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提速改造

第五章 提速调图

第一节 提速改造


  一、线路桥隧维修改造

  1985年9月,开始改建和整修伪满时期修建的杜草隧道,这项工程是哈尔滨—牡丹江复线建设的重点工程。开始确定由哈尔滨第二工程队的两个工程段施工,经过一段施工遇到的复杂情况比预想得更为困难。哈—牡复线建设要求1988年投入运营。为加快施工进度,路局决定请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第六工程处协助施工,在1988年11月25日完成杜草隧道改建和整修任务。滨绥线共有隧道9座,9236.5延长米。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运量需要,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分期、分批更换重型国产钢轨,1985年滨绥线铺设50型钢轨393.643延长公里,1994年又铺设60型钢轨135.592延长公里,并开始铺设45.707延长公里65型无缝线路(新香坊—玉泉站间)。

哈尔滨铁路局滨绥线钢轨类型比较表 表4—8

单位:延长公里

年度

65型

60型

50型

43型

43型以下

平均重量

总长度

1994年

上行
下行
合计

45.707

45.707

130.942
4.650
135.592

166.674
524.550
709.224


1.507
1.507

 

55.8
50.1

343.323
548.707
892.030

1985年

上行
下行
合计

 

 

172.116
221.527
393.643

73.043
302.684
375.727


25.814
25.814

47.9
45.7

245.159
550.025
795.184



  1986年,路局管内各线铁路设备有很大改善,列车运行速度和牵引定数不断提高,列车对数也不断增多。是年,完成新兴线路所、鱼池站、虎峰站、筒子沟站、玉泉站、成高子站、横道河子站、道林站、青岭子站、明新屯站、拉古站等12个站场改造以及新兴明新电,明新屯—鱼池、鱼池筒子沟,简子沟—开道、虎峰、杜草,杜草—朝阳等6个区间。尚志站旅客天桥、横道河子站人行地道桥、5座中桥(215.941公里中桥、221.53公里中桥、218.159公里中桥、223.1公里中桥,232.594公里中桥);各种类型涵洞设计76座。
  1988年,路局对安全优质活动提出“巩固、充实、提高、发展”的指导方针,要求继续保持在全路领先地位,增加隧道内、桥上线路优良率及班组管理规范化、系列化新内容,提高轨道结构强度,使优质设备真正达到上部准、下部稳、顺不爬、横不移,经常保持稳定状态,向科学养路、科学管理方向发展。
  1990年1月1日,按新规定的评分办法对路基、桥隧状态进行评定,在线桥维修中,各段不断探索新的维修方式和作业方法。这一改革受到铁道部工务局桥隧处领导的肯定。在道岔维修中昂昂溪工务段针对尖轨开程不足、尖轨竖切部分不密贴、尖轨非工作边磨耗等问题,从解决道岔转辙部框架尺寸入手,与电务部门密切配合,对道岔转辙部病害进行综合分析和整治,效果良好,在全局进行推广。
  1991年,路局在昂昂溪工务段龙江工区召开现场会议,推广昂昂溪工务段道岔转辙部病害综合整治经验。哈尔滨、佳木斯、加格达奇等分局先后召开工电联合创优会议,解决调整尖轨开程工电配合的问题。全局共综合整治道岔转辙部病害4165组,占正线、到发线道岔总数的65.4%。为巩固提高优质曲线质量,局、分局、段分别投资,并将直线地段安设的弹条扣件倒换到缓和曲线上,将长滨、滨洲、平齐、哈绥(化)、绥佳、哈牡、牡林、林鸡等8条主要干线或区段,半径小于650米的缓和曲线部分安设的扣板式扣件,更换为弹条式扣件,当年完成739条,113.42延长公里。
