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本管理
第二节 成本管理
一、成本控制
1986年,路局在上年运输支出科目经过6次修改,增加到249个(包括子目99个)的基础上,又一次修订运输成本管理核算办法和支出科目。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将生产费再划分为基本生产费和一般生产费,以按照与运输生产相关的程度,划分变动支出和固定支出;对运输部门的基本生产费再按客、货运输类别和作业环节设置科目,把原“车站旅客服务”科目分解为“车站旅客服务”“行李包裹运送”科目;把原“货物运输”科目分解为“整车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科目,以便按旅客、货物运输类别和作业过程,分别计算成本。此外,在运输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中都增加了“工资差额”科目。核算实行换算吨公里工资含量包干核定工资总额与实际支出的差额。从1986年开始,铁路运输部门实行换算吨公里工资含量包干办法。以上一年完成的换算吨公里和支出的工资总额为基础,核定工资总额基数,按工资含量包干提取工资总额,全部列入各有关成本开支,包括各种奖金,同时在利润留成中不再提取奖励基金。当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奖金为8340万元,其中运输成本6634万元、营业外支出598万元、工副业成本1108万元,加大成本支出。
1986年,路局以前退休养老金一直列在营业外支出,按实际发生额列支;自1987年1月1日起,铁路系统试行退休费用统筹,运输单位按固定职工工资总额的14.5%计提,提取后一律上缴,退休费用支出按季向铁道部清算,年终结算;1988年退休金统筹比例核定为19%。
自1993年1月1日起,铁路全民所有制离休费用参加行业统筹;7月1日起,除按营业外职工工资提取的离退休统筹金仍列在营业外支出,按营业人员工资提取的离退休统筹金改列管理费用。自1993年逐年公布运输支出主要费用计划定额,使成本计划制订逐步向定额过渡,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制度,重点加强支出大项专题分析和变动因素分析,找出成本的控制点、关键点、问题点,研究对策,促进目标成本的实现。
1995年,路局加强运输收入计划的编制和考核力度,实行运输收入目标层层分解,层层保包,责任到人、限期实现;进款解缴实行《月份运输进款上缴与运营拨款挂钩考核》的办法;客运调价保证平稳;坚决制止煤矿运杂费的新欠发生,开展清理陈欠工作;加强内部专业审核和堵漏保收措施,减少运输收入流失。制定《哈尔滨铁路局短途旅客列车补票收入承包办法》,截至年末完成补票收入148.4万元,较上年超收49.2万元。年内,全局开行新型空调列车4列,管内旅客列车12列。制定《哈尔滨铁路局优质优价列车财务收入管理补充规定》,理顺和规范全局新型空调列车和旅游列车的加价收入管理。制定《行包货场企业化管理办法》《堵漏保收奖励提成补充办法》《改革煤炭装车站制票方式》等有关规定,促进全局运输收入管理工作不断发展。铁道部对各局实行新的管直方案,对路局不利。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各局之间的收益差距过大。年内计划亏损21.2亿元,成为当年全路第一计划亏损大户。路局根据铁道部的方案精神,为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坚持“机制下移,打破三统、积极稳妥、全面配套”的原则,改革运输收入清算办法,调整路局推动其他方面的财务关系,推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的形成,通过机制的力量,推动各项管理和改革措施的落实。年内,对局内的清算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修定清算指标,修改配套政策,特别是第一次把全部亏损下放到分局,增加全局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将管直方案落实到分局,实行分局管内收入同一比例调节;局管内各分局直通部分按局统一单价清算,实行不同比例调节的清算办法。积极推进运输成本目标管理。在下达的控制目标内确定目标成本,横向分解到各部门,纵向下达到分局、站段、车间、班组及个人,将成本同生产任务、安全质量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站段目标管理,站段作为成本的管理中心,完善成本目标分级管理责任制,强化各级第一管理者、总会计(经济)师、财务负责人为主线的成本责任制。调整成本结构,贯彻“保必段、压一般、反浪费、禁违纪”的成本管理原则,指定成本结构比例,控制成本合理投入。继续推行定额计划法,开展专项成本调查及对标活动,加强成本动态控制和跟踪管理,开展群众性“双增双节”活动,实行成本全员全过程管理。继续实行区分变动支出与固定支出的考核办法,同时与收入挂钩,实行弹性考核,以及对成本结构实行考核,加大节奖超罚力度。
1996年,路局在特一、等站设立运输收入管理室,二等站设专职收入指导,强化运输收入检查管理机构,对路局优质优价旅客列车财务收入管理做补充的规定,对此种列车的票据管理、上浮票价和核算与列报、加价收益的清算与分配、劳务费的提取与拨付做进一步规范。继续推广和扩大短途旅客列车运输收入上缴承包的改革,哈尔滨铁路分局实行管内短途列车补票收入承包办法后,21个班组共计上缴收入190万元。牡丹江铁路分局列车段,实行运输收入上缴承包办法,完成补票收入2355元,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改革落后的售票方式,哈尔滨铁路分局收入管理部门,指定专业人员与有关部门一起工作,路局给软件编程人员提供专业报表,配合客运系统实行电子计算机售票,开始实现售票的现代化管理。加强分局、基层站段运输收入基础管理工作。牡丹江铁路分局制定运输收入进款工作工作标准化条件及考核办法,分别对进款员的配备运输进款解缴日期及解缴手续、运输进款安全等方面做了规定,对站车正确核收运杂费的10项标准化工作条件做了规定,提高收入工作水平。