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二节 物资供应


  一、组织物源

  1986年,路局各项物资供应逐渐向市场配置资源过渡,随着改革形势发展,原计划供应比例逐渐减少,市场采购比例逐渐增大。全年实现4个保证:保证路局30项重点扩能工程;保证运营维修和工业生产;保证春融、防洪、秋检、冬运及伊春火灾抢修复旧;保证局投资9821户职工住宅建设。
  1987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工编写,路局制定《物资供应单项作业标准》,共有26个项目,145个单项作业程序。物资部门向路局提供4.8亿元的物资,创历史最高纪录,为年计划4亿元的120%,比上年实际提高12.9%。
  1990年,计划内、外的物资价格混乱,指令性物资供货兑现不好,加上多家办流通和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致使部分短线品种更短、长线品种更长。针对紧缺和滞销并存的形势,物资系统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及时、齐备、经济合理的物资供应。紧紧依靠主渠道,较多地争取到计划内资源。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以争取多种计划内资源。内燃机车用柴油年需要24万多吨,铁道部年初只分配给12万吨,缺口过半,经过多年工作,又争取8.13万吨。机辆配件一直紧张,经过多次努力,铁道部又给增加分配指标3231件,重轨计划分配缺口25公里,经过努力,全部解决。物资部门积极参与市场,解决急需钢材4800吨、燃油34000吨。搞好企业协作,发展联合体,补充资源,全年求援急需配件5293件。通过参与东北“煤、运、钢”联合体,发展与鞍钢的合作关系,解决3078吨生铁,保证局内二项配件生产。
  1992~1993年,路局物资供应趋于市场化,商品经济出现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形势要求物资部门必须随时主动地深入市场,全面掌握资源、价格、质量等各项信息,确保供料物美价廉。1992年钢材从市场自行采购就达21000吨,占全年供应计划总量的46%。柴油自购110000吨,占全年供应总量的30%。1993年全国基建建设投资增大,资源日趋紧张,“三材”(钢材、木材、水泥)更为突出。路局生产建设需要量很大,铁道部分配指标缺口又甚多。物资部门全员面向市场,筹措资源,自行解决钢材缺口15000吨,水泥27000吨,木材14600立方米,分别为上半年生产需要量的85%、34%、95%。
  1995年,路局物资处树立经营与保供并重的思想,在保证供应的同时注意经济效益。在供应工作中,业务人员树立管供、管资金结算、管库存储备的“三管”思想,一方面努力挖料源保供应,另一方面重视资金回笼清欠,加速周转减少占用。齐齐哈尔配件厂和一些工程部门长期拖欠的料款得到清理。年内,还坚持供销挂钩、赊销、代销、代理等措施,总金额达1364万元。按照路局《关于做好冬运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保运输、保安全为中心,以保证冬运物资供应为宗旨,以重点行车、人身防寒、设备防寒、工程用料为重点,对冬运物资从质量、数量、时间三方面落实,至10月5日,冬运期间的所需物资基本落实。其中:机车柴油0号至—35号18.75万吨,机车曲轴14根,柴油机机体4套,连杆70根,机车专用轴承、专用仪表等3810台(套),人身防寒皮大衣、防寒帽、皮手套等96000件,设备防寒毡、帆布,重点工程站段改造用钢轨18公里,铪枕10万根,绝缘鱼尾板41吨。
