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货运营销

第三节 货运营销


  一、货运指标

  1986年,路局继续贯彻落实货车挖潜增收奖励办法,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按货车增重吨数计费办法,使路局货车静载重完成51.1吨,较上年提高0.7吨,多运170万吨货物,节省货车33390辆。1988年,货运工作围绕安全、效益进行一些改革,使货运基础工作有加强,路局零担货物运输当年突破400万吨大关;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大幅增加;通过调整改革一些杂费收费规定后,全年货运收入完成21.4亿元。
  1989年,全局年货运收入完成244253万元,完成计划的103.4%,比上年增加30260万元。其中货运杂费收入完成12780万元,完成计划的136.3%,比上年增加3276万元。
  1990年,全局组织大型车装运重质货物1687列,组织焦炭加高围帘21365吨,平均静载重55.6吨,比不使用围帘每车多装12.6吨。利用零担中转车捎脚发送货物5万吨,使全年货车静载重完成54.8吨,超计划0.3吨,多运出83万吨货物,相当于节省15148辆用车,增加货物周转量3.7亿吨公里。
  1992年,路局集中全力抓好木材安全装载和煤炭运输,货车静载重铁道部给路局计划54.8吨,路局计划55.6吨,实际完成55.7吨,比铁道部计划超0.9吨,多运货物248.7万吨,节省运用车111188辆,为路局增加清算收入3064.1万元。
  1994年,货物发送量15416.1万吨。其中煤炭完成7139万吨,木材完成1974万吨,粮食完成1438万吨,石油完成856万吨,矿建完成1331万吨;日均装车达到7479辆,卸车完成5352辆。
  1999年,为全面实施资产经营目标,确保安全稳定,实现盈亏目标,全面完成运输和经营指标,组织挖潜增收,利用优势竞争货源,各项指标再创新成绩。货车静载重计划57.5吨,完成58.4吨,完成计划的102%,多运货物230.2万吨。节省货车40049辆。保价运输收入计划14620万元,完成15567万元,完成计划的106%。集装箱运输收入完成14983万元,货运收入计划617014万元,完成620012万元,完成计划100.5%,较上年同期553265万元多收66847万元。其他计划25202万元,完成24083万元,完成计划的95.6%,较上年同期11095.8万元少收1553.2万元。到补完成2269.3万元,较上年同期4269.2万元少收1999.9万元。


1999年,哈尔滨铁路局货运站办理货运业务作业

  2002年,路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调整自我、适应挑战,占领市场、服务人民”的总体经营战略,深化运输组织改革,全面实施运输效益工程,兑现资产经营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采取超常规组织方式,深挖潜、重提效,全力以赴保安全、促经营,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年计划。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15317万吨,较年计划15150万吨超167万吨,同比超169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89323百万吨公里,较年计划88000百万吨公里超1323百万吨公里,同比增加2891百万吨公里;货运收入完成784182万元,较计划少5138万元;日均装车完成7193车,较年计划7110车超83车;部属现在车完成29378辆,较年计划少2077辆,同比少1881辆;车均周转量完成9067吨公里,较年计划多839吨公里,同比增加712吨公里;车均占用车完成3.75辆,比年计划少0.37辆,同比减少0.25辆。
  2004年,全局运输收入完成1368294万元,按年预算增收105794万元,超计划8.38%,按年目标增收20794元,同比增收221218万元,增长19.29%;货网收入完成998648万元,按年预算增收85030万元,超计划9.30%,按年目标增收16030万元,同比增收171235万元,增长20.70%;货物发送量完成17698万吨,按年预算超运847万吨,超计划5.03%,按年目标超运647万吨,同比增加1309万吨,增长8.0%;货运周转量完成100998百万吨公里,按年预算增加5998百万吨公里,超计划6.31%,按年目标增加3998百万吨公里,同比增加7317百万吨公里,增幅7.81%。日均装车完成8129车,按年预算增加279车,超计划3.55%,按年目标增加177车,同比增加486车,增幅6.51%。11月份日均装车达到9110车,创造路局历史新高。
