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五”期间建材工业面貌大变

  “六五”期间,全省建材工业实现了稳步发展,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建材企业总产值:1985年全省县营以上317个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670万元,比1980年增长55.32%,年均递增9.2%。其中省建材工业总公司系统内262个企业的产值47,927万元,增长40.68%,年均递增70.6%。
    二、改造扩建了一批重点项目。1980年投入试生产的哈尔滨水泥厂四号窑,设计能力36万吨,这个厂总能力现已达到96万吨。牡丹江水泥厂的二号窑,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设计能力年产水泥60万吨,于1984年11月投入试生产,这个厂总能力已达到90万吨。平板玻璃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布局。
    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增加比例:
    品 名 单位  1980年 1985年 五年增加%
    水 泥 万吨  283 445 57.24
    平板玻璃  万重箱  88 247.5 181.25
    四、建材工业的技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水泥工业,在全民所有制的66个水泥厂中,小型厂“小土群”居多数的落后状态,已基本改变。代之以较先进的机械化立窑与小回转窑。机械化立窑由6台发展到36台,小回转窑由23条发展到35条。
    五、建立了地方建材的生产供应基地。自1980年以来在龙江、富裕、五常、尚志、阿城、庆安、绥化、鸡西、牡丹江、富拉尔基、安达等地,建立和完善了工程砂、河流石、石材、石灰、红砖、粘土瓦的生产供应基地。
    六、出口换汇额每年在400-600万美元,出口的品种为石墨、墙地砖(马赛克)、石棉制品。石墨出口量由8,000吨增加到18,000吨。1985年出口额为621.8万美元,比1984年提高35.9%
    七、产品质量大有提高,优质品产值约占总产值的30%。有32个厂家的46个品种是部级、省级优质品。其中有6个厂家的6个品种是部级优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