  1996年,路局物资部门以为运输生产建设服务为宗旨,全面超额完成物资供应任务。在确保行车重点物资供应上,克服资金紧张、运力不足等困难,保证不同季度各种标号柴油供应。克服内燃机车车型繁杂、配件资源紧缺等困难,超前计划,及时订购,应急提运,解决临时急需配件3159件,对机辆二项配件也千方百计地组织供应达1200万元左右,从根本上缓解机辆配件供需紧张状况。在确保局重点用料上,主动了解投资计划,掌握工程进度,按时筹措资源,确保哈尔滨至陶赖昭10千伏电力供电线路等局重点工程正常施工用料,满足线路大修换轨需要。在确保季节性和临时性物资需求上,对防洪所需物资早安排、早储备,及时供应,确保绥佳线历史罕见的严重水害的抢险抗灾物资供应。解决急需用料13个品种8330套件。对冬运期间负号柴油、机车车辆专用轴承、仪表、人身防寒、设备防寒等物资优先安排,提前到位,保证冬运物资供应。
  1998年,全局物资工作在路局客货营销下滑,提速任务艰巨,经营形势严峻,物资需求锐减,又遇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袭击的特别困难情况下,经受特别严峻考验。全年完成物资供应额18.1亿元,为年计划的113.1%。供应一般钢材27667吨(含轮轴2503吨),为年计划的172.9%;重轨426公里,为年计划的121.7%;机车柴油44.9万吨,为年计划的95.5%;局管机电产品5619万元,为年计划的140.5%;局管机辆配件37.8万件,为年计划的108%;分局管物资2.2亿元,为年计划的111.1%。
  2000年,路局以机车用柴油、客车空调车用柴油为重点,认真抓铁路专项用油的供应管理,保证不同季节各种标号机车用柴油和空调车柴油供应,确保全局低烧1号柴油任务的落实。千方百计及时供应提速客车进口配件,保证修车需要。根据冬运、春融、汛期等季节性变化,提前组织,保证冬运、防洪、防寒物资供应。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维修所需物资供应,各级物资部门及时掌握重点工程施工组织进度,了解需求,在当年钢材价格上涨、建材旺季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保证钢材、水泥供应。
  2001年,路局以机车用柴油、空调车用柴油、专用润滑油为重点,保证不同季节各种标号机车用柴油、空调车用柴油供应,确保全局低烧+5号柴油任务的落实。针对第四次大提速的新情况,对关键机辆配件逐项落实资源确保供应。
  2002年,物资部门重点保证运营维修、扩能提速的物资需求,全年完成供应额25亿元,是年计划20亿元的125%,其中各铁路分局完成供应额3.17亿元,是年计划的186%。
  2003年,路局根据电力机车、新型内燃机车、高速客运、货运重载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市场变化、物资品种新需求,筹措物资资源,以机车柴油、专用滑油、重轨、轮轴、机车车辆配件等物资为重点,确保行车运营、维修重点物资供应。全局物资部门供应任务完成28.2亿元,是年计划23.85亿元的118.3%;其中各分局供应任务完成3.71亿元,是年计划2.85亿元的130.7%。
  2005年,路局供应机车柴油54.3万吨,供应额21.39亿元,专用滑油供应额1222.5万元。其中:确保+5号柴油供应151879吨,节约支出1152万元,较上年实际148124吨增供3755吨,多节约支出189.5万元。