  1992年,路局从4月初开始,先后在牡丹江、齐齐哈尔召开推行“状态修”会议,于5月份下发《关于实行“状态修”与“安全优质”活动相结合的通知》文件,9月份又举办状态修研讨会,使“状态修”在全局全面铺开。实行按设备状态实际需要来确定维修方式,扭转传统的维修观念,把综合维修由过去只注重轨面状态,转变为防治病害,改善道床基础,把过去以捣为主的日常保养,转变为捣垫结合、以垫为主。突出不同季节的维修重点,在夏季前以战春融、整正轨缝和螺栓涂油为重点,迅速恢复设备优质状态;在夏季维修期间以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为重点,提高安全优质成果;冬季前以迎战冬运、全面找细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优质设备;在冬季维修中以整修冻害、改轨距和综合整修联结零件为重点,巩固设备优质率。在维修手段转变过程中,推行“状态修”和开展“安全优质”活动两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经过2年努力,全局正线、到发线上的7427组道岔已全部完成,并向站线道岔发展。对管内8条主要干线的127条小半径曲线地段的缓和曲线上安设弹条扣件的补强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向大半径发展。
  1993年,路局工务系统“状态修”在全局开花结果,4、6、10月路局分别在佳木斯、绥化、齐齐哈尔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全年解决五大疑难问题,解决捣垫结合、以垫为主的思想阻力;解决对带垫板过冬的疑虑问题;解决调高垫板的来源问题。局、分局、段筹集部分资金,购入调高垫板300万块,为捣垫结合提供物资保证;初步解决清筛难的问题;解决工作量调查统一表簿问题。经过一年实践,效果比较显着,全局利用维修力量清筛道床637公里,清筛道岔1293组。
  1994年,全局积极推行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方式,使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达到98.4%,曲线优质保存率达到93.1%,道岔优质保存率达到93.2%,桥梁维修优良率达到96.8%,隧道维修优良率达到100%,涵洞维修优良率达到97.9%。在综合维修中,改善线路平面状态。截至1994年年末,路局管内线路行车设备质量的提升,牵引动力逐步换型为内燃机车,牵引定数的增加,列车运行允许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1995年,全局线桥维修工作立足于科学养路养桥,全面贯彻落实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维修方式。严格作业标准、作业程序和检查验收,做到硬弯钢轨全直,伤损配件全换,翻浆冒泥地段全筛,侧沟全清,桥涵从基础到桥面全面整修,进一步提高线桥设备质量,全年共完成正线综合维修2509.1公里,整治桥涵重点病害,改变护锥、护坡、桥面的面貌。是年,推广使用4200组辙叉通长轨距杆,减缓辙叉部几何尺寸变形,延长维修周期;在阿城、铁力、林口、南岔、横道河子工务段推广使用车载涂油器,减缓钢轨磨耗;应用EPS板整治路基冻害3600米。
  1996年,路局按照铁道部《工务安全标准线建设标准》,以建设安全标准线为载体,全面推行五项安全基础建设。在建线会战中,广泛开展设备大整治活动,局先后两次安排资金1460万元进行病害整治。在线桥维修中,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继续推行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方式,把传统的只注重轨面状态的维修方式,扭转到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的途径上去,收到预期的效果。是年,首次成功铺设区间无缝线路,这是路局从普通无缝线路奔向区间无缝线路的一个飞跃,也给铺设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年,为适应国民经济运输发展需求,在铁道部的统一部署中,逐步完成主要干线、曲线、道岔、站场、运输指挥系统能力改造的各项组织改造工作,全年共维修线路830公里,占全局综合维修任务的1/3。在推行“状态修”“区段综合修”过程中,加大整治病害的力度,消灭失格涵洞51座,其中大修减少18座,维修减少33座,取消长期慢行6处(汤林线75公里桥、绥佳372公里桥、哈长216公里桥、滨绥53公里桥、滨绥85公里上下行桥、绥佳299公里上行),为1997年4月1日全路顺利实现第一次主要干线客货运列车大提速奠定了基础。截至2005年年末,全局共敷设无缝线路1889.2公里。