是年,铁道部对上一年的管直方案进行改革,采用“管直清算、系数调节的办法,规定收益较高的局需向部定率上缴,收益较低的局可得到铁道部的定率补贴,反映铁路大联动机的特点。铁道部确定哈尔滨铁路局的清算收入调入系数为1.437。根据铁道部的方案精神,修改局内清算办法。新的办法规定,在全局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实行清算收入分局管内归己,直通统一清算指标,修改配套政策。把全部亏损下放到分局,增加全局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试行哈站、齐站行包房内部企业化经营管理。合理利用通信资源,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和效益,把路局的通信事业逐步转变为服务经营型,实现以话养话、自我发展的新路,逐步降低运营成本。根据铁道部开展铁路分线成本计算的要求,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实施集约经营,对哈尔滨铁路分局的陶榆线,佳木斯铁路分局的汤林线,牡丹江铁路分局的密东线,齐齐哈尔铁路分局的三间房至博克图,加格达奇分局管内支线进行成本计算。印发《哈尔滨铁路局亏损支线改革实施细则》,抓好局定重点亏损支线,把这项改革列为分局的改革重点。根据路局年内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总体安排,结合各单位历年工资节余及其他款源工资基金收入情况,采取比例限额控制工效挂钩成本性工资支出,以加大工效挂钩以外其他款源工资基金补充力度,并可减少成本费用中工资附加费和统筹退休金的支出。出台《关于1996年工资基金使用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通知》。为加强和完善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发挥定额在运输生产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降耗,控制运营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路局决定全面修订运营维修各修程物资消耗定额,并且要进行新增车辆、通信、信号项目定额的查定。公布、实施《哈尔滨铁路局供用电管理细则》,加强能源工作,节约能源支出。积极推广邯钢经验,结合路局实际,研究成本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具体操作办法,实行年内成本纵横联挂责任制,建立成本否决机制。严格成本支出,狠抓煤、油等支出大项,及机务等系统的支出大户管理,完善成本支出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加强成本目标责任制,实行成本纵横联挂责任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年内,根据经营结果,对分局级单位进行考核,并对各单位、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奖罚。
1997年,路局制定减亏1亿元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真学邯钢,强化管理,积极推进集约经营,在成本管理上开展多方面的工作。路局完善经营目标纵横联挂风险承包责任制,建立铁路分局经营责任制、铁路局机关经济责任制和铁路局直属单位目标成本责任制,逐级落实盈亏责任,实行成本否决。同时,推动各层次的成本责任制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清算办法,路局采取“管直清算、系数调节”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输收入清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各级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使财务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建立新的成本指标体系,制定了新的成本费用定额。按照责任成本的要求,对原102个支出计划项目进行细化和调整。同时,按照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进一步对挖潜节支项目进行分析,确定16个节支项目,使成本指标体系更趋向完善。新的成本指标体系和新的费用定额的建立,保证了成本目标的合理性和责任成本的落实。抓住成本支出的牛鼻子,抓好机务等支出大户以及机车用柴油、机车用煤和生产用煤、电等支出大项。实行支出大户专人包保,定期检查分析。结合春、秋季检查,客货营销调查,对支出大户的成本定额、成本结构、节支挖潜进行解剖、跟踪了解,促进站段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为安排和控制好年内运输总支出,确定继续贯彻“保必需、压一般、反浪费、禁违纪”的原则,以部下达的总盘子为依据,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全面挖潜、从紧安排,牢牢地把住成本计划编制关,对各单位成本计划安排,提出八项要求:计划安排必须与成本控制相衔接;尽一切可能挖掘节支降耗的能力;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控制;减少分局计划预留,保证成本目标一次包死,一抓到底;改革计划编制方法,积极采用标准成本法,广泛采用零基予算法;强化计划安排与生产技术的结合;坚持站段成本中心的地位不能动摇;严格考核,严格否决、算真账、办实事、真否决。认真抓好间管费的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办公费、差旅费,机关建立费用包干责任制;站段逐级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对小汽车、地方电话、移动电话进行全面清理,该封的封,该收回的收回,减少间管费的支出。各种印刷业务和接待业务在内部进行,杜绝高消费。积极推行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如要广泛应用和推广内燃机车润滑稀释等先进技术,节约支出。划清主业和多元经济的界限,贯彻多元经济有偿占用主业设备、资产等政策。推广齐齐哈尔铁路分局调度所经济核算经验,减少机车车辆占用,提高运输指挥质量。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挖掘内部潜力,收回各种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同时针对蒸汽机车数量逐年减少、内燃机车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探索内燃机车修理配件的修旧利废项目,努力降低运输成本。
