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化学工业发展概要

  1985年我省地方石油化学工业克服了原材料、能源涨价,产品降价,税率提高和停电停工损失等许多方面困难,注重从企业内部挖潜,增产增销,节约降耗;注重抓吃配项目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使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炼油和橡胶工业分别增长25%和14%;实现利税2.46亿元;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60%,其中原油加工合成氨、烧碱、焦炭、硼砂、电石、甲酸、苯酐、塑料、醋酸乙酯、油漆、增塑剂、胶鞋和运输带等增长幅度在10-47%。优质品率由上年的38.6%提高到40%。在全国产品质量评比中,桦林橡胶厂900-20轮胎,哈尔滨橡胶厂的轻便鞋,被评为国家金质奖;牡丹江化工机械厂2J-40型汽压泵获银质奖。在化工部组织的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上,齐齐哈尔油漆厂和桦林橡胶厂获得质量管理二等奖,哈尔滨石油化工厂等四个单位获质量管理先进小组的称号。有四十一种产品评为省优。全年创六好企业11户,清洁文明厂23户,无泄漏厂31户。主要产品消耗稳定降低率由上年的71%提高到75%。节能效果显著,全年共节约标煤4.7万吨,节能3.7%。
    一、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理顺各种关系。省厅和各市主管部门简政放权140多项。省厅对直属的黑龙江化工厂、省化工建设安装公司、省化机厂和鸡西磷矿等四个企业都下放到地方市管,绥化油脂化工厂的关系已转为桦林橡胶厂管。同时,加强全行业的全面规划宏观指导,加强行业协调服务,对纯碱、烧碱、橡胶和炭黑等139种重点产品的缺口原料积极组织计划外进货,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二、企业内部实行了配套改革,60%的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初步理顺了党政关系。经济承包责任制也在很多企业得到落实。牡丹江市石油化工局针对消耗高、质量差、费用高这三大要害问题,采取对先进指标算细账的方法,结合经济责任制,搞目标管理,不但自身发展成效可观,而且带动了佳木斯、鸡西、齐齐哈尔市和黑龙江化工厂、省石油化工厂等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三、1985年化工系统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抓吃配项目和技改技措,建设成果比较显著。所谓“吃配”,即为大庆三十万吨乙烯搞化工配套和以其为原料的主副产品的各八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要在1988年前分别建成投产。当年吃配、技改、节能和科研共投资8.3千万元,已完成75%的工程量。吃配项目中,当年建成投产的有佳木斯的二乙醇胺,哈尔滨化工十一厂的硫酸亚铁,鸡西的阳离子树脂,鸡西磷矿的高纯石墨和依兰的碱式氯化铝等五项,并部分地取得了经济效益。
    技改技措的19项中,桦林引进的F270型密炼机,牡丹江的炼油新工艺,喇嘛甸省石油化工厂的金六油田输油管线,鹤岗农药厂的绿麦隆,佳木斯化工厂的烧碱,大庆射孔弹厂的改造等项目也进展很快,有的已竣工投产。
    在技术改造中注重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增产了烧碱、电石、油漆、聚氯乙烯、轮胎和胶鞋等29种产品。为适应轻工市场急需,新上了含成纤维织物的染色助剂、耐寒增塑剂、阻燃抗静电胶板、农药新品种禾草灵、增甘膦和橡胶助剂NS等20余种新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