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工业蓬勃发展
1985年垦区有大小工业企业703个。在农业改革的推动下,工业发展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全局完成工业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全民工业产值完成9.76亿元,增长11.6%;工业实现利润11,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了产值利润的同步增长。垦区有浩良河化肥厂、双山糖厂、赵光糖厂、宝泉岭糖厂、完达山食品厂、兴凯湖造纸厂、八五一○焦化厂、北兴金矿、红旗酒厂、宝泉岭造纸厂十个企业,利润超过百万元。
垦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都有大幅度增长。黄金2,529两,增长4.3倍;焦炭42,598吨,增长63.6%;发电量26,136万度,增长13.8%;原煤144.5万吨,增长9.3%;合成氨53,686吨,增长2%;尿素88,000吨,增长5.9%;玻璃制品8,725吨,增长9.1%;机制纸21,026吨,增长27%;机制糖53,242,增长4. 3%;乳粉5,262.3吨;啤酒11,900吨;罐头2,109吨;水泥243,689吨。其它产品如医药、酒精、糖果、果酒、毛毯、玩具、皮鞋、饲料、红砖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85年垦区获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1个,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的4个;获省计量定级先进单位3个;获部优质产品3个,省优质产品15个,垦区优秀产品25个。
1985年垦区发展工业的主要经验是:
1.破除过去“围绕农业办工业”的方针,实行“围绕市场办工业”的方针,积极上项目和搞扩建、改造。根据市场需要,新建、扩建和改造202个工业企业,年内已建成118个,占58.4%。全部建成总投资为3.3亿元,投产后可增加产值5.7亿元。
2.实行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大打“麻雀战”。1985年垦区兴办小工业1,500个,其中集体工业205个,家庭工业984个。队办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以江滨农场21队为例,办起了麦芽厂、粉条加工厂、黑加仑果汁厂和10个家庭小厂,工业产值达60万元,占当年该队总产值的40%。
3.多渠道集资发展工业。1985年垦区在动员职工集资办工业方面收效显著,全垦区职工群众集资4,800万元。宝泉岭农场群众集资238万元,占工业投资的20%;八五三农场群众集资187万元,占工业投资的47%;曙光农场群众集资24万元,占新上小项目投资的58%。
4.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1985年垦区开展经济联合的项目114个,其中系统外吸引投资的项目14个,引进资金2,642.5万元。许多农场还从大中城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聘请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老师傅,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提高了一批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