1998年,路局制定以清算收入控制日常支出,按月提报成本月报并加以分析,实行成本动态管理。为正确指导各单位的成本动态管理,先后制定成本月报分析制度和成本预测、清算收入预测制度的文件,使路局的成本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管理迈出新的一步。针对路局提出的“谁支配成本、谁负成本责任”的原则,制定了目标责任成本纵横联挂抵押承包办法,对路局、分局两级机关全员及基层站段管理部门和支出科目责任人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形成路局、分局、站段第一管理者、总会计师(经济师)、财务主管控制总成本,生产业务部门支出科目负责人控制责任成本的纵向目标成本控制系统,将可控成本费用支出目标落实到路局、分局和站段各业务主管部门,形成三级横向成本控制主体。四月,由于客流继续下降,货源萎缩,运输收入和周转量大幅度下滑,结合路局的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关于强化成本管理,确保实现1998年盈亏目标的紧急通知》,制定运输支出中的成本费用节支2%的15条硬性的措施,并给全局各单位下达目标值。为确保全局的总体盈亏目标,在多元中心的配合下,制定《关于1998年总体盈亏计划的通知》,加大总体盈亏考核力度,为确保全局总体盈亏打下基础。根据铁道部测定标准成本的要求,路局组织专人和聘请专家,把各分局1997年的支出科目合成99项定额,进行对标,并针对工作量、费用定额、支出金额不均衡的28个支出科目59个项目进行调研,进行综合平衡,为路局制定标准成本做好充分准备,并为全局下达计划公开、公平、公正和考核成本水平奠定了基础。是年发生的嫩江、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路局的线桥和房屋设备遭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处在路局抗洪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及有关业务处的配合下,对水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准确地向铁道部和财务司领导反映路局的水害情况。落实成本的日常动态管理,财务处坚持日常的清算收入、成本和盈亏预测制度,先后测算一季度、前5个月、后7个月、半年、后5个月以及全年的收支盈亏情况,及时提出后3个月财务收支盈亏的调整方案,这些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对确保路局盈亏目标完成起了重要作用。运输指挥系统转换机制,齐齐哈尔铁路分局调度所经济核算的管理模式在全局调度指挥部门全面实施,在运输指挥过程中增收节支,挖潜提效。水电部门将电、水两大商品变“供”为“售”,从生产型变为营销型,形成“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以收抵支、确保维修”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经营方式,步入购水购电的营销体制。
1999年,路局提出“谁支配成本,谁负成本责任”的原则,执行成本纵横联挂办挂,将可控成本费用支出目标落实到路局、分局和站段各业务部门,形成三级横向成本控制主体。狠抓支出大户和支出大项的管理,落实好支出大户的包保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分区段、分车型,下达燃料(煤)指标。落实机车柴油低烧一号工作,大力推广齐齐哈尔机务段勾兑柴油的经验和加格达奇机务段按车预先算油标的做法,投资解决机车供油管路保温装置和柴油添加剂,降低机车用柴油单耗和单价。加强机务、车辆的大型互换配件管理工作,加大“代办工作应摊费”和“租赁费”收入的力度,及时收取多经企业占用主业资产的占用费。加强运输组织核算,减少机车车辆占用,按路局公布的《路用车定量使用控制办法》,开展清理停留“老牌车”活动,严格控制路用车占用量、现在车保有量,减少货车占用,节约货车使用费支出。严格控制间管费和其他不必要的支出,尤其是对生产用煤、水、电,短途运输、办公费、差旅费,建立责任制,落实到各处室、车间、班组,消灭长明灯、长流水,以确保基本生产费用支出。配合电务处对局机关移动电话、寻呼机配置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重新制定哈三地区运营单位拨打公网市话费控制办法,降低市话费,压缩成本支出。
2000年,路局紧紧围绕实现全局盈亏目标,狠抓收入管理,面对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增加运输收入的激励机制,激发客货系统干部职工挖潜提效、增运增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运输收入内审、外查力度,堵塞收入漏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收入管理。全年完成运输收入929567万元,比计划的903000万元多完成2656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9%,取得建局以来年运输收入的最好成绩。