  二、分配供应

  1986年,为确保重点项目和运营维修、工程大修的物资供应,对缺口物资千方百计争取指标,解决计划外钢材4500吨、国拨水泥6500吨、木材2000立方米、道岔60组、普枕50000根、岔枕2000立方米。内燃机车柴油2000吨,配件7540件。年内,伊春发生火灾,物资部门组织专人,解决急需钢材850吨,水泥5950吨等,使抢险工程顺利进行,灾区职工按期搬进新房。在向站段下放三类物资采购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权,即统配和部管物资参与市场调节权;二类机电产品择优订购权;四项费用、“三材”分配权。同时,在物资部门内部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全局各级物资部门坚持物资工作为运输生产服务的宗旨,加强计划管理,开展横向联合,扩大市场调节,抓好节约挖潜,增强应变能力,广集物资资源。全年供应42250万元的物资,比上年多9240万元,比1986年供应目标超额5600万元。
  1987年,由于国家计划分配物资数量减少,缺口增大,为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物资部门坚持物资分配的四项原则,搞好综合平衡。确保运营维修和重点工程物资需要,不留缺口;以统配统用的原则,计划统配物资必须全部用于局定任务,不准挪作其他使用,不得流入外委承包项目和地方工程项目;做到“两头保”(局和用料单位)的原则,对一般项目,局和用料单位共同保;力争节约,将节约贯穿在计划、分配、储运、供应、使用的全过程,确保运输生产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是年,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物资部门立即组成专门小组奔赴现场,按灾情组织进料,共组织提供钢材700吨、水泥电柱500根、水泥2800吨、木材3500立方米、油毡1500卷、汽油100吨、活动房屋20组,确保救灾和复建的急需任务。除完成正常的供应任务以外,还全力以赴地保证扑救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物资供应。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组织直达到一线的救灾物资40车。其中:钢材700余吨,水泥3200吨,木材3800立方米,混凝土电柱500根以及轨道车、柴油发电机组、电缆、帐篷等大量物资,确保抢险救灾、恢复运输生产、重建家园的物料供应。加格达奇材料厂、哈尔滨材料总厂、齐齐哈尔材料总厂获得前线救灾指挥部颁发的锦旗。局授予哈尔滨材料总厂、齐齐哈尔材料总厂抢险救灾先进单位的称号并颁发锦旗。
  1989年,路局为确保供应,上下齐动攻难关,发挥主渠道作用,向铁道部争取指标。解决缺口机车柴油47000吨、内燃机车配件10000件。向市场采购钢材4300吨、水泥35000吨等,确保行车和重点工程任务顺利施工。是年,物资部门把进料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为解决发料困难,保证及时到料,采取近路迂回运、直达不通接力运、发料不行派车提等办法,提高钢材、木材、水泥等重点物资的进料兑现率。在抓进料这个工作中,又始终把直接影响行车的关键物资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的缺口是柴油和内燃机车配件。柴油缺口10万多吨,机车辆配件缺口2.2万件。经过努力,争取多拨柴油指标4.7万吨。内燃机车配件6600余件。另外,购议价柴油4.7万吨,计划订购配件3000多件,兄弟局、厂、段援助2500多件,对外扩散加工12500多件。
  1990~1993年,全局物资总的形势不够稳定,物资价格上涨幅度大,资金不足,物资品种繁多,致使部分材料备而不领。物资部门在组织进料中,不仅考虑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而且考虑价格的高低和需求的急缓。对计划内超过市场价格和备而不领的物资,掌握市场形势,进行调整或取消合同。1990年取消定货钢材1818吨,木材15985立方米,水泥5870吨。1991年、1992年,物资部门针对市场物资价格不一致,市场冲击大,在组织进料中注意比质比价,力争降低成本,仅机电产品一项就节省资金近百万元。
