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编制调整运行图

第三节 编制调整运行图


  1986年,路局调整管内列车运行图,在神树、一面坡、扎兰屯3个分界站增加7.5对列车;在佳木斯—南岔、鹤岗—南岔、七台河—勃利、勃利—林口、西鸡西—林口、林口—牡丹江站间等6个区段增加上下行货物列车9对,并将免渡河—博克图站间原非平行运行图(货车最大能力为20.5对),采用移动会车周期及压缩6列上行货物列车风闸试验时间的办法,扩大为24对。这一系列措施扩大了年货物输送能力550万~600万吨。还将绥化—安达站间机车长交路牵引由6对调整为8对,相当于扩大哈尔滨枢纽年吞吐能力100万~150万吨。
  1987年,全局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外局和路局分界口都增加列车对数。沈阳铁路局分界口陶赖昭上下行各增加1列,变为上行37列,下行39列;五常由12对增加到13对;泰来由19对增加到20对。路局管内分界口一面坡上行增加3列、下行增加2列,变为上行37列、下行39列;神树由35对增加到37对;嫩江上行增加1列、下行增加2列,变为上行17列、下行18列;卓山由7对增加到9对。将免渡河—博克图站间货物列车由20.5对,增加到23对。7月1日到9月10日,大兴安岭分段列车运行图,古莲—劲涛站间货物列车由5对增加到上行8列、下行11列;劲涛—盘古站间由6对增加到上行8列、下行12列;盘古—塔河站间由7对增加到上行8列、下行12列。
  1988年,路局为减少全局500多公里线路大修施工对运输的干扰,在运输组织上优化运行方式,采取双线区间反方向列车运行图和调整列车终到站的方法,少停运283.5对货物列车;在单线区间实行分号运行图及调整列车间隔时间的方法,少停运209.5对货物列车。
  1990年,路局在铁道部分片组织调整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管内列车运行图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自4月1日零时起实行。这次调整贯彻挖潜、提效、扩能的方针,在路局间分界站保持原图货物列车对数不变的基础上,按运量增加了区段列车对数。一面坡分界站调整为45/47对,增加5/5对;神树分界站调整为43/43对,增加3/3对;安达分界站调整为36/36对,增加4/4对;嫩江分界站调整为18/18对,增加1/0对;增加2/2对。充分利用现有运输设备,提高机车、车辆使用效能,重点安排内燃机车长交路运行。
  1993年,路局在铁道部统一组织领导下编制新的运行图,于4月1日起实行。新图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进一步贯彻挖潜、扩能、提效的方针,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和行车安全系数,使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较1991年的列车运行图均有较大提高。新编制的运行图安排旅客列车164.5对,较1991年增加29.5对,可满足年旅客发送量1155万人。鉴于哈尔滨枢纽环形布局,车流密度较大,能力紧张,又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根据车流规律和枢纽环线能力情况,确定了空车合理经路,缓解哈尔滨枢纽区内能力紧张现状。将由滨洲线向滨北、绥佳线间的定期及非定期空车直达列车,直接经西庙台子站及江北联络线向矿区、林区排送,有力地缓解了哈尔滨站和滨洲、滨北两座松花江大桥的能力。对长滨线向滨绥线的定期及非定期空车直达列车,不进哈尔滨编组站,经哈尔滨南站Ⅲ场向牡丹江分局排送,缓解哈尔滨枢纽内环线及哈尔滨—东门站间的能力。针对干线能力的加强,一些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技术设备的改造(大部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已达850米),充分利用设备能力,挖潜、提效、扩能,提高七台河—牡丹江站间、西鸡西—林口—牡丹江站间、牡丹江—哈尔滨南(哈尔滨)站间、哈尔滨—长春站间等上行区段列车牵引定数,扩大年输送能力909.7万吨。新运行图还确定对管内东四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西鸡西)运煤通道的15个区段列车换算长度由65辆提高为70辆,将滨洲线三间房—免渡河站间的列车换长由54辆提高到65辆。列车换长提高后,对管内东四矿运煤通道各区段减少开行下行空车专列11.5列,节省机车8.5台;滨洲线三间房—免渡河站间减少开行下行空车专列0.8列,节省使用机车1台。每年可给国家节省791万元。同时,还对部分区段机车更型,在管内有条件区段扩大组织开行机车长交路运行列车。哈尔滨南—长春站间42/47对,哈尔滨—一面坡—牡丹江站间直通货物列车48/50对,七台河—林口—牡丹江站间17对,西鸡西—林口—牡丹江站间27对,绥化—西庙台子—安达站间4对,南岔—佳木斯(东佳木斯)—双鸭山(红兴隆)站间8对,三间房—扎兰屯—博克图—免渡河站间26对。
  1994年,铁道部于3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局部调整列车运行图会议,确定在陶赖昭分界站上行增加2条运行线,上行列车对数由原46列增加到48列。为平衡太阳升、泰来口机车和车流,减少路局上行列车由太阳升口迂回、增加沈阳局单机接运,经铁道部同意,将原通辽站编组到哈尔滨及其以远由太阳升口交出的车流改从泰来口交出,原来2列特定迂回列车改为3列,于3月31日零时起实行。基于佳木斯松花江大桥8号桥墩被船只撞伤,每小时限速25公里慢行,打乱了正常运行秩序,在保证佳木斯分局运量不减的前提下,采取限制区间的办法进行调整,对西佳木斯~莲江口站间超能力铺画列车运行图,于11月25日18点开始实行。
