划兑现较好。
  1997~2000年,根据每年新图客车开行框架的特点,增加旅客列车数量,改善始发终到时刻,缩短直通客车旅行时间,增加双优列车比重。特别是实现哈尔滨—广州的南北贯通。新图使局管内运行的旅客列车达177.5对。为进一步调整旅客列车运行图,适时组织开行夕阳红旅游专列、学生专列、农工专列、21世纪栋梁专列。新购置的3组动车组车体投入运用,2组车体开行哈尔滨—齐齐哈尔间4对特快列车,1组新开行哈尔滨—北安特快列车。不定期开行哈尔滨—深圳、哈尔滨—黄山等8个方向的旅游列车,开行2列跨局行包专列和2列管内行包专列,在一定时期内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客运整体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2001年,路局成功实施“客车温暖”工程、“车体整治”工程和旅客列车“交钥匙”工程,建立列车整备“上下分离”机制,客运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绿皮车”发生根本性变化。2002年,按照铁道部统一部署,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对“列车正点、设备设施、卫生环境、待客服务、旅客购票、列车供水、安全秩序、投诉受理”等8个方面整治,形成全局抓客运服务质量的大格局、奖罚严明的检查监督体系,进一步深化竞争上岗机制、列车交钥匙工程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站车质量在全路处于前列。
  2003年,全国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哈尔滨铁路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的硬性措施20条》《旅客列车“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增强系统内部的“非典”防控力度。全体客运干部职工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疫情的第一线,不畏惧、不退缩,坚守岗位,为旅客创造放心的旅行环境,把住铁路防止“非典”传播的大门,为黑龙江省实现“零感染”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2004年,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路局下半年先后8次调整管内运行图,列车开行框架得到明显优化。客运系统推出一大批适应市场的客运新产品,Z15/16次全列软卧一站直达,哈牡、哈佳间一站直达列车,哈齐间双层客车。四次组织各分局客运分处、哈、齐等8个较大站调整加挂车辆。是年,全局客运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完成收入35.9亿元(不含行包公司收入和候车室空调费),较计划增收2.07亿元,增长6.1%,同比增收5.3亿元,增长17.3%。客运营业收入超额完成计划,全年完成收入52亿元,较计划增收1.2亿元,同比增收8亿元,增长18.2%。旅客发送量完成调整计划,全年完成9356万人次,较调整计划多发6万人次,同比多发512万人次,增长5.8%。其中直通完成1513万人次,同比增加228万人次,增长17.7%;管内完成7843万人次,同比增加284万人次,增长3.8%。旅客周转量完成185.5亿人公里,较计划超0.5亿人公里,同比增加15.5亿人公里,增长9.1%。旅客收入率完成38.46元,同比增加3.86元,增长11.2%。旅客平均行程达到172公里,同比延长3公里。停开管内严重亏损列车45.5对,提前完成全年节支9659万元的目标。
  2005年,全局在春运暑运、黄金周等每一个客流高峰期,提前进行客流调查、制订组织预案、做好运力票额安排、做好人员物资准备,实施快速反应机制。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加强客流动态信息反馈,统筹使用、科学配置运力资源,及时调整列车编组辆数和结构,全年加挂客车12900辆次,套用车底29对,开行临客859列、旅游列车73列,有效提高运能利用效率。

