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货运设施

第二章 货物运输

第一节 货运设施


  货运设施主要用于车站或货车上,为办理货物装卸、运送、保管及其他货运业务服务的设施。

  一、货场建设及设备、设施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货场设备以扩大设备装卸能力,强化安全措施,提高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全局管内三等以上车站及主要四等站货场设备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强货场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从1986年起,路局货运系统开始采用新技术设备、现代化工具,率先在哈尔滨、滨江、牡丹江站试行,采用微机打印货票,在一些装卸笨重货物的车站起重机钩头上安装电子秤,改变过去在铁路运输笨重货物不能检斤的历史。新建让湖路站综合货场,总面积108725平方米,仓库6座,建筑面积3067平方米;货物站台2座,总面积7042平方米;货物线4条1521米,容纳车数80辆;一次堆货能力11210吨,年吞吐能力114.8万吨。
  1987年,路局新建佳木斯站集装箱及笨重货场,总面积8430平方米,货物线4条,容纳车数44辆。10吨、20吨门吊各1台,桥式起重机1台,散卸机2台,一次堆货能力5118吨,集装箱装卸能力日均400箱,年吞吐能力79万吨。是年,还改建莲江口站货车洗刷所,总面积15000平方米。货车洗刷线2条482米,洗刷台150米,一次容纳洗刷车10辆。在路局管内特、一等站及13个煤炭办理站安装微机打印货票。
  1988年,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站货场、安装微机管理设备。路局新建牡丹江站集装箱货场,总面积26400平方米,货物线2条876米,容纳车数37辆;36吨门吊1台,20吨门吊1台,集装箱日均吞吐能力600箱。新建三间房站货车洗刷所,总面积为22462平方米,洗刷线2条,有效长240米,洗刷台100米,硬面化垃圾场1500平方米,一次可洗刷货车6辆。改进污水处理设备,新建6HU500型臭氧发生器2台,提高货车洗刷效率和除污消毒质量。1989年,新建伊春站粗杂品货场,总面积12000平方米,2条货物线600米,货物站台200平方米,容纳车数40辆;一次堆货量4000吨,年吞吐能力150万吨。改扩建了滨江站笨重货场,总面积19000平方米,货物线2条650米,容纳车数43辆;20吨门吊1台,堆货量3400吨,年吞吐能力35万吨。
  1990年,路局新建牡丹江站粗杂品货场,总面积25000平方米,货物线3条790米,容纳车数52辆;一次堆货量2744吨,年吞吐能力94万吨。新建拉古站危险货物仓库及货车洗刷所,总面积121000平方米。货物线2条、洗刷线1条,共861米;建危险货物仓库2座,建筑面积1001平方米,洗刷站台98米;生产房屋12栋2889平方米,办公房舍2栋296平方米,洗刷除污设备15台,危险货物仓库一次堆货量260吨,年洗刷货车能力15000辆,是路局规模最大、设备齐全,能力较强的危险货物仓库和洗刷所。是年还改扩建了鸡西、阿城站货场,增建仓库4座2000平方米,货场硬面化13600平方米,以及排水、照明设施。1991年,改扩建双鸭山综合货场,总面积29336平方米,改造后货场硬面化10530平方米。管网排水、大修仓库、站台4000平方米,调整货物线600米,一次堆货量2428吨,年吞吐能力44万吨。
  1992年,路局新建东门站粗杂品货场,总面积170000平方米,5条货物线(预留3条),每条线路450米,容纳车数60辆;20吨门吊1台,吊车线200米,生产房屋1000平方米,近期年吞吐能力200万吨,远期发展能力600万吨。新建香坊站马家沟国际集装箱货场,总面积30000平方米。硬面化面积为20000平方米,整体道床集装箱货物线350米,吊机基础线280米,30.5吨门吊1台(从滨江西移设),25吨国际集装箱吊运机1台,货物仓库1500平方米,最大容纳国际集装箱4000个。办公楼及生产房屋3000平方米,是全路内陆站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专用货场。新建哈尔滨东站整车怕湿货物货场,总面积82350平方米。货物线2条777米(其中粗杂品线480米),仓库2座4034平方米,堆放货位75个,年吞吐能力75万吨,是承担哈尔滨市区整车怕湿货物的专用货场。