2001年,路局全年完成运输收入107.7亿元,超部定目标3.2亿元,增幅3.1%;较1993年以来超部定计划的平均增幅,增长0.12%。与上年实际比较多完成14亿元,增幅14.1%;按同比口径计算比较,比上年多完成6亿元,增幅5.9%,创历史最高水平。年内,路局适应改革,努力降低成本支出。
2002年,按照铁道资产经营责任制确定的财务指标测算,全局成本缺口近4.0亿元。为确保盈亏目标,财务处本着“以产定收,以收定支,确保盈亏”的财务收支盈亏政策,倒排成本支出计划,制定增收节支10条措施。在成本计划测算编制中,反复推敲,优化成本计划方案,有力地保证增收节支目标的实现。按照设备现状和生产实际,在确保盈亏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全年成本总量,重新测算调整有关成本费用定额;加强支出大户和支出大项的管理,实行主要领导和专业人员包保支出大户和支出大项的责任制度,包支出大户和支出大项的成本支出目标,对支出大户和支出大项实施有效控制;深入路局管理的8个支出大户17次,随时掌握支出动态;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生产单位间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建立和完善互相提供服务站段间的成本责任制度,建立横向制衡机制,达到提高效率、压缩支出的目的;按照“以收定支,动态平衡”的原则,确定多级目标成本。逐月制定限额支出,层层分解,把成本控制压力落实到分局、站段、车间、班组和生产岗位;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两级机关小汽车进一步加强管理,办公费、差旅费均控制在计划之内。为落实路局本年财务收支盈亏目标,5月份组织全局成本调研,对17个机务段、12个车间段、2个车轮厂的机车中小修、客车段修,空调车用柴油、内燃机车用柴油的单耗、柴油价格,电力机车用电等支出大项和客车段修成本,进行专项调查,为控制支出、保证检修质量、修改定额积累资料。为进一步规范成本费用的核算,制定《哈尔滨铁路局成本管理工程实施办法》《成本费用管理办法》《工资附加费计提列支有关规定》《哈尔滨铁路局旅客列车成本费用划分和成本计算办法》。
2003年,根据路局的严峻经营形势,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零基预算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全面预算评价体系、经营过程考核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和例会制度等配套制度。通过召开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会议,举办培训班,确立大成本格局的理念,并且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形成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深化财务指导运输生产经营理念,实施成本工程,狠抓收支大项管理等具有路局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在铁道部济南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会上介绍经验。路局首先将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分局作为全面预算管理试点分局,通过核算系统有效对接,全面反馈、监控生产经营信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旬例会制度,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对效益指标、成本支出大户、支出大项及重点资金运用项目进行跟踪、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堵塞漏洞,在推广两个试点分局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细排预算控制、实物定额控制、效率控制、经济技术指标控制和零基预算控制5项控制办法,重点抓单元核算、定额管理、信息反馈和机制再造等4个方面的基础工作。是年,内燃货运机车日产量、部属货车日产量、内燃机车油脂、机车柴油低烧4个主要项目与上年同期相比节支4864万元。年内,铁道部下达给路局的运输收入目标为117.6亿元,全年运输收入实际完成1147076万元(不含客票系统发展基金),较计划目标少完成28924万元,为97.5%,比上年的1119442万元多完成27633万元,增长2.5%。是年,铁道部下达给路局的运输收入目标比2002年实际完成增加5.7%,增幅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
2004年,路局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有效监管、促进发展”的思路,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载体,以低成本筹集资金为手段,超前研究和探索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综合资产配置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成本结构;全面整合优化资金流和生产业务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证生产建设需要;强化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完善铁路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全局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2005年,路局财会工作在路局直管站段的新体制下全面展开。