1986~2005年哈尔滨铁路局客运运量表 表4—1

单位:万人

年度

旅客发送量

旅客运输量

旅客接运量

旅客发出量

1986

12367

13318

951

952

1987

12658

13707

1049

1045

1988

13725

14927

1201

1195

1989

12976

14111

1134

1180

1990

10621

11527

906

903

1991

10785

11739

954

955

1992

11521

12603

1082

1071

1993

12594

13755

1161

1170

1994

13253

14428

1175

1189

1995

12914

14067

1153

1169

1996

10420

11463

1043

1025

1997

10332

11387

1055

1074

1998

10119

11153

1034

1046

1999

9723

10830

1107

1125

2000

9794

10975

1181

1175

2001

10457

11730

1238

1231

2002

9968

11300

1333

1383

2003

8844

10088

1244

1285

2004

9355

10815

1461

1561

2005

8868

10395

1526

1564



  二、计划运输

  路局合理组织客流,深入挖潜扩能,有计划地、均衡地运送旅客。每年的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学生的寒暑假期等节假日,客流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春节最为突出,这种客运量波浪式的发展,形成了客运工作的特点。
  1986年,路局在14对客流较大的列车上加挂硬卧车3辆,硬座车41辆,列车编组达到17辆的有3对列车(17/18次、155/156次、137/138次),达到15辆的有2对列车(39/40次、167/168次),平均每天增加运输能力9860人次。全年加开临时旅客列车663列次,运送旅客53万人次,临时加挂列车9571辆,运送旅客98.6万人次。1987年,组织加开临时客车290列,其中管内126列,直通164列,运送旅客14万多人次。在24对客流较大的列车上扩大编组,长期加挂客车5520辆次,运送旅客65万人次;组织临时客车15970辆次,运送旅客141万人次。
  1990年,全局实施新旅客列车运行图,经调整的新运行图与1989年的运行图有较大变化,新图增开4对旅客快车、3对普通客车、1对市郊列车;9对旅客列车延长运行区段或提高列车等级;停开2对旅客列车,实施新运行图使年运输能力增加30.8万人次,日增加844人次。多年运输能力比较紧张的哈佳线、滨洲线、富西线得到有效缓解,其他各线能力摆布更趋于合理,旅客乘车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1年,路局将哈尔滨—双鸭山站的管内快车延伸到福前线的富锦、建三江站。11月15日,哈尔滨—鸡西站间的307/308次管内快车变更为哈尔滨—绥芬河站间运行。同时,增开哈尔滨—鸡西站间的97/98次特快旅客列车,并在一些列车中增加软、硬卧车。全年运输旅客比1990年增加273万人次。1992年6月1日,首次开行哈尔滨—满洲里站71/72次、哈尔滨—绥芬河站77/78次特别旅客快车。对于促进我国和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93~1994年,路局开展对直通和管内慢车进行客流和运能调查,编制新的旅客列车运行图,从1993年4月1日起实施。新图比1991年增开16对旅客列车,其中直通快车1对、管内增开15对。新图能力标记总定员为159012人、列车直通速度45公里/小时、技术速度56.5公里/小时。1994年8月23日,路局首次开行鸡西—哈尔滨东站间游1/游2次“兴凯湖号”旅游特快列车,缓解鸡西—哈尔滨站间旅客运输紧张状况。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路局管内铁路客流量不断增加,运输效率也有显著提高。客车使用效率到1994年配属客车总数为2745辆,完成客运周转量为19570百万人公里,平均每辆客车完成713万人公里,提高客车运用效率67.8%。
  1996~1997年,路局按照铁道部“砍站、停慢”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适应旅客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运能资源,先后随全路调图和两次管内客车调图,使长期紧张的区段得到缓解,经常虚糜的列车减少浪费,积极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强化运输组织,扩大客运运输优势,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共砍停车站100个(其中五等站6个、乘降所及工区94个),停运局管内慢车19对,调整运行区段8对。三次调图在一定时期基本适应市场变化要求,实现三个突破。