  1993年,哈尔滨南站中转货场竣工投入运用,货场总面积24000平方米,中转货物线2条400米,一次容纳车数26辆;雨棚6600平方米,站台8000平方米,年中转货物吞吐能力40万吨。在货运系统应用新技术方面投资219万元,在哈尔滨货场又安装12台微机,在滨江站安装10台微机,和局通信段联网,运用微机管理实现到达货物无线传呼通知和货物到达交付、收费、统计等工作。在齐齐哈尔站货场新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11个摄像镜头,8台监视器,实现闭路电视全方位监控装卸作业。还购置了500台无线对讲机,分配7个铁路分局30个车站商检人员和专用线货运员,强化货运作业通信手段。
  1994年,为满足哈尔滨市笨重货物运输需要,哈尔滨铁路局与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在东门站新建笨重货场,总购地面积38000平方米。当年,货运办理站已发展到413个,货场总面积达到1354万平方米,堆货量92.8万吨;货物仓库624座,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货物雨棚65座,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货物站台359座,建筑面积71.1万平方米;货物线640条,全长298606米;货运办公室701座,货场装卸作业能力提高。局货运部门使用新技术设备已初步形成四大体系,即微机、对讲机、电子秤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全局使用微机168台,对讲机1042台,电子秤80台,闭路电视监控2处。
  1995年,路局货运部门保价投资5139.2万元新建、扩建货物仓库、雨棚13353平方米,新建、大修围墙和栅栏6897延长米,货位及道路硬面化125424平方米,新建、改建货运办公室20个。1996年,货运部门更改、基建、大修和货场土地管理费用共投资1623万元,共有大小建设项目38个,主要项目有东门笨重货场,哈尔滨车站军用备品仓库。是年,为推广应用新技术,强化货运管理和安全检测手段,由货运保价费投资155万元,在佳木斯站货场和牡丹江站货场安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仓库防盗系统,使货场管理进入有序可控状态。
  1997年,全年投资300万元,在较大货场安装货物到达微机管理电子屏幕到货通知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货主只要一拨通电话,电脑就会自动告诉货主查询的货物是否到达。
  1998年,全局在新技术应用中投资130万元,用于齐齐哈尔、富拉基尔、让湖路车站货场安装货物到达微机管理系统和大屏幕到货通知;投资50万元,用于加格达奇车站货场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用闭路电视监控装卸作业。投资30万元,用于加格达奇、富拉基尔、哈尔滨东、一面坡、鹤岗、福利屯站安装无线对讲机基地,扩大对讲机通话距离和使用效率。投资70万元,用于购置对讲机253台,全局518名商检员和114名货运调度员全部配上无线对讲机。是年,经路局批准下达土地管理投资计划125万元,为各分局解决142项急需的项目资金问题,其中大的项目为哈南站中转雨棚照明,八面通站货场仓库新建,佳木斯站大型集装箱货场改造的施工,哈尔滨衡器管理所2台衡器检修车的改造工程,提升保安全能力又增加运输和经营收入。
  1999年,铁道部、路局共投资6276万元,用于货场建设5196万元,安全防范560万元,货运新技术520万元。重点改造佳木斯站集装箱货场、肇东、玉泉等货场;为绥芬河站新购置安装龙门吊2台、桥吊1台。2000年,部、局共投资6613万元,用于哈尔滨内陆港建设2000万元,货场建设2300万元,货运新技术300万元,货物安全装载300万元,装卸机械600万元,公安消防及排水700万元;是年,哈尔滨内陆港基本建成投入运用。