  2005年,哈尔滨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后,车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应对新旧体制衔接给运输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挑战,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通过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创新运输组织方式、深化挖潜扩能提效,努力增运增收,运输经营主要指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运输收入完成1526822万元,同比增收156186万元;货运收入完成1125027万元,同比增收126693万元;货物发送量完成19522万吨,同比增运1824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09483百万吨公里,同比增运8060百万吨公里;装车完成8917车,同比多装788车,年货物发送吨数完成195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24万吨,增长10.3%。货运收入完成1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收入4.1亿元,增长4.1%。集装箱发送完成60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0.5万吨,增长15.2%。货车静载重完成60.0吨/车,比铁道部下达的计划多0.5吨/车。

  二、货物运价

  1986年,依据上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为145.7,而铁路货物运价指数为117.3,按物价指数换算,铁路货物运价水平较以前下降19.2%,从而使铁路利润率下降。1990年3月,国家对铁路货物运价进行一次微调,货物运价即由原每吨公里2.09分,提高到2.59分。每吨公里运费实际为2.65分(含调价前短途附加费)。1990年,调整货物运价后,至1994年一直未动。铁路运营是以“计划价格的低收入”对“市场价格的高支出”。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1993年的运输总支出比1990年上升了97.8%,导致从1993~1994年路局亏损。
  1989年,路局根据黑龙江省物价管理和铁道部货物运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对100个较大车站货物暂存时间超过3天,暂存费由原加3倍核收改为加15倍,新增加收入510万元。随着全路客运调价,经报黑龙江省物价局批准,从1989年5月1日起,对旅客托运行李包裹的装卸、搬运费,由铁路内部清算制度改为向旅客收费,其标准为装卸费每件0.60元,搬运费每件0.50元。
  1990年,根据铁道部、交通部215号电《关于调整水陆联运货物运费的通知》,为做好新价规实施的准备工作,从路局、分局到站段都成立调价工作组。路局1月6日召开分局主管局长、总会计师、货运科长,收入检查室主任和主管规章人员的会议,传达贯彻铁道部关于货物调价原则精神,对新价规进行说明。3月15日,新的货物运价调整幅度为每吨公里平均上调5厘,使货物运费收入增加9.1亿元。是年,经请示省物价局批准,铁路装卸费向地方靠拢,从9月30日起实行全省统一装卸费率,这一改革后,铁路装卸费率上调44%,增加收入531万元。是年,全局铁路运输费用都是在铁道部和黑龙江省指导下进行收取费用,一直到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下简称《铁路法》)后,根据《铁路法》,自1991年5月1日起,货运部门开始实行保价运输。为使保价运输工作一步到位,召开各主管分局长、货运科科长、主要站站长会议,传达铁道部保价运输会议精神,提高对保价运输意义的认识;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保价运输补充办法和实施措施;对哈尔滨等21个站重新修订微机程序;召开企业货主会议,解决保价运输中的问题。到1991年年末,全局457个营业站已有398个站相继开办保价运输业务,占营业站总数的89%。5月至12月,全局货运保价费收入2649万元。经铁道部批准,保价费用于货场安全防范840万元。
  1991年,全局贯彻执行《铁路法》,在全路开展货物保价运输。“托运人或者旅客根据自愿,可以办理保价,也可以办理货物运输保险,还可以既不办理保价运输,也不办理货物运输保险。”规定货物运输发生事故的责任和处理办法,明确承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宣传贯彻好《铁路法》,开展好货物保价运输,路局成立以局长为主任、主管副局长为常务副主任的保价运输管理委员会,在货运处内设保价运输科(对外称保价运输办公室)。各分局也都相应地在货运科内设立保价运输办公室,开展货物保价运输业务,负责保价和货运事故处理工作。深入企业走访,组织货主座谈,印发宣传材料,通过广播报刊和电台新闻媒介,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把定期向各级政府汇报作为一项制度,使保价运输在全局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年末,全局457个营业站有398个站相继开办保价运输业务,占营业税的89%。
  1992年,路局为抓好保价货物运输,增加保价收入,组织各站开发保价品类,实施足额保价。开发石油、化工货物的保价;实施企业代办保价业务,在齐齐哈尔分局管内4个站、6个企业试点代办保价业务,仅此一项全年收保价费150万元;在铁道部给的权限内适当调整保价费率,对7类12项27个货物品名平均费率增加43.9%,全年增收300万元;转变作风,主动赔偿,维护信誉,按照铁道部规定“凡是确定铁路责任后,必须贯彻先赔后调的原则和可赔可不赔的一定要赔的精神”,做到“短、平、快”,以实际行动赢得企业和货主的信誉。为理顺全局装卸收费价格,下发路局路用装卸费清算标准,使拖后三年的路用清算单价得到调整,上调幅度为68%。是年,为搞好保价货物运输,增加保价收入,组织各站开发保价品类,实施足额保价,开发石油、化工等7类12项27个货物品名的保价费率的上调,达到43.3%,全年增加收入300万元。