  1998年,全局两次调整旅客列车运行图,现行图旅客列车总对数为153.5对,比1997年运行图增加17对,其中直通客车增加8对、管内客车增加9对。新增开2对快速列车北京—哈尔滨东K71/72次,北京—齐齐哈尔K47/48次;新增开3对直通列车,哈尔滨—汉口特快184/181、182/183次,天津—哈尔滨东直快421/422次,大连—齐齐哈尔直快581/582次;变更9对直通列车运行区段,齐齐哈尔—上海西直快344/341、342/343次延长至杭州东,佳木斯—济南直快394/391、392/393次延长至烟台,龙镇—沈阳直快512/511次延长至丹东,变车次为554/551、542/543次,北京—齐齐哈尔特快39/40次变更为北京—加格达奇、图里河间运行,同国际列19/20次一条运行线,北京—加格达奇、海拉尔直快301/303、304/302次变更为北京—满洲里间全日开行,北京—哈尔滨东直快437/438次、北京—佳木斯直快439/440、北京—牡丹江直快465/466次、北京—齐齐哈尔直快467/468次变更经由京秦线运行。全局第一次开行至杭州、烟台、丹东等著名旅游城市和口岸城市旅客列车,开行管内旅游列车14对、夕发朝至列车28列、城际列车9对,现行图扩大运输能力,加快运行速度,均衡运力资源。
  1999~2000年,路局采取增加旅客列车数量、改善始发终到时刻、缩短直通客车旅行时间、增加双优列车比重、提高列车标记定员能力措施,实现哈尔滨—广州的南北贯通。新图使全局管内运行的旅客列车达177.5对,其中外局担当乘务的21.5对,比1998年图增加2.5对;哈尔滨铁路局担当155对,比1998年增加21.5对,比现图增加4对;黑河地铁担当1对。哈尔滨铁路局担当的155对列车中,直通25.5对,管内129.5对。其中特快23对,快速26对,普快39对,普客67对。共使用客车218组体2788辆,比现图增加39辆,列车标记定员能力为297680席位,比现图增加7116个席位。
  2001年,路局根据全路实行新一轮资产经营责任制的需要,全面推进客运工作改革,自4月11日起,对管内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调整。停运14对客车,停运客车日均运送客流17032人次,占全局日均旅客发送量28.2万人次(一季度)的6%。停运的主要原因是同方向能力过剩,客流严重虚糜,全部为亏损严重的列车。按财务测算,停运14对客车按全成本计算,年可减亏4200万元。2002年,全局对管内旅客列车编组进行继续优化调整,将26.5对编组在9~11辆的管内旅客列车,调整到8辆及其以下小编组运行,停运编组4辆以下列车10对,实现预期目标。是年,路局高度重视支援南方局春运加开临客工作,挖掘车源全力支援南方局春运。在车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挖掘车源,与客车修理厂联系确保厂修车在春运前接回,投入春运;自11月30日起停止向工厂送硬座、硬卧、软卧、餐车,12月25日停止上述车种的“绿皮车”段修,将全局备用的25G型客车利用起来,从哈分公司调出23辆客车分别编组齐齐哈尔—天津、佳木斯—天津的4组临客列车,以补充客车短缺;在全局范围内采用车体套用,解决部分车源问题;为保证出局支援南方临客列车辅修不过期,对在春运期间辅修到期的客车,制定整修技术标准,提前辅修;在临客列车整备全过程中,提出出局临客列车的客车整备,要达到“绿皮车专项整治”标准和“客车出库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客车质量。
  2004年,在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基础上,哈尔滨铁路局实施“打足北京、打满大连、打活管内”及“停开旅游,加开临客,保证加挂,减编管内,满足需求”的营销战略,依据真实的客流变化和运力需求,实施快速反应,全局调整加挂车辆。
  2005年,路局客运系统实施“直通增收、管内增量、内涵挖潜、管理增效”的营销战略。立足内部挖潜和手段创新,先后11次对运行图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直通能力有效扩充,进一步提高客运市场竞争力。在春运暑运、黄金周等每一个客流高峰期,实施快速反应机制,科学配置运力资源,及时调整列车编组辆数和结构,全年加挂客车12900辆次,套用车体29对,开行临客859列、旅游列车73列,有效提高运能利用效率,实行票额统一管理,热门车票网上发售比例由年初的30%提高到70%;充分发挥客票调度功能,根据站间客流变化,及时调整票额余缺;严格执行售票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有效畅通售票渠道,提高票额利用率,并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堵漏保收活动,加大重点站车、重点区段、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卡控力度,降低站车无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