  1995年,路局根据铁道部《关于开行哈尔滨局管内旅游列车的批复》,对管内列车运行图进行部分调整,于7月1日零时起实行。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各分界口列数(除安达口由原36对改为35对外)均未变动,调整后管内增开的旅客列车有齐齐哈尔—哈尔滨游3/4次,牡丹江—哈尔滨游7/8次,佳木斯—哈尔滨东游9/10次,满洲里—哈尔滨东游11/12次,加格达奇—哈尔滨东游13/14次,绥化—哈尔滨东游15/16次,哈尔滨东—绥芬河游17/18次,牡丹江—东方红游19/20次。增开管内旅客列车有哈尔滨东—七台河特快95/96次,哈尔滨东—双鸭山特快91/92次,双鸭山—佳木斯特快93/94次,齐齐哈尔—哈尔滨东特快85/86次,哈尔滨东—鹤岗特快87/89、90/88次,鹤岗—佳木斯管快389/390次,佳木斯—乌伊岭管快332/333、334/331次,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市郊703/704次,富锦—前进镇管客583/584次,富锦—红兴隆管客585/586次。增开上述列车后,停运管内旅客列车21对,并相应调整部分旅客列车运行区段。
  1998年,全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路局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进京快速列车3对,包括K71/K72次、K17/K18次、K47/K48次,哈尔滨至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仅12小时58分钟。滨洲线哈尔滨—齐齐哈尔间,开行高密度、小编组提速列车5对,滨绥线哈尔滨—牡丹江间、哈尔滨—佳木斯间各2对。为开拓运行市场,增加艮山门—哈尔滨行包专列1对X235/X236次。新图确定“五定班列”4对,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3对。从新图执行情况来看,10月份各项指标完成,与上年同期比较,旅行速度提高0.1公里/小时,技术速度提高1.9公里/小时,一次作业时间减少5.5个小时,中转时间减少39个小时,货车周转时间减少0.63个小时。
  2000年,路局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应营销需要,按15100万吨发送量编制成本图,重新安排列车对数及列车种类,比基本图共减少货物列车41.5对,节省机车28台,仅此一项每年节省机车成本支出(估算)7000万元左右。根据施工安排,编制2000年全局大修施工分号图,力求减少施工对运输干扰,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根据大庆地区矿建运量持续上升,造成安达口运通紧张,对该区段货物列车运行图进行调整。安达口货物列车由32对调整到37对(其中有2对预备线)。为保证新时期军事运输的需要,主动与军交部门配合,共同编制沈阳军区战备运行图。
  2002年,路局根据营销计划货物发送量15250万吨、日均装车7110车的需要,重新调整各区段货物列车对数,泰来口21/20,太阳升口4月1日至6月30日18/18,7月1日至10月31日17/17,其他口保持不变。管内各分界口货物列车对数:安达34对,一面坡50对,神树37对,勃利6对,依安4对,加格达奇3对。分局管内各区段货物列车对数也相应地进行调整。由于绥芬河口岸运量增长幅度较大,牡丹江—绥芬河间的列车对数由原图的10对增加到13对(可满足口岸600万吨运量要求)。
  2004年,全局共组织较大调整列车运行图7次,按全路第五次提速调图总体安排,4月18日实行新的运行图;为协调解决施工与运输的矛盾,5月1日,在兰棱—哈尔滨(南)间实行施工分号图;为提升既有线运输能力,畅通“口岸”后方和“东四矿”煤炭外运通道,7月1日调整管内部分区段列车运行图与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主要内容是在哈南—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哈南—鹤岗、双鸭山,三间房—满洲里间开行重载长大货物列车;8月16日,为解决支线压减机车问题,按照路局“总量控制,确保需求,力求均衡,提高效率”的要求,以及支线“始发定流,配车定点,装车定时,挂车定线”的日常运输原则,调整滨洲、平齐、齐北、富西、塔韩、林碧、伊加、牙林、博林、滨北等线列车运行图与货物列车编组计划;9月9日,为保证哈齐段更换Ⅲ型轨枕施工,在滨洲线实行施工分号列车运行图,为确保机车轮乘制度和机车长交路的顺利实施,解决支线车流影响干线车流结构和长交路机车运用问题,对三间房—满洲里、塔河、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伊图里河间货物列车实行长交路,机车乘务方式采用双班单司机值乘;9月15日,调整齐分局部分区段列车运行图;为充分利用管内现有提速资源,实现客车提速新目标(哈牡3小时58分钟、哈佳4小时58分钟);10月1日,调整管内部分区段列车运行图,主要是在哈牡、哈佳间开行“点对点”城际旅客列车。
  2005年,路局共进行33次运行图调整工作,其中8次较大范围的运行图的编制、调整。根据管内调整列车运行图(《关于实行2005年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为贯彻全局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调整管内列车运行图,于1月11日零时起实行。按照《铁路局、局党委关于依法实施天窗修的决定》有关要求,取消管内重点列车慢行附加时分,实施哈尔滨—齐齐哈尔间T401至T408次旅行时间2小时18分钟;哈尔滨—牡丹江间N1—N4次旅行时间3小时58分钟;哈尔滨—佳木斯间旅行时间4小时58分钟,为路局春运旅客运创造品牌。是年,为进一步扩大低成本跨越成果,全面实施依法天窗修,结合路局直管站段改革的新形势和客运市场变化以及全年运输任务,按照向客车要能力、向机车长交路要效率、向提速增吨要效益的总体思路,按照年度行车设备大中修计划,优化各部线开设施工天窗,优化客车开行框架及机车交路。路局对管内客货列车运行图进行调整,于4月10日零时起实行。这次施工分号图节省客运机车40台、货运机车32台(不包括调车机),其他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