  1993年,路局为增加保价收入,开展保价攻关活动,攻足额保价关;攻保价品类关,去年石油制品、高档易碎等货物品部参加保价运输;攻企业代表关,先后在哈、齐、牡3个分局16个站20家企业签订委外代办合同。特别是哈尔滨分局在香坊站开展此项业务后,每月保价收入由2万元至3万元猛增到20余万元,全局仅此一项一年收保价费100多万元。是年,根据铁道部关于统一全路装卸费率的工作部署,组织人员对路局装卸收入、成本和费率进行分析和测算,提出新的调整方案,新装卸费率实际上调28.1%,全年增加收入2600万元。
  1994年,全局保价货物赔付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低于铁道部10%~15%的规定。货物保价收入,1994年增至12675万元。各站货场职工积极为货主做好事、办实事9216件,义务修理包装76000件。加格达奇站货场职工自己动手制作84个安全袋,将破包货物及时装入袋内保管,防止事故扩大货物损失。“包破就缝,箱破就钉”,在货场文明建设学雷锋活动中,已形成优良作风。全局营业站在不断拓宽保价运输项目,率先在全路试办国际联运货物和水陆联运货物保价运输业务,为全路正式开办此项业务进行尝试,积累经验。为保证货物运输安全,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到1994年年末,在7个分局的49个车站配备715名保安队员。铁道部、路局投入12947万元,重点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加速货运设备改造和解决运输能力不足,使货物安全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货物安全运输良性循环。6月1日,路局在全路首家试办水陆联运保价运输,依据《铁路保价运输办法》,制定下发《水陆联运货物铁路段保价运输暂行办法》,为全路正式开办此项业务积累经验。是年,为减少亏损,以收保支,经铁道部批准,将租用费提高,确保1994年路产专用线增加货运收入1812万元。
  1995年,路局货运保价工作中坚持多收多支的政策,不吃大锅饭,不搞一平二调。路局集中投资款源,优先安排收入好的站段,调动站段的积极性。路局坚持奖励向一线职工倾斜的政策,加大对一线职工的奖励力度,每月拿出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直接奖给站段,参与保价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坚持灵活的委外代办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组织企业开展代办保价业务。坚持短、平、快的赔付政策,使托、收货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真正体现保价的优越性。通过“四个坚持”的落实,使保价收入达到15602万元,超年计划120%。
  1997年,全局货物保价运输收入计划高线16820万元,低线14740万元。在5月至10月全局召开5次保价工作会议后,通过研究组织落实,到11月中旬保价收入完成14740万元,年末实际完成17360.9万元。
  1998年,路局根据国家计委、铁道部3月26日《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规范铁路收费秩序的通知》精神,自1998年4月1日(零时)起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调整水平为每吨公里平均提高1分。是年,为适应铁路、公路运输市场竞争需要,根据铁道部《铁路货物运价下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路局实施货物运价下浮策略。第一次批准下浮的是5月12日至5月31日,扶余发肇东玉米5万吨运价下浮25%。自5月12日起至12月31日止,基层共上报运价下浮53份,经路局批准23份,下浮幅度最低5%,最高50%。另外,由路局向铁道部运输局呈报跨路局申请下浮的有两次,实际增加货物运量171万吨。是年,为确保完成铁道部下达的保价收入计划,出台保价收入超额部分加大清算权利的实施办法,调动货运干部职工创收、增收的积极性。为克服货源锐减及百年不遇洪灾的影响,7月调整保价奖励比例,由5%上调10%,为全年保价收入的完成起了促进作用。全年保价收入完成15774万元,比部下达的14620万元多完成1154万元,完成计划的108%。
  1999年,路局根据市场需求、货主承受能力以及铁路自身营销的需要,运用价格下浮政策争揽货源;春节期间为确保节日装车,对哈分局安家发往大庆的沙子进行下浮;对哈飞微型车、富小托、牡丹江的康佳彩电进行下浮;6月份木材装车减少,为稳住木材货源,对木材运价也进行下浮。1~12月,路局批准下浮25次,增加货源170万吨。是年,为超额完成保价收入计划,根据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保价运输工作措施》要求,结合路局实际制定《加强货运保价工作促进货运营销实施措施》和《防止诈骗铁路运输物资的实施措施》,这两项措施对完成保价收入起了积极作用,保价收入计划14620万元,完成15567万元,完成计划的106%。