  1991年,在牡丹江、加格达奇铁路分局管内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路局物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路局《关于做好1991年防洪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哈铁工电424号电报精神,物资处召开处务会议专门研究防洪抢险物资供应问题,并拟发电报,提出坚守岗位、掌握汛情、落实防洪物资资源、电话定时反映情况等四项要求。物资处机关组成以物资处处长为组长、两名副处长为副组长的防洪抢险物资供应领导组,负责指挥全局范围内防洪抢险物资的供应。各材料(总)厂、木材厂都组成以厂长为组长的厂级防洪抢险领导组。路局形成由处、厂两级物资单位、11个领导组、64名成员组成的防洪抢险物资供应联络网,从组织上为防洪企业管理抢险物资的供应提供保证。实行昼夜值班,全方位调度,上向铁道部物资总公司、沈阳物资公司,横向地方物资部门,下至局内有关单位等多方筹集物资,及时组织发运,先后供应灾区抢险物资141车。其中:草袋4万余条,土篮、扁担1车,水泥4500吨,钢材228吨,电线、电缆、通信信号器材等机电产品23项155万元,为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起到了物资保证作用。年内,物资供应额创历史最高水平,9个材料(总)厂和木材厂全年完成供应总额89896万元,为年计划66280万元的135.6%,较上年实际完成多供应15746万元。
  1992年,路局基本建设全面展开,主要生产资料日趋市场配置,计划分配指标不断缩减,钢材、水泥、燃油等主要物资资源的筹措十分困难。局内运营维修、工业生产、基建扩能及生活线建设物资需求量猛增,“三边”工程增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物资部门确定并落实“转变观念、市场导向、双向投入、突出用户、开放供应、灵活经营、坚持宗旨、提效增益”的方针,克服资源、需求、物价、资金等重重困难,超额完成供应任务。主动参与市场,及时调整进料渠道。物资部门利用专业优势,广泛搜集信息,积极参与市场,千方百计争取生产厂自销资源和市场资源。自采钢材2万多吨,水泥4万多吨,内燃机车用柴油5万吨,机辆配件4451件,从而保证局内需要。在物资分配过程中,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即先维修后基建、先重点后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全年,供应兴安隧道工程1.65万吨水泥。其中:4500吨是在市场采购。南直路立交桥660吨钢材,富拉尔基嫩江大桥的2800吨钢材,局调度楼150吨钢材。这三个工程所需钢材规格多、用量大、时间紧,经过多方筹措,满足需要。为保证冬运期间的行车和安全,物资部门一直把冬运物资供应工作作为重点。路局下发《关于做好1992年过冬准备和冬运物资供应工作的通知》,提出“以保行车、保安全为中心,以人身防寒、设备防寒和重点工程用料为重点,突出抓好内燃机车用柴油、增压柴机油、机辆关键配件、防寒服装和钢材等进料组织工作,为运输生产服务好”的总体目标。采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进料,落实资源;确保重点,把好分配关;进一步优化库存结构,专人负责。处领导对分局、工程处的物资供应进行现场办公,对急需物资当场拍板,及时给予解决。在水害期间,先后及时组织落实抢险救灾物资,做到处、材料厂都有专人负责。全年,汛期供应铁线27吨,燃油118吨,电线22公里,木材360立方米,草袋4万余条,土篮6000多个,保证行车安全。
  1993年,路局面对指令性计划锐减,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资源、资金、运输、流通秩序等多重困难,超额完成全年物资供应任务,满足运输生产和基建大修等任务的需要。全年,供应钢材44865吨,木材27482立方米,水泥140884吨,重轨629.4公里,机车用柴油32.9万吨,一项机辆配件27万件,一项机电产品5281万元。与运输处联合下发哈铁运〔1993〕61号和106号文件,制定机油运输归口审核办法和路料运输工作补充办法,保证机油、木材等路料的运输。