面对管理对象俱增、管理更直接、更具体的新体制带来的变化,财务处积极应对挑战,快速规范管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规范、有序、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秩序,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对接和平稳过渡。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增收节支措施,实现了成本节支目标;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同时,确保运输生产建设资金需求;双轨运行,实现大修工程管理的新突破;搭建信息平台,夯实基础管理,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构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察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结算行为,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财务改革不断深化,全局财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以抓成本预算基础管理、平衡与衔接、责任落实为前提,优化预算安排,指标之间不留缺口,重新核定成本预算,成本预算分解包保,建立成本预算控制网络体系。
二、成本完成
1986~1994年,哈尔滨铁路局的运输成本连年增高。1994年运输成本完成469.18元,如以1985年运输成本132.42元为基数进行比较,提高达2.5倍。1994年运输成本是按新制度规定,不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算的,如按可比口径计算,1994年运输成本完成509.83元,比1985年提高2.9倍。客货周转量1994年完成10441534万换算吨公里,则比1985年完成8108002万换算吨公里增长28.8%,运输支出(含管理费和财务费用)1994年实际支出532336万元,1985年实际支出107364万元,增长达4倍。运输部门平均职工人数1994年164670人,比1985年150077人增加9.7%。按实际支出的工资总额职工年平均工资,1994年6810元,比1985年实际1213.04元,增长4.6倍。工资附加费(不含待业保险金),1994年支出18640万元,比1985年支出2496万元,增长6.5倍之多。一方面提取比例增高,福利费1985年按工资总额11%计提,1994年按14%计提;另一方面计提福利费工资总额范围扩大,1994年列入管理费的离退休统筹金为19835万元,而1985年全部列入营业外支出,影响成本的提高。除工资及工资附加费的增加和离退休统筹金列账方法的变动影响成本提高外,物价上涨也是影响成本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蒸汽机车运行用煤价,1994年每吨换算煤单价416.69元,比1985年单价115.62元提高2.6倍,影响燃料费多支23879万元;内燃机车运行用柴油,1994年每吨单价2123.49元,比1985年单价699.55元提高2倍,影响燃料费多支46302万元;货车使用费,1994年每辆运用车单价34.00元,比1985年单价5.00元提高5.8倍,增加支出26591万元;抽换新木枕,1994年每根木枕单价164.56元,比1985年单价28.47元提高4.8倍,增加支出2997万元;抽换新混凝土枕,1994年每根单价131.84元,比1985年单价24.45元提高4.4倍,增加支出1553万元;生产用煤,1994年每吨煤单价182.50元,1985年单价57.73元,提高2.2倍,增加支出8525万元;生产用电,1994年每千千瓦·时单价554.01元,比1985年的单价84.57元提高5.6倍,增加支出5547万元。其他材料费用都呈上升的趋势。固定资产折旧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大。运输单位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余额,1994年为1127204万元(不含资产评估增值额),比1985年平均余额466860万元增长1.4倍。1994年固定资产基本折旧费50590万元,列入成本和管理费的大修支出96416万元,合计147006万元,比1985年基本和大修折旧费37947万元,增加支出109059万元,增加2.9倍。
1995年,路局运输总支出完成651480万元,比计划628881万元超22599万元(不含上年挂账14626万元),比铁道部最终计算确定有权支出651483万元多支了3万元。根据铁道部1995年进行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要求,其他要素和营业外支出(不含工资、大修)占运输总支出的比例不得超过部下达的控制比例。铁道部下达给路局的控制比例为21.8%,实际完成24.4%,超过控制比例2.5个百分点。是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局已政策性亏损第三年。经增运增收,开展“双增双节”,全年换算周转量完成10561749万吨公里,比计划10450000万吨公里多完成111749万吨公里,完成计划的101.1%,比上年实际完成10441534万吨公里多完成120215万吨公里;运输收入完成539148万元,比铁道部调整计划52.2亿元超收17149万元,超3.29%;较上年实际508462万元超收30687万元,增长6.04%;因客运调价增收11420万元。
1996年,路局实际完成运输收入645745万元,完成部核减后的年度计划643900万元的100.3%,超收1845万元,但没有完成部定650800超收目标,少收5055万元。较1995年实际完成的539149万元,增加106596万元,增长19.77%。全年运输总支出完成699769万元,比铁道部最终确定有权考核数699773万元节支4万元,实现局定目标——成本不超支。运输总支出完成699769万元,比年度计划超支11911万元,超1.73%,与部定节支目标比较超支25668万元,超3.8%,但比铁道部最终确定有权考核数699773万元节支4万元。比上年实际总支出651480万元,增加48289万元,增加7.41%。