  2000年,路局为加快保价货运事故的处理,方便货主,缩短理赔时间,降低由于承运人责任造成的货运事故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货运营销工作的开展。是年,根据铁道部6月27日《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和修订〈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通知》精神,经国务院同意,自2000年7月1日(零时)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调价水平为每吨公里平均提高0.2分,此价格政策执行到2005年都没有发生变化。是年初,为拢住货源,增加运量,结合货物运输市场的变化,货主的承受能力,以及铁路货运营销的需要,根据货物运价下浮办法,积极采取价格下浮政策去占领市场,争揽货源。1~12月对哈飞微型车、矿建、粮食、食品及集装箱装运的货物共批准下浮29次,增加货源126万吨,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做出了贡献。
  2002年,路局开始对保价事故理赔实行重大改革,配合窗口革命,管内三等以上站的安全室全部在营业厅设立理赔窗口,严格按路局30天、分局20天、站段10天的理赔时间兑现对社会的承诺,方便企业和货主,维护铁路运输信誉。8月26日,行包保价划归运输处管理后,针对行包、保价欠账较多的实际,组织下发操作性极强的《2002年行包保价攻关办法》,明确收入指标和硬性措施。通过广揽货源,组织开行行包专列和包租加挂行李车等措施,使行包,保价收入明显增加,保价收入逐月递增,到年底不但补充8个月的欠账,而且超额完成计划。
  2004年,路局积极组织开拓保价市场,稳定大庆石油销售公司、大兴安岭林业局石油销售公司、农垦总局石油销售处等大户,发展嫩黑、林碧、友宝等地方铁路新保户,全年完成保价收17761.1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3800万元的128.7%。
  2005年,路局国际联运保价运输工作,巩固保价运输市场,稳定保价收入,加强外事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外事方针政策,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三、货源组织

  1985年,由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公路网络发展不够完善,铁路运输还处在国计民生的主导地位,货源组织工作处于卖方市场,在货运营销争揽中主要是在适应国计民生需求、改进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项目上进行完善。随着公路的发展和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运营和国家公路村村通政策的落实,民营短途运输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给全局管内货物运输带来竞争压力。
  1987年,铁道部发布《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实施办法》,从2月15日起办理各国经海运到哈尔滨铁路局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极大地促进中美合资哈尔滨克罗拉太阳能电力公司等诸多企业在交电、仪器仪表、小型机械、玻璃陶瓷建材、工艺品、文教体育用品、医药、化工、日用品、新纺织品等物资运输方面对集装箱使用的增加,为货运营销上量提供了保障。
  1989年,路局认真贯彻路局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挖潜提效,全年组织2250列大型车装载重质货物循环运用,多运出267.1万吨货物;利用国际集装箱返空装重,全年组织持续976标箱,使货物发送量提升1.4万吨。
  1990年,路局围绕重点工作安排,努力开辟国际集装箱运输线,强化整车、零担、零担中转、危险品、芦苇、木材、煤炭、钢材、集重货物的组织和装车,极大地促进了全局货运量的增长增收。
  1993年,路局管理层开始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采取调整列车运行图,完善旅客购售票系统,提高旅客候车服务质量;改善货场硬件设备设施条件,实施“走出去、迎进来”的营销策略,向各大厂矿企业派驻联络员,在路局管内各大货场进驻企业代表等措施,稳定拓展铁路运输营销渠道,为铁路营销上量奠定了扎实基础。