1993年哈尔滨铁路局主要物资供应量 表5—5

物资名称

单位

计划

完成

钢材

万吨

4.4

4.48

101.8

水泥

万吨

15

14

93.3

木材

万立方米

2.8

2.75

98.2

生铁

2800

3421

122.1

有色金属

74

119

160.8

燃油

万吨

33

33.46

101.4

重轨

公里

650

609.4

93.8

道岔

430

430

100

机辆配件

万件

22

27.07

123

机电产品

万元

3000

5281

176



  1994年,路局物资部门为适应宏观调控,主要物资需求有逐渐减少的形势,实行灵活经营方法。年初,为保证基建、更改和大修维修17亿元的物资需求,物资部门组织6500吨钢材和其他主要物资,但由于资金不足,扩大代销赊购范围,曾与鞍钢、沈阳、乌兰浩特等钢厂洽商,争取到赊货、代销焊管660吨、预应力钢丝180吨等,既保证供应,又松动积压的资金。
  1995年,全局—35号柴油资源紧缺,运力不足,资金十分紧张。路局积极与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哈尔滨办事处配合,千方百计组织运输,在大量拖欠柴油款(平均拖欠1亿元)的困难情况下,保证机车柴油供应。为满足机车车辆配件的需求,还克服配件消耗不规律、各单位求援骤增、部分配件资源非常紧张等困难,业务人员与生产厂、兄弟单位多方求援,派人督料,每笔急需配件都得到解决,全年供应全路紧缺的曲轴,万向轴和机体70件,较1994年多49件。
  1997年,路局物资部门以提高物资保障程度为重点,坚持为运输生产建设服务为宗旨,物资供应额再创历史好成绩。全局完成物资供应额19.66亿元(其中分局级单位供应物资1.53亿元),为年计划的138.4%,超上年19.2%。全年供应一般钢材19856吨(含轮轴3066吨),为年计划的94.6%;重轨419公里,为年计划的104.7%;水泥5.9万吨,为年计划的147.5%;机车用柴油45万吨,为年计划的147.5%;机车用柴油45万吨,为年计划的118.4%;局管机电产品6753万元,为年计划的204.6%;局管机辆配件42.2万件,为年计划的120.7%。根据机车换型,内燃机车台数增加,及时调整机车用柴油需用量,加强旬日供应调度组织,保证新增机车5万吨柴油供应;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地组织供应低标号柴油,降低全局运营成本;克服内燃机车车型繁杂、客车新型车增加的困难,对内燃机车东风7型,新型客车25G型、25K型重点配件及时订购,应急解决曲轴5根、机体8个、新型客车配件300件,价值230万元;搞好衔接,做好机辆二项配件的供应组织工作,全年供应机辆二项配件69万件。抢前抓早,确保季节性和临时性物资需求,冬运所需物资早安排、早储备,及时供应。针对铁道部防冻油资源紧张情况,主动与生产厂联系加工,解决防冻油供应。冬运期间供应机车用柴油17.5万吨,保证机车正常运转。
  1998年,在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袭来之时,全局物资系统干部职工以水为令,把防洪抢险物资供应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各级领导迅速奔赴一线,奔波于滨洲、平齐线等水害现场,了解抢险物资需求,争分夺秒组织落实货源,前线、后方两个指挥部协同动作,共供应物资1285万元,供应钢材2400吨、水泥530吨、汽油308吨、柴油610吨、普枕3400根、木材213立方米、混凝土电杆436根、线上料4.7万元、编织袋30万条,机电产品146万元等,组织昼夜焊制石笼5070个,有力地保证滨洲线“8·25”、平齐线“9·23”全线胜利开通。
  2000年,全局供应重轨410公里、道岔200组、辙岔380个,确保哈站高架候车室、内陆港、平齐线504公里大桥等11项重点工程和重点维修工程所需物资供应。
  2001年,为做好局重点工程物资供应,走访绥佳线372公里大桥、林密线奎山隧道等工地,调查了解需求及用料进度。哈尔滨铁路局与中铁十二局、十九局签订水泥供应协议,制定发运、提料、结算等办法。供应中铁十二局、十九局水泥2016吨、钢材120吨。千方百计保证局线路大修用重轨供应,全年供应重轨352公里,确保线路大修顺利进行,做到适质、适价、适量、适时、适地。
  2002年,全年主要物资完成供应量:机车柴油49.5万吨,一般钢材1.5万吨,重轨4.8万吨,轮轴0.17万吨,专用滑油0.33万吨,水泥7.78万吨,油普枕18.5万根,混凝土枕53.2万根,机车车辆配件30.2万件。
  2003年,全国“非典”期间,路局提出确保无一人感染“非典”,确保“非典”时期物资供应,下发《关于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建立24小时绿色供应通道,供应防“非典”用口罩、水鞋、过氧乙酸等价值101.5万元的抗击“非典”物资。4月24日,哈总厂接到北京局急需抗击“非典”1万双高筒水靴的任务,积极组织资源,迅速解决。认真抓好春融、汛期季节性物资供应,下发《关于加强2003年防洪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保证防洪物资储备到位,汛期干部值班24小时在岗。针对局管内造成水漫线析、断道等多起水害的严峻形势,对物资部门各单位下发电报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抗洪抢险物资供应及时到位,在抗洪抢险的水害现场形成新的亮点。齐齐哈尔铁路分局江桥、大兴水害发生后,物资处派人员深入现场了解物资需求,齐材料厂在防洪关键时机,共送料48次,保证防洪物资的需要。根据地域天气的温度变化,重点保证职工防寒和行车防寒物资的供应。全年主要物资供应量完成:机车、空调车用柴油47.3万吨、专用滑油0.34万吨、一般钢材1.2万吨、重轨6.5万吨、轮轴0.2万吨、道岔485组、辙岔512个、普油枕18万根、混凝土枕60万根、油枕1388立方米、水泥5.5万吨。
  2005年,路局根据提速更换Ⅲ型轨枕的新任务,积极配合工务、电务、水电等部门,确保战略装车点全局重点工程建设的物资需要。线上料供应48958.9万元。其中供应钢轨52003吨,轮轴1380吨,普油枕7.05万根,混凝土轨枕66.77万根,弹条45.8万个,螺纹道钉24万套。按照路局要求部署物资部门抗洪抢险预案,积极筹措资金,将防洪物资储备到位,防洪期间储备各种防洪物资17种,200多万元,以确保安全度汛。