1997年,紧紧围绕路局制定的“两增三保两创”的总体目标和“八个突破性进展”的具体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全年,换算周转量完成10959435万换算吨公里,比计划10420000万换算吨公里多完成539435万换算吨公里,超计划5.17%,比上年实际完成10368832万换算吨公里增加590603万换算吨公里,增加5.69%。创历史最高水平。运输收入完成739726万元,比部定计划699500万元,增收40226万元,完成部定计划的105.7%;比局定计划超收27266万元,完成局计划的103.8%,创历史最高水平。运输总支出完成797403万元,经铁道部35条保安全措施及大修理调整后,支出计划调整为759482万元,超出计划37921万元。计划亏损78500万元,实际完成亏损80767万元,其中运输亏损73203万元,投资收益364万元,调整上年损益128万元,工附业亏损8056万元。
1998年,路局提出“两超两减两保”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强化企业改革,加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强化经营管理,推进客货营销,确保实现全年经营目标。虽然任务重、目标高、困难多、压力大,但全局上下变压力为动力,精心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虽然路局运输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客流下降、货源萎缩的困难局面,又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但全局职工不等不靠,发扬“8·25”抗洪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抢修复、建家园、补欠账、保目标”的攻坚战中,堵漏保收,增运补欠,增运增收,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换算周转量(不含临管)计划10826400万换算吨公里,实际完成9658715万换算吨公里,减少1167685万换算公里,完成计划89.2%;运输收入计划867000万元,调整计划771000万元,实际完成773028万元,完成原定计划的89.2%。运输总支出计划781577万元,实际完成784398万元,增加2821万元,完成计划100.4%;由于实际支出中包括水害损失款,如果扣除水害支出因素,运输总支出低于计划总支出。运输盈亏目标调整计划-62620万元,实际完成-62503万元,减亏117万元。工附业盈亏目标-4834万元,实际完成-4828万元,减亏6万元。完成全年盈亏目标。
1999年,路局运输营业收入计划790055万元,实际完成806959万元,完成计划的102.3%,多得营业收入16904万元。其中:管内营业收入完成431447万元,完成计划的102.3%,多得营业收入9764万元;直通营业收入完成351079万元,完成计划的98.9%,少得营业收入3939万元;其他营业收入完成24433万元,完成计划的182.9%,多得营业收入11079万元。运输总支出年初确定目标为802946万元,下半年铁道部为实现全路运输企业收支平衡,按照“以收定支确保盈亏目标”的原则,重新调整路局盈亏目标,确定全年运输总支出目标为817802万元,全年实际运输总支出817701万元,较后期调整的计划节支101万元。运输盈亏目标铁道部在资产经营责任书中确定为138489万元,下半年全路运输企业要实现“三年扭亏”提前一年完成的目标,铁道部下达给路局的任务是减亏500万元,盈亏目标调整为-37989万元。年终由于全路出现运输进款超分配的问题,要求路局再减亏1000万元,最后调整的运输盈亏目标是-36989万元,工附业盈亏目标-2417万元,总体盈亏目标为-39406万元。全年实际完成运输企业亏损36888万元,较资产经营责任书确定的盈亏目标减少1601万元,较铁道部调整后的盈亏目标减少101万元。工附业完成亏损1376万元,较盈亏目标减亏1041万元。运输收入完成865058万元,超计划10058万元,较上年超收9203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局普遍开展了全员承包、风险共担、包死基数、超收提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活动,对一些短途旅客列车按包死基数、风险抵押、超收归己、歉收自补的原则进行对外承包。配合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清理黑龙江省东四矿欠缴运费。
2000年,全年运输营业收入完成877266万元,较计划809643万元超收67623万元,超计划8.35%;较局定目标值832000万元,超收45266万元,超5.44%。其中:客运完成317639万元,较计划超收25779万元,超计划8.83%;货运完成505847万元,较计划超收2095万元,超计划0.42%;其他收入完成21368万元,较计划超收7337万元;货运调价部增加定额清算12412万元;年末部补助20000万元。全局运输支出实际完成866097万元,较年初计划增支65432万元,增支8.17%;较控制目标增支43800万元,增支5.32%。其中:工资200031万元,较年初计划多承担3801万元;折旧按计划列支91726万元;大修107454万元,较年初计划增支6351万元;费用466886万元,较年初计划增支53280万元。