  1995年,路局坚持市场取向,加快运营改革,推出延伸服务新项目。5月18日,路局在宾县无轨站开张营业,代办整车、零担、集装箱等铁路货运业务和行李、包裹发运业务,还预售发往全国各地火车硬座票、卧铺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无轨站的设立,除宾县受益外,其服务范围将扩大到周边没有铁路的方正、依兰、巴彦、通河、延涛等县。据统计,到1995年年末该站货物发送吨数达20多万吨,收入800多万元;售出客票6651张,票款收入126.5万余元。是年,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5月22日,路局正式签订《关于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哈尔滨铁路局木材运输协议书》,从6月1日起开展木材协议运输工作。根据协议书有关条款规定,于7月份制定《非统配材协议运输实施细则(试行)》。由于推行中遇到政策性问题的影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下发黑政办综〔1995〕133号《会议纪要》,决定从10月1日起终止哈尔滨铁路局与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签订的协议书。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未批准协议运输收费标准前,各分局按原地方政府批准同意办法,双方自愿协商的原则合理收费,路局推行协议运输的改革由此而暂时停止。
  1996年,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全局铁路运输对一些企业、货主失去吸引力,造成部分货源严重流失,仅哈尔滨分局的粮食货源流失就达80万吨,大部分经102国道用汽车运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年产微型汽车6万辆,产品大量销往关内,由于受铁路运输方向及运用车限制,不能及时满足其需求,大部分由本厂及社会上的大型汽车运走,仅此一项就使哈分局货源流失50万吨。齐齐哈尔分局管内富拉尔基重机厂阔大货物1~8月份由汽运共发出117车。汽车运到上海局费用大约为15万~25万元,而租用铁路特种车仅需1.5万元左右,由于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吸引和招揽一部分流失的货源,基本满足了日常装车和全年超运170万吨的需要。
  1997年,铁道部召开增运补欠电话会议,下发部令,将路局全年的货物发送量调整到16500万吨。至10月31日,距完成16500万吨的奋斗目标还差2690万吨,如果货车静载重按56.8吨,后两个月日均装车必须达到7764车。运输战线全体干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完善现在车辆综合效益考核机制为突破口,进行挖潜提效攻关,实行超常规运输组织,开展运输效率攻关和效益攻关,干部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大干快上,第四季度日均货车达到7857车,创历史最好成绩,为实现铁道部的增运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是年,开办10个货运无轨站,坚持市场取向,加快货运营销,增加货源,抢占运输市场,在原佳木斯站在依兰县开办无轨站、绥化站在望奎县开办无轨站的基础上,至1997年年末,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车站等3个站货场也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周边没有铁路的市县,全局10个无轨站为铁路增加货物发送量300万吨,增加货运及营销收入2000多万元。


1997年,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站组织开展货运营销工作

  1998年,全局货物运量的下降幅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较上年运量下降2322万吨。运量下降从第二季度开始,进入4月份后,路局的请车呈持续下滑的趋势,5月份的日均请车只有5830车,最低日4883车。进入6月,日均请求车仅为5083车,比月计划日装车数少2367车,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请车最少一天为23日,仅为3776车。6月份请求车当中的无效请车日均有429车。是年,针对路局货源缺口较大的问题,运输处把货源组织作为首要工作,在上年货源调查的基础上,加大组织力度,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运输处组成货源调查和营销工作组40多个,共300多人次深入各分局、站段和各大企业组织货源。按照路局的要求,货运资源普查工作在7月份全面展开。这次普查的方式是由分局包片、包线,与各车务段、各站一起调查本站段经济吸引区内企业的数量、属性、产量、销量和销售方向,掌握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建立全面、完整的吸引区内企业明细表。每站由3~5人组成一组,按区域包片、包线,进行登门普查。根据普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数据比较,按企业属性进行分类汇总,分别建立台账,对易流失货源进行重点调查,重点掌握,对铁路、公路的运价和服务进行对比分析。