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播种牧草
为了加速改良退化草场,提高草场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农牧渔业部的支持下,我省于1983、1984、1985连续三年在龙江、杜蒙、肇东、齐齐哈尔等四个市、县进行了大面积飞机播种牧草。三年累计飞播20.1万亩,成苗率达96%,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飞播的草种主要是沙打旺和草木樨,一些地块播了苜蓿与星星草、羊草,有的采取多组合的混播,有的是单播。据对1983、1984年飞播草场的观测,飞播的草场产草量提高2.7~5.8倍,亩产鲜草高的可达750多公斤,每亩平均产优质干草75~200公斤,载畜能力可提高2~4倍。龙江县1983年飞播2万亩,当年亩产鲜草225公斤,第二年395公斤,1985年500多公斤。全省飞播牧草1985年可产草38,400多吨,三年累计可产鲜草67,600多吨,增加经济效益60多万元。
1985年全省飞播的12.0万亩(包括丸衣化接种根瘤菌5.6万亩)草场,质量很高,漏播面积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播后六十天,每平方米有草木樨65株,高43厘米,沙打旺24株,高15.3厘米;播后八十天草木樨高73厘米,沙打旺高22厘米,盖度90%,预计亩产鲜草250公斤。碱化较严重的肇东播区,飞播牧草出苗良好,碱斑上的星星草、野大麦高2~3厘米,轻碱斑上沙打旺、草木樨每平方米有苗20余株,碱斑面积有所减少。全国飞播牧草检查团北方片检查组于1 985年夏季来我省检查,我省由于整地好,飞播质量高,出苗率高,被评为北方播牧草先进省,受到了农牧渔业部的嘉奖。
飞播牧草是一项工省效宏的人工草场建设项目,平均亩成本11.3元,比人工播种节约0.2~0.4元,节约种子50~75%,飞机播种每小时可播1,600~3,000亩。综合计算,比建同类型人工草场每亩可节约3~5元。牧区的干部和群众对飞机播种牧草十分赞赏,各地纷纷要求扩大飞播面积,加快改良草场步伐,适应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