2001年,全年完成运输收入107.7亿元,超铁道部部定目标3.2亿元,增幅为3.1%,较1993年以来超部定计划的平均增幅0.12%。与上年实际比较多完成14亿元,增幅14.1%,按同比口径计算比较,比上年多完成6亿元,增幅为5.9%。堵漏收入完成39787万元,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节约了大量的运能运力。大修实际完成78208万元,大修调整项目实际完成42454万元,同时完成铁道部对大修的考核指标,各分局在保盈亏的前提下,调整成本支出结构,超自行安排大修规模完成7647万元。全年全局运输总支出实际完成1388912万元。其中,付费支出357275万元,营业外支出附加42870万元。较上年增加122670万元。其中工资列支增加2693万元;折旧是第一年按实际计提并列支,增加30780万元;大修由于与更改款源的相互置换,减少支出29246万元;费用支出增加85905万元。实际亏损94896万元,较部定运输盈亏奋斗目标-95257万元,减亏361万元。
2002年,全年运输营业收入完成1452960万元,完成计划的104.1%;运输总支出完成1478046万元;运输利润实现-77280万元,较计划减亏350万元。全年完成运输收入112亿元,比计划的110.6亿元多完成1.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1.3%;比上年实际多完成4.3亿元,增长3.9%。全年收回拖欠运费1.9亿元,超额完成1.7亿元的清欠计划。
2003年,全年运输总支出实际完成1504586万元,较部调整计划1376011万元,超支128575万元,超计划9.34%;较上年同期1478046万元增支26540万元,增加1.8%。路局为控制全年成本总量,大幅度调整成本费用定额,将机车、货车日产量等效率指标下达分局,指导分局做好节支降耗工作。年内燃机车运行用柴油和运行用油脂都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内燃机车运行用柴油定额降幅达2.7%,是历年来内燃机车运行用柴油定额完成得最好的一年,按年度机车总重1628亿吨公里和本期柴油单价3080元计算,共节支4061万元。为强化成本管理,路局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运输业修旧利废管理工作的通知》《运输支出大户支出大项管理办法》,对规范修旧利废工作,加强对支出大户、支出大项的管理,盘活资产、提高资产运用效率起了积极的作用。
2004年,路局实现运输收入(含行包公司收入)1370634万元,比预算的1262500万元多完成10813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8.6%;同经多完成223559万元,增长19.5%;运输营业收入1658085万元(含部一次性补助和大修增加清算),较计划1425569万元多完成232516万元,增长16.3%;较上年同期1464023万元增收194062万元,增长13.3%。运输总支出实际完成1661462万元,较计划1440464万元增支220998万元,超计划的15.3%;较上年同期1504586万元增支156876万元,增10.4%。运输盈亏完成-57100万元,较部定目标-61083万元减亏3983万元,其中折旧未达到部定控制数形成减亏3543万元,剔除折旧因素后,全年实际减亏440万元。
2005年,路局运输总支出实际完成1916643万元,较路局预算1787828万元增加支出128815万元。运输盈亏考核目标调整为-452568万元,年末实际完成-452468万元,较考核调整目标减亏100万元。按照提高效率、控制消耗、增加收费、改善机制、堵塞漏洞的原则,对成本节支定项目、定目标、定责任,修订完善《路局成本节支目标和重点控制措施》,将节支项目、节支目标、节支措施、节支责任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倒排推进,全年实现成本节支约12600万元。
三、利润
1986~1994年,路局利润总额时起时落,甚至大起大落。1991年,实现利润总额87890万元,是最近9年间利润最多的一年,比1990年利润11420万元,增长6.7倍。影响1991年利润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清算单价调增造成。每万换算吨公里清算单价,1990年207.84元,1991年调增到272.58元。仅此一项,就影响1991年增加运输清算收入63660万元。1993年利润总额19656万元,而1994年利润总额突然变为-131008万元,此为路局历史前所未有的。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从“一局一价”的清算办法改为“全路一价”的“管直方案”。路局地处严寒地区,路网末端,设备陈旧,能耗大,成本高,实行这项方案后,虽然在清算收入上做了一些调节,但仍然入不敷出,清算收入显著减少。1994年客货周转量完成10441534万换算吨公里,增长0.8%;运输收入进款508462万元,比1993年进款完成483435万元,增长5.2%。在运量和收入双增长的情况下,而清算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994年完成运输清算收入455459万元,比1993年完成469117万元,减少13658万元。其次是有些支出增长幅度过大,例如:货车使用费,1993年每辆运用车单价12.72元,1994年增到34.00元,增加支出19512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1993年支出89874万元,1994年基本折旧费支出50590万元,直接列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大修费98203万元,合计支出148793万元,比1993年增加支出58919万元;运输人员年平均工资,1993年5000元,1994年达到6810元,增长36.2%;运输人员1994年的平均职工人数164670人,由于平均工资的提高,增加支出29805万元等。