运输处也组成工作组对哈、佳、牡分局的试点站段进行调查,走访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企业、货主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货源普查,基本摸清路局货源的底数,铁路所占的份额,公路分流情况,为今后开展营销采取更有力的竞争对策,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1999年,全局货源严重不足,货运营销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局货运营销部门先后两次深入哈大、滨绥、哈同、哈长四大公路进行昼夜不间断地实地调查,及时提出相应的组织货源建议,遏制公路货源分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年,为确保黑龙江省东部四大国有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社会的稳定,路局在钢、电煤计划审批上,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多次牺牲局部利益,使东四矿煤炭装车计划兑现由原来的40%提高到90%。加强木材运输措施,积极扶持黑龙江省林区“封山林”;加强矿建运输政策,采取“以点带面”的做法,抓住时机,及时抢运部分矿建物资。采取运费下浮、顺路装车办法,不仅救活了部分企业,也为全局增加了运量。
  2000年,全局广泛深入地开展“我身边的富小拖大讨论”“漏洞在我身边,堵漏在我行动”“我为路局献一计”活动,结合这三项活动的开展,深挖运输组织、指挥中的潜力,堵塞漏洞,控制机车、车辆成本支出。路局提出近百条合理化建议,为实现全局目标做不懈努力。积极组织散货运输,为控制易流失货源,争夺市场,制定《零散货物运输优先装运办法》,使零散易流失货源进入规范管理。围绕运输过程中漏洞在哪里和如何在运输过程中挖潜创效的主题,运输处6月中旬专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全局调度指挥系统紧急行动起来,切实加强领导,从自身做起,堵塞运输指挥过程中的漏洞,对运输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指挥、跟踪组织、跟踪考核;路局、分局设专人统计分析和掌握,要求每日9时前将前日堵漏增收及运输浪费情况报局总调度室。是年,从4月1日正式启动出口玉米运输组织工作。由于东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大量集中装车,船、港衔接不好,港口卸车能力紧张,造成重车积压,路局管内出口玉米保留车最高达500辆以上。为保证黑龙江省玉米出口,运输处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分局把玉米出口运输当作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待,对玉米出口运输在计划、请车、配车、挂运等各个环节一律开放绿灯,每天由省粮食厅和省外贸提报装车计划,以保证及时装车。为解决港口压车,处内多次派出工作组到大连港等地调查了解情况,加强与港口的协调、沟通。从5月开始,将黑龙江省出口玉米的港存量,由以前的3万吨,扩大到10万吨。将调研情况向铁道部作专题汇报,取得铁道部支持,全年共完成出口粮食运输43659车,运输262万吨。
  2001年,路局根据在绥芬河召开的关于牡二电、佳木斯发电厂煤炭运输现场会精神,货运营销处会同牡、佳分局制订争夺牡二电及佳木斯发电厂煤炭实施方案,在省经委、省电力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认真组织落实,夺回牡二电公路煤炭运量100万吨,佳木斯电厂公路煤炭运量10万吨,为完成今年货物发送吨的高线指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年,为争夺零散货源,先后出台《零散货源组织办法》和《货运快车组织管理办法》,把零散货源及货运快车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先后组织开行滨江至牡丹江、绥芬河、鸡西、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加格达奇、北安等方向的货运快车。根据滨江站能力、场地不足的现状,采取向哈尔滨、哈尔滨东站分流的实施方案,扩大货运快车范围。全年发送货运快车14500车、77万吨、收入3400万元。是年,路局为使货场成为货物的集散地,发挥货场在营销中的作用,货运营销处大力推进货场办市场,2月份在牡丹江分局召开“货场办市场”现场会,会议介绍牡丹江站货场办钢材市场的经验。为扶持一些较大的货场办市场,货运营销处又投入200万元,积极组织推进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滨江、哈尔滨东等站开办蔬菜、水果、粮食、钢材、建材市场,哈分局还在双城、扶余等三等站开办市场。
  2002年,路局利用全国煤炭订货的有利时机,帮助煤炭企业寻找煤炭市场,向黑龙江省煤管局、东四矿提出必须在出口、下海煤(通过海运供应南方市场)上寻找出路,只有这样才能既使煤矿企业增量增收,又增加铁路运量。这一建议得到黑龙江省煤管局、东四矿的赞同,实现订货168万吨,打破路局几年来下海煤炭零的突破。是年,为做好超限货物运输工作,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到“四超前”,即超前掌握订单、超前掌握第一用户的需要、超前掌握运输方式、超前掌握生产进度。通过缩短审批时间,及时调拨特种车辆,全程跟踪服务等办法,加大超限货物营销组织。截至10月末共发送超限货物77车,较2001年全年超限货物运输(D型车)51车多发送26车,增加运输收入97万元。2002年超限货物运量与2001年相比增长50%。是年,粮食“五定班列”正式开行。为消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粮食市场带来的冲击,解决东北地区粮食运输难的矛盾,打通了北粮南运大通道。