1986~2005年哈尔滨铁路局主要物资供应数量表 表5—6

年度

一般钢材
(吨)

重轨
(吨)

木材
(立方米)

水泥
(吨)

机辆配件
(万件)

机电产品
(万元)

机车柴油
(万吨)

1986

57000

692.8

64300

211000

18.0

2867

10.50

1987

64000

648.0

56700

227000

26.3

3050

14.50

1988

64000

684.3

64000

254000

29.16

3605

19.85

1989

54000

785.9

53500

229000

28.50

4300

20.00

1990

46800

722.40

36000

175000

28.0

2700

24.8

1991

48100

654.0

29000

178000

26.6

3651

26.4

1992

45100

609.4

34300

156000

24.6

4698

29.6

1993

44800

629.4

27400

140000

27.0

5281

32.9

1994

31900

607.0

8000

46000

25.1

2675

34.0

1995

37000

517.0

43000

100000

25.0

2600

35.0

1996

27200

433.0

30000

67000

38.0

4084

39.0

1997

19850

419.0

25600

590000

42.2

6753

45.0

1998

27660

426.0

30000

180000

37.8

5619

44.9

1999

28390

492.1

36000

52320

52.0

5600

51.6

2000

34220

410.0

42250

105830

38.5

6035

52.3

2001

81000

57000

22000

280000

4618

52.0

2002

15000

48000

25000

77800

30.2

6755

49.5

2003

12000

65000

26200

55000

47.3

2004

15100

65000

28000

75600

17.2

2005

29000

52000

21560

54.3



  三、仓库管理

  为加强仓库管理,新的考核改按单位参加评选。到1994年年末,全局核定为215个仓库参加竞评。有齐齐哈尔电务工程段等188个单位达到局级优秀标准仓库(金牌),占87.4%;有27个单位达到局级标准化仓库(银牌),占12.6%。齐齐哈尔材料总厂、南岔材料厂、牡丹江材料厂、佳木斯材料厂荣获铁道部“仓库荣誉证书”(铁道部仓库管理最高荣誉)。哈尔滨材料总厂、加格达奇材料厂获铁道部“优秀标准仓库”(金牌)。
  改造和扩建仓库,改进物资保管条件。材料厂仓库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的88座、37100平方米,增加到1985年的112座、54700平方米,增加仓库24座,扩大储存面积17600平方米,并注重提高库存质量。
  1994年,路局针对单位仓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放松问题,下发《关于加强物资仓储管理的通知》,提出继续搞好仓储管理的四点要求,在验收优秀标准仓库中严格把关,促进仓储质量升级活动的开展。是年,开展“十一”物资大清查,及时处理超储积压物资,减少资金占用。对清查的组织和程序进行明确规定,按期组织清查工作。根据清查结果,划出超储积压物资,登记选册,及时进行处理。处理超储积压物资1097项134.9万元。降低库存,活化资金。
  1996年,全局开展保管保养、优化库存攻关,坚持不懈地开展仓储管理质量升级活动。贯彻落实部颁TB/T2631—1995《铁路物资仓储技术管理规定》,开展“十一”物资大清查,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兑标达标。
  1997年,全局深入开展仓储质量升级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部颁TB/2631—1995《铁路物资仓储技术管理规定》,并根据部标对《路局标准仓库考核评比办法》进行修订。认真组织进行“十一”物资大清查,抓好仓储达标晋级动态考核,以争创标准仓库流动金杯为载体,促进仓储管理水平提高。全局优秀标准仓库达标率达92%,较上年提高1.5%。