1995年,铁道部对各局实际的管直清算办法,规定各局管内收入按18%的同一比率上缴,各局的直通周转量实行不同的清算单价。根据这个方案,路局清算收入计划为430395万元,实际完成427985万元,完成计划的99.4%。运输总支出完成651480万元,比计划628881万元超22599万元(不含上年挂账14626万元),比部核定的有权支出651483万元节约3万元。全年实现利润-254018万元,其中运输利润(含小型货车)-237362万元,较计划-212430万元增亏24932万元,完成计划111.7%;工附业利润完成-14732万元;货车修复完成-154万元;投资收益419万元;其他利润完成-2189万元(其中福前线亏损262万元)。当年实现利润加上年未分配利润-151466万元,扣除单项留用利润(四技业务)272万元,盈余公积8311万元(其中小型货车利润形成公益金5021万元、客货服务基金形成一般盈余公积3290万元),加上应付利润13万元,期末未分配利润为-414054万元。客运收入完成154366万元,日均423万元,较全年计划超收5106万元,超计划3.4%。主要是旅客票价和客运其他收入超计划完成。旅客票价超收3720万元,原因一是旅客发送量比全年计划多运214万人,增加收入2070万元;二是客运收入率提高,实际完成9.81元,比计划提高0.13元,增收1650万元;三是客运其他收入超收844万元。货运收入完成384783万元,日均完成计划3.2%。主要是货运费超收11262万元,原因是全年货物发送量超计划多完成402万吨,货物运费多完成8812万元;货运收入率提高,实际完成22.08元,比计划提高0.16元,增加收入2450万元。
1996年,路局利润总数:实现-88714万元。其中,运输利润完成-74629万元,比年度运输盈亏计划增亏5154万元,比部定增二节二计划增亏31279万元。工附业利润完成-9466万元。货车修旦利润35万元。投资收益415万元。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69万元。比上年亏损减少165304万元,较大幅度地实现了扭亏。到1996年年末,全局累计亏损额达到-503022万元。
1997年,路局可供分配的利润为-594542万元;四技业务获得单项留用利润152万元;按部政策实现减亏目标,提取盈余公积15984万元。全局未分配利润-610678万元。
1998年,路局财务系统,基本上完成路局为实现1998年经营目标,所提出的抓好5个关键性问题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成本怎么控,安全怎么管,形象怎么树”中的“钱从哪里来,和成本怎么控”的问题,保证了盈亏目标的实现。年内,运输收入计划原定为86.7亿元,调整计划为77.1亿元,实际完成773028万元,比部调整计划多完成2028万元,比上年实际739726万元,增加33302万元。是年,全局货运发送量急剧下滑,下滑到历史最低水平,局日均装车从4月份开始到9月份,分别比1997年同期下降535、1247、1995、1939、2587、2311车。路局主要货物运输品类木材,受木材市场萧条的影响,煤炭受内蒙古和进口煤炭质优价廉的冲击,又赶上粮食系统内部审计,对路局的货物运输产生巨大影响。8月份路局遭受到嫩江、松花江超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造成滨洲、平齐、滨北、富嫩等线路的中断,洪水过处路局有29条线路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害245次,断道126次、376处,中断行车5255个小时,直接减少运输收入3.4亿元,给路局造成巨大的损失。除此以外,黑龙江省及相邻地区诸多高等级公路的相继开通和一些大中型企业自行购买运输工具,也给路局运输任务的完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虽然要确保全年收入计划完成有许多困难,但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了增运增收。
1999年,铁道部对铁路局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后,不再下达营业收入和运输支出计划,只下达盈亏目标和“三率”指标,经测算路局完成盈亏目标的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的挑战,路局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定1999年运输支出计划安排的原则。
2001年,全年运输营业收入完成1337346万元,较计划1302109万元超收35237万元,完成计划的102.7%。其中,客运完成432434万元,完成计划的98.5%,较计划歉收6776万元;货网完成837089万元,完成计划的100.2%,较计划增收1390万元;专项收入计划65200万元,实际完成67823万元。
2002年,全年运输营业收入完成1452960万元,完成计划的104.1%;运输总支出完成1478046万元;运输利润实现-77280万元,较计划减亏350万元。
2003年,全年实现运输营业收入1464022万元(含部定额补助和大修增加清算),较计划1333405万元,增长0.76%。较上年同口径完成数增收6567万元,增长0.48%。运输盈亏初始计划为-85809万元,加上沈哈两局管界变化调增亏损2305万元后,盈亏目标为-88114万元,实际完成-87998万元,较目标减亏116万元,完成了经营任务,实现盈亏目标。
2004年,路局财务收支盈亏预算尚未正式下达前,要求各单位在上年运输总支出预算(不含工资、折旧、大修、客运付费)基础上压缩10%~15%安排全年计划,第一季度支出,只允许安排与运输生产和行车安全直接相关的各项支出,其他支出一律不准安排;压缩和控制能源支出。改变对支出大项煤、油、电、水预算的常规测算方法。对煤炭消耗定额按不同地区的生产办公房屋和住宅分别确定,以1月份各地区的最低气温为依据,考虑各地区所处的纬度、海拔等地理条件。煤炭价值考虑了各分局煤炭质量比例。采暖的面积在与业务处充分核对的基础上确定。通过以上测算,是年煤炭消耗量较上年压缩11.5万吨,单价压缩20元/吨,压缩金额4351万元。对于电力的支出和水的支出,充分考虑电力损耗率和水损率,强化电力和水的收费。经近一年的运作,路局安排的能源预算满足了生产的正常需要,同比节约654万元,下降1.9%。
2005年,路局实现运输营业收入1513203万元,比预算增收41795万元,是预算的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