  1998年,全局大修战线广大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铁道部《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强化科学管理,奋力攻坚,协同作战,全面完成各项施工生产任务。是年,线路换轨大修完成投资29453万元,延长390公里。其中:更换60千克/米钢轨区段为绥佳下行157.7~190.0公里,富嫩线117.1~179.5公里,滨洲下行0~1.2公里及657.1~730.0公里,滨洲上行4.6~51.0公里,林密下行—0.8~65.1公里;更换50千克/米钢轨区段为嫩林线651.7~680.0公里,图佳线494.4~575.0公里;配合换轨大修更换道岔181组。线路中修完成投资2800万元,400延长公里。敷设无缝线路完成投资8736.5万元,168.6延长公里。其中:铺设于滨洲上行211.4~261.1公里,绥佳上行线0~112.7公里,滨洲上下行线559.5~562.7公里。
  2000年,路局为全面提高线路质量、确保线路提速质量,在施工任务重,变化大的情况下,团结奋战。线路大修完成投资25706.0万元,365.3延长公里;线路清筛及换轨完成投资574.0万元,66.3延长公里;铺设无缝线路完成投资5130.0万元,134.3延长公里;桥隧大修完成投资8384.0万元,计60件。道口改建完成投资579万元,对四大干线82处有人看守道口进行改造。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2948公里,道岔3294组,成段更换砼枕8.5万根,整治路基病害781处13772延长米,整治钢轨低按头14871处,桥梁综合维修375座/22498米、隧道综合维修6.9座/5658.7米、涵渠综合维修902座/17076米、更换失效桥枕517根、整修支座2170个、整修圬工梁拱255孔、整治隧道漏水8座/808米、整修破损涵渠63座(通过综合维修消灭5座病害桥,9座病害涵)。
  2000~2004年,路局采用新技术,不断增强线桥结构强度,设备质量得到均衡提高。突出三等站及以上大站场的整治,坚持以汗水换质量,以创新求发展,推动工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对线路、道岔、路基病害、钢轨低接头、辙叉、桥梁、涵渠、桥枕、松动铆钉等常见设备故障进行大面积维修整治,确保路局管内线路设备设施质量的提高,为响应全国第三、四、五次大面积提速奠定基础。
  2005年,采用接头换Ⅲ型铪枕、换新石碴、新胶垫、新夹板办法综合整治低接头,线路中修将钢轨接头全部更换Ⅲ型铪枕,利用大修下来的再用轨和铪枕更换站专线,加强轨道强度。钢轨位移观测桩全部改为矮桩,位移观测改为仪器观测,提高测量精度;道岔使用“施必牢”紧固件,提高线路稳定性;绝缘接头采用高性能胶接绝缘接头,提高薄弱处所强度;在桥梁护轨梭头下安设限位挡块,防止护轨爬行,综合整治桥梁支座病害,引进的新材料进行桥枕裂纹封闭,有效整治桥梁病害。是年,为改善轨道结构强度,在汤林线、拉滨线、图佳线、佳富线、滨洲线228条小半径曲线安装地锚拉杆7963根,汤林线、拉滨线158组50千克/米木枕道岔安设分开式扣件,主要干线上更换U75V钢轨,小半径曲线使用全长淬火轨、Ⅲ型轨枕,主要道岔采用新型铪枕道岔,拉滨线敷设再用轨无缝线路108.3公里,哈尔滨站到发线2~13道敷设再用轨无缝线路10.9公里,正线木枕下道114.6公里,站特线木枕下道127.8公里,轨道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枢纽工程改造、建设