  1998年,路局开展仓储管理动态升级活动。组织深入各分局进行检查指导,对仓储管理水平下滑、失标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仓储管理达标,全局优秀标准仓库达标率达94%。佳木斯物资供应中心、一面坡机务段、哈尔滨机务段达到仓储管理升级“流动金杯单位”标准。
  1999年,路局继续深入开展仓储质量升级活动,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组织各分局重点对已命名的优秀标准仓库、标准仓库单位进行检查考核,路局组织抽查复验,促进仓储管理达标升级。佳木斯分局物资供应中心积极进取,仓储管理水平又有新提高,连获仓储管理流动金杯;牡丹江车辆段经过整顿提高,夺回仓储管理流动金杯。同时,对管理脱标、滑坡的单位,给予撤销“优秀标准仓库”荣誉称号及降级处理。组织各分局对库存结构和库存质量进行检查,减少损、贬、锈、废物资损失,促进合理储备。哈尔滨材料总厂把搬迁新建作为仓储管理上台阶、创一流的契机,对料位、料区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做到科学、合理、实用,基本上实现一流设施、一流管理的目标。
  根据路局铁路成本计算系统推进计划,先后举办铁路运营基层单位材料核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培训班5期、燃料核算及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培训班1期,共计培训339人,保证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两个系统的全面应用。举办管库员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32人,提高物资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各分局坚持对材料主任、材料员、消耗定额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考核,调动物资工作人员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2000年,路局认真落实《铁路仓库技术管理规定》,深化仓储动态管理升级活动。突出抓好“十防”措施和收、发、存各环节的制度落实,促进仓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牡丹江分局重视仓储管理,管内仓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获局仓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佳木斯分局物资中心连续三年夺得“物资部门仓储管理流动金杯”;牡丹江车辆段再次夺得“基层单位仓储管理流动金杯”。
  2002年,路局确立大库存的观念,实行社会库存、信息库存和自身实际库存相结合,合理压缩实物库存。适应加大物资部门储备,减少基层站段储备,条件适宜的一些长线品类已实现零库存。佳木斯铁路分局加强物资部门储备资金管理,优化库存储备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局大力开展利库压库活动,完成路局下达压缩库存10%的目标。持续开展仓储质量升级活动,重新修订《路局标准化仓库考核评比标准》,新标准突出经济技术指标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充分体现仓储管理以安全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哈尔滨材料总厂获得局标准化仓库流动金杯单位称号。
  2003年,路局认真组织学习落实新标准,在设施设置、入库出库、保管保养等工作中突出安全和效益指标,加强对储备定额、资金运用、周转天数等经济技术指标考核。深化仓储管理动态升级,组织对哈尔滨材料总厂、牡丹江铁路分局物资中心进行仓储管理流动金杯考核核对,命名哈尔滨材料总厂为优秀标准仓库流动金杯单位称号。佳木斯铁路分局加强仓储动态升级管理,不断促进站段仓储达标兑现,佳木斯轮轴检修段投资160万元新建材料室和仓库,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2005年,路局认真落实路局仓储管理考核标准,严格物资验收制度,坚持循环自点、三检三核对制,加强库存物资保管保养,确保资产质量。成立资产清查物资组,物资部门资产合计账面值16101万元,清查值15729亿元,共清出资产损失372万元,其中存货损失1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