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综合农业区划要点

  黑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于1985年3月通过技术鉴定,经修改定稿出版。该成果被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授予二等奖。
    黑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农业资源及其利用,对全省农业自然资源作了综合评价,并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成就、问题和方向途径作了综合论述;第二章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综合分析了全省农业总体布局和农业部门结构的现状、特点和调整方向与重点,并对选建生产基地提出了建议;第三章农业技术改造,重点研究了农业技术改造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并对化肥、机械化、水利、农村能源等问题作了论述;第四章综合农业分区,提出了全省综合农业分区的依据和分区系统,具体划分了综合农业区,并阐述了每个区的特点、资源优势、农业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区划论述了全省农业资源的优势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并明确指出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要在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全面开发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的多次利用,大力提高农林牧副渔生产的综合效益,建成以粮、豆、木、糖、乳、麻商品生产为重点的全国性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跨入全国发达农业地区的行列。全省农业总体布局的调整重点应该是:1.把松嫩高平原作为全省近期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带动新农区的现代化建设;2.从发展山地园艺式主体农业入手,振兴农林交错地带的农村经济;3.改变西部草原地区的生产方向,把畜牧业先一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4.调整三江平原的开发目标,建立综合性的农业基地;5.充分利用城市的巨大吸引力和经济实力,把城郊发展成为全省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样全省农业的地域分工将更加明显,农业与林业的地位更加突出,牧区与郊区的经济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掘,农业总体布局会更趋向合理。
    黑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采用二级区划方法。一级区主要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的地带性差异,大地貌特征,主导生产部门的差异。二级区主要反映中地貌特征,农业生产部门结合形式以及建设途径的差异。全省划分了四个一级区:大小兴安岭林业区;三江平原农牧区;张广才岭老爷岭林农区;松嫩平原农牧区。十四个二级区:大兴安岭北段中低山林业区;小兴安岭北段低山台地林农区;小兴安岭南段低山丘陵农林区。小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农林区;松花江下游平原农牧区;同江抚远低平原农林牧渔区;完达山南麓低山平原农林牧区;倭肯河低山丘陵农林区。张广才岭低山丘陵林农区;老爷岭低山丘陵林农副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西麓山前台地农林区;松嫩东北部高平原农业区;松嫩中部低平原农牧区;松嫩西部平原牧农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