  1986年,全局基建战线广大职工,团结战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30项重点工程。开通投产复线区间14个,修建复线117公里;改造让湖路、肇东、呼兰、牡丹江站东场4个站场;完成5个站的股道延长,林勃七扩能工程,均按计划完成。建成西鸡西、一面坡等2座机车库,以及其他机务段的蒸汽向内燃过渡工程。这些重点工程交工投入使用,缓和部分卡脖子区段的能力紧张状态,为扩大运输生产、增强职工培训能力起了很大作用。是年,对哈尔滨铁路枢纽工程进行设计改造,包括哈尔滨、三棵树、香坊、滨江等17个车站及4个线路所,它与长滨、滨洲、滨北、滨绥和拉滨5条干线衔接,其中长滨、滨北早已形成双线,滨绥、滨洲两线的第二线工程正在修建,将分别在1988年和1990年开通使用。
  1988年,全局建设规模大,施工难度高,扩能项目工期要求紧迫,完成更新改造工程32项,全局基建部门以扩大运输能力为中心,继续打好四个硬仗,以改革总揽全局,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指挥,坚持安全第一,努力搞好文明建设,开通滨绥线5个复线区间33.3公里,完成3个站的填平补齐和配套完善项目杜草隧道工程;完成2个较大站场改造工程,哈尔滨—喇嘛甸段复线全部贯通,牡丹江—林口—七台河间改造工程。3月份开通朱家沟至298公里双线区段;从5月份开始,先后完成古城镇、青山、勃利、水库、缸窑沟和七台河6个站的股道延长工程,同时完成房建和电务工程的配套,使勘测设计和工程施工均创造历史最新纪录。
  1989年,全局24项重点工程均按计划完成,滨绥项目,牡西场扩建工程,在8月中旬胜利开通交付使用,牡枢纽编解能力满足扩能需要。滨洲项目6个复线区间的路基上方、桥涵基本完成;哈枢纽当年完成铺轨42.8公里,王、孙上下行线铺通,哈达电编组场Ⅱ、Ⅲ、Ⅵ场完成大部分铺轨;马家沟和夏家沟4座特大桥安全顺利完成架梁。是年,东佳木斯站场改造工程于上年11月中旬开通投产。牡丹江—斗沟子92公里电力贯通线工程,当年设计,当年施工,使用8个月就做到竣工投产,这些安全工程的投产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发挥重要作用。
  1990年,全年开通9个半区间96公里复线;新香坊平山的自动闭塞工程按计划完成;路局在建的站房工程:牡丹江站房,在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牡分局统一指挥协调下,各方密切配合,半个月完成拆迁,半个月完成“三通一平”,按路局要求6月1日准时开工;哈枢纽工程铺轨并开通33公里线路,房建竣工20000平方米,桥涵工程全部建成销号。王、孙上下线开通投产,哈南编组站Ⅱ、Ⅳ场交付使用,东门站场建成投产,与投产相关的电力、给排水、通信、信号等也都配套建成,至此,全年投资计划和20项重点工程圆满完成,为全局扩能提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全局紧紧围绕运输扩能这一中心,保安全、上质量、提效益、创信誉,强化基建工程施工组织指挥和协调配合,推行工程管理设计,开展质量难点攻关活动,做到施工进度有控制,施工质量有标准,施工安全有措施,确保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和安全。全局19项重点工程,滨州、牡林线共开通9个区间73.6公里复线,滨绥、牡林线共开通道450公里自动闭塞;哈枢纽扩建工程完成第二批投产项目,基建工程全部收尾配套;七台河站场改造完成,扩大运输能力。1991年,哈枢纽(一期)扩建工程进入第五个年头,全年完成收尾路基土方、铺轨、安装Ⅶ场驼峰半自动化设备,哈南机务运用段配套生产、生活房屋、站场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等建筑设施。
  1992年,全局基建系统干部、职工,继续弘扬行业精神,奋力拼搏,实现年初全局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各项目标,兑现年初制订的基建系统科技进步规划共三大类32项,实际完成34项,超额2项。全局19项重点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是年,根据铁道部投资安排及运输扩能需要,路局确定以滨州复线建设为主线,以内燃化改造为重点,配套完成哈枢纽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的总体安排。10月,在路内外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哈枢纽扩建工程历时5年陆续验交的377个工程项目全部通过国家验收,至此,哈枢纽扩建工程项目全部交付使用。
  1994年,铁道部投资的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路局管内部分(以下简称哈大电化工程)和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复线工程100%完成,开通复线区间57.5公里;正线铺轨47.2公里,站线铺轨9公里;开通站场电气集中5站84岔组;敷设通信光缆537公里、电力线路557.4公里。是年,确定的16项重点工程,按期开通投产。
  1995年,全局克服任务不足、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在国家重点哈大线电气化工程(路局管内部分)和铁道部重点滨洲复线工程均100%完成;全局16项重点工程,全部按照要求兑现工期计划,全局开通5个复线区间50.2公里复线、4座大中桥梁,新建2个车辆段、1个机务段,彻底完成滨洲线富海段、281公里特大桥等工程项目。