  2003年,路局根据粮食货源和班列特点,制订“哈尔滨—大连粮食运输班列”方案,经铁道部和沈阳局同意后,于4月4日在兰棱车站举行开行剪彩仪式,开行首趟散粮班列,打通出口粮食运输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开行第二“散粮班列”方案,于4月23~25日,与沈阳局和大连北良港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会议决定由三方共同组织散粮专用车192辆,开行第二条散粮班列,每日一列固定循环运行。7月18日正式开行哈尔滨至大连甘井子、金桥站的第三条散粮班列,全年共开行散粮班列460列,运粮118.7万吨。7月21~27日,为实现以货补客的目标,加大货运营销力度,路局货运营销处和局宣传部联合策划组织以“新货运、新品牌、新服务、新形象”为主题的全局货运营销宣传周,宣传铁路运输优势,吸引公路货源,培育和发展铁路货源。7月23日,路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传路局货运新服务、新形象、新产品。7月25日为集中营销宣传日,从路局到站段,各单位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区设营销宣传站或流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这次货运营销宣传周活动,全局共出动10500人次,设立宣传站258个,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30万份,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收到良好效果。是年,为争夺煤炭出局货源,货运营销处借参加煤炭订货会之机,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予以支持。出口煤和新增用户合同方面,在这次订货会上路局管内煤炭总量比去年多签订642万吨,其中重点订货量比去年增加525万吨;新增用户煤炭70万吨,其中丹东电厂签订50万吨,营口电厂签订20万吨,实现路局管内煤矿发往这两个电厂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经图们出口煤多签订360万吨,经鲅鱼圈出口煤多签订20万吨,还打通了七台河、鸡西矿务局经鲅鱼圈出海南下到达华东煤炭市场、上海焦炭厂的通道,签订34万吨供货合同。
  2004年,路局在铁道部下达的技术计划的基础上,每月底在营销分析会上,由主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逐项研究落实措施,并将指标分劈到分局、站段,做到一级保一级,局长亲自检查、跟踪进度,每天早晚两次上调度台或电话直接了解运输指标完成情况,对班中工作明确指示、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局运输效益和效率指标的不断提高。
  2005年,路局为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提高铁路货运质量,巩固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按照“确保重点、相互支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实施铁路大客户战略。在年初铁道部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签订大客户战略合作关系,12月份与企业协商和严格考核企业运量等综合实力的基础上,报请铁道部批准,把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纳入大客户服务范围。对大客户铁路运输服务实施统一领导、逐级负责、加强协调、努力确保、强化考核,落实手续简便、计划优先、运力倾斜的措施,有效地实现路企效益共赢。是年,根据市场和季节性变化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车站、企业和重点客户进行走访,掌握煤炭、粮食、石油、木材、矿建等主要品类的货源情况。对8、9月份请车不足,及时向牡丹江和佳木斯地区派出货源组织和货运营销工作组,根据历年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货源不足规律,节前派出工作组组织货源,确定站段节日期间装车数,督促站段开展营销组织,根据季节性货源规律,及时调整货运计划结构,在运力方向上给予倾斜。根据路局做好运输协调工作的要求,运输处负责年初成立的铁路局运输接待室的运输接待工作,运输接待室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企业货主运输登记卡片制度,对非重点企业和一般货主实行每日定时接待,对企业货主反映的运输困难情况进行认真核实,特殊困难和应急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是年,运输接待室共接待企业、货主来信、来访3545次,为企业和货主办实事2300多件,有力地化解了铁路运输矛盾,密切了铁路和企业、货主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