1999年,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站三十六吨龙门吊正式投产运用仪式

  2002年,根据铁道部“货票信息系统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路局各级货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有序运行,实现各级货票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安全地计算、传输并彻底解决货票信息的货运清算问题,路局投资150万元更换部分微机制票设备,制定“货票信息系统推进计划”及奖惩办法,经统计分析入库率达100%。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铁道部取消对各铁路局的保价投资,路局货运保价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600万元,对货运安全设施、轨道衡和装载信息联网系统,货运营销生产管理系统以及部分货运仓库、雨棚、站台、场地进行改造或新建。
  2004年,组织内陆港搬迁工作,在哈尔滨市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铁通等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内陆港由香坊站马家沟货场搬迁到香坊站先锋路货场,实现路局内陆港搬迁必须期到必成要求。9月1日内陆港正式对外营业。内陆港如期实现搬迁意义深远,兑现了铁道部要求“迅速启动新场区”的批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005年,路局筹集资金840万元对全局货场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整修站台38万平方米,更换彩钢瓦1.4万平方米,绿化21.7万平方米,新上电子查询系统、闭路监控等服务设备289套。

  二、篷布

  篷布分为货车篷布和防湿篷布两种。货车篷布由铁道部购置,全路运用,统一调度;防湿篷布由铁路局购置,分配给车站,用于苫盖怕湿货物和易燃货物。
  由于怕湿货物逐年增加,铁路货车篷布已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1991年路局制定《货主自备篷布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货主自备篷布制作、购买必须选定点生产厂家。为加强现有自备篷布管理,对局管内各企业现有自备篷布进行全面清理和重新审批,对质量合格的逐张进行登记;对企业在定点新购置的篷布凭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到铁路局换取准许使用证,使用时按登记对照无误后方准使用,从而使企业自备篷布在铁路正常运用,弥补铁路篷布的不足。为做好货车篷布运用、管理,掌握篷布到发登记和出入情况,在路局管内各特、一、二、三等站,均设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篷布管理工作。
  1986~1994年,在铁道部历年清查货车篷布中,全局货车篷布管理基本做到账物相符,篷布差错率不超过1‰。至1994年年底,路局货车篷布保有量为7800张,日均发送货物使用篷布430张,货车篷布周转时间为4天,运用率为11%。企业自备篷布在铁路日均使用为300张,占全局日均发送货物使用篷布总数的70%。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绥化站5个篷布修理所,进行货车篷布维修工作。
  1998年,路局根据铁道部运输局的要求,全局各站对苫篷布的货车,必须使用绳网、弹力篷布、绳卡、紧绳器进行困绑加固。篷布甩修车及篷布被风刮起挂坏行车设备的问题基本上得到控制,对货物运输安全起了保证作用。
  2002年,路局在棚车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篷车数量和质量,货车篷布使用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货车篷布保有量由原来8000张增加到35000张,货车篷布维修由原来的30000张增加到90000张,全年共使用货车篷布410748张,保证有车就有篷布,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全路排名第二。

  三、衡器

  衡器包括普通磅秤、地秤和轨道衡。
  1987年,路局从美国衡刚公司引进5吨电子平板秤4台,在哈尔滨、滨江、佳木斯站安装使用,实现零担货物叉车载货上秤检斤,提高检斤作业效率2倍。

1994年哈尔滨铁路局部分分局配备营业用磅秤数量表 表4—4

单位:台

磅秤型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佳木斯

加格达奇

备用

合计

哈衡管所

齐衡管所

5000千克

 

1

 

 

 

 

 

3

3000千克

12

 

4

7

2

1

 

26

2000千克

45

20

33

24

9

3

2

136

1000千克

74

59

64

50

45

10

 

302

500千克及以下

119

70

102

75

47

4

4

421

电子平板秤

9

7

7

8

1

 

 

32

合计

259

157

210

164

104

18

6

918


  说明:1994年以后此数据已不统计


  1997年,路局在鹤岗、双鸭山、峻德3个站安装3台动态电子轨道衡,既保证安全,又为货主提供方便。1999年,为防止货物超重,投资400万元,在绥芬河、嫩江、加格达奇等3个站安装动态电子轨道衡,对保证货物运输安全起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为加大货运硬件投入,确保安全运输,铁道部、路局共投资4697万元,在哈尔滨南、三间房两个编组站安装货车超限检测仪2台;在齐齐哈尔、佳木斯、三间房、哈尔滨南、让湖路、双鸭山、牡丹江、伊春等8个站安装轨道衡;在哈尔滨、绥化、北安、平山、尚志、玉泉、海伦、扶余、双城堡、三间房、塔河、一面坡、长汀、绥阳、虎林、穆棱、东京城、八面通、宁安、牡丹江、鹤北、汤旺河、五营、新青、乌伊岭、友好、美溪、朗乡、带岭、桦南站及讷河车务段、三间房车务段、龙江车务段、银浪车务段、嫩江车务段共配置39台轮重测定仪,并对齐齐哈尔、哈尔滨等站的货运窗口改造工程投资。
  2002年,路局新安装轨道衡18台,轨道衡安装在布局上更趋于合理,在使用和管理上也进入规范化、制度化,使轨道衡这一科技含量较高的检测设备在货运安全、货运营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至年末路产投资共安装轨道衡75台,主要编组站(哈南、三间房、让湖路)实现车站—分局—路局联网及各分局口子站轨道衡与分局联网。
  2003年,路局研制开发货检信息管理系统。将哈尔滨南和三间房站的轨道衡检测通过计算机与车站货调、分局和路局货运主管部门进行联网,其他站的轨道衡检测也都实现与本站货调联网。轨道衡检测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货调、分局和铁路局,联网单位从计算机上随时查看检测情况,达到及时准确,改变过去经过传真传到各部门的速度慢,不及时的问题。同时,转发铁道部《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使轨道衡的使用和管理有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