  1996年,在铁道部对哈枢纽技术设计鉴定意见尚未批复、王陶线技术鉴定尚未进行的情况下,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创造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先决条件,路局电化办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抢前抓早组织施工队伍大干快上,优质高效地完成基建7000万元、更改3000万元的投资计划。哈尔滨南站Ⅰ、Ⅲ、Ⅴ场土方和铺轨;哈尔滨机务段内电小修库;王岗至陶赖昭段通信信号和电力贯通线等工程;更改投资主要用于哈长线王陶段、邱家、双龙泉、五家、兰棱四站改造和三岔河公铁立交桥等工程。至此,哈大电化铁路改造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是年,在各项工程的建设中,为确保既有线的行车安全,在不影响哈长线运输生产的情况下,于11月28日完成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夏家沟1号特大桥(下行桥)于5月15日开工兴建,经4个月的紧张施工,15个桥墩、3400立方米高空混凝土灌注任务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30天。于9月21日完成夏家沟1号特大桥主体工程的建设,墩台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率达98%。
  1998年,是哈尔滨—大连铁路电气化工程决战3年中的第一个施工高潮年,全年铁道部下达投资计划60000万元(含建设处管理的平交道口改立交7000万元),根据哈大电化工程总体施工安排,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当年工程重点是哈南编组站。5月20日雨季到来之前开通哈南站Ⅴ场,完成Ⅲ场转线工作,确保Ⅰ、Ⅲ场全面施工。3月16日,路局召开哈长线提速及技改工作会议,由电化办负责的陶赖昭、三岔河、蔡家沟、双城堡、安西5个站的站场改造工程建设。如期完成35座平交道口改立交,9座桥改造工程,保证10月1日列车提速。
  1999~2000年,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的第二个、第三个投资高峰年,也是决战决胜最关键的两年。两年计划投资9亿元,调整计划投资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亿元。全年技改工程的一批大型重点项目(如哈南编组站、孙新线、王岗疏解线)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电化工程的最后一个大型技改项目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由于哈南站的开通将全面展开,电气化立杆工程全面展开。面对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多、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电化办的全体干部、职工在路局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变压力为动力,扎实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完成投资30000万元工程建设任务。
  2001年,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决胜的一年,铁道部要求8月18日哈尔滨—沈阳铁路电气化开通,11月28日哈尔滨—大连铁路电气化全线开通。为确保哈尔滨局管内哈尔滨—陶赖照段124.6公里的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按期完成,在哈尔滨铁路局的指挥、部署下,分兵把口,从细从严,做到保安全、保重点工程、保按时开通。7月10日,哈尔滨供电维修管理中心竣工交付使用;7月20日,经德国专家检测远动工程调试成功;8月8日至8月9日,沈阳北—哈尔滨冷滑试验成功;8月13~14日,王岗、双城堡2个牵引变电所相继受电成功;8月16日,哈尔滨—陶赖昭上、下行热滑试验成功。是年8月18日8时48分,在哈尔滨站第一列由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徐徐开出。从此,结束哈尔滨铁路局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
  2002年,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当年投资计划36919.6万元。投资主要用于新建哈长线K217、K225、K226、K235平改立框构桥工程,新建扶余接触网工区和抢修基地设备购置,哈机务段、哈南机车折返段运营设备购置和通信,信号工程收尾等工程。是年12月31日哈大电气化工程销号。是年,完成哈长线K217、K225、K226、K235平改立框构桥工程;安发桥、三孔桥、康庄桥电气化防护网工程;扶余接触网工区;哈陶段既有干线通信线路整治及有关电化防护措施工程。
  2003年,路局超前做好全局发展建设规划,建立全局“十五”计划后三年运输设备建设改造项目库,在立项、投资、减少“三边”等管理方面迈出重要步伐,积极配合部有关部门完成王万联络线、哈齐间提速改造、满洲里和绥芬河站场近期扩能改造、牡辆客修库改扩建、绥佳线3座病害桥等初设鉴定和可研审查。配合部专家组完成全局主要干线病害桥鉴定,争取到水害复旧等部投资工程项目,抓住青藏线建设之机争取路局冻土病害整治项目,9月份整治试点工程已展开。
  2005年,铁道部京哈线提速工程兰陵至哈尔滨段工程已接近尾声,桥梁架梁完毕;哈尔滨南站站场扩能改造工程包括轨道工程、桥涵工程、通信工程、信号工程、运输机辆装备、电力和接触网6个部分。TDCS工程铁道部共计投资8310万元,计划建设兰棱至齐齐哈尔间及哈枢纽69个站、城高子至林口间41个站、徐家至佳木斯间54个站共计154个站场为全功能TDCS;昂昂溪至满洲里外312个站为人工报点TDCS;哈、齐、牡、佳4个中继站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