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齐齐哈尔市经济新发展

  1985年,是实行市管县的第一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嫩江地区的11个县划归齐齐哈尔市。地区合并后,全市土地面积扩展到52,6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2.1万公顷,林地40万公顷,草原125万公顷,水面15万公顷,苇塘12万公顷。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566.78万人。一年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1亿元,增长6.3%;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15亿元,增长7.1%;国民收入达到35.5亿元,增长7.9%。
    一、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工业战线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修改和完善了地方工业调整、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小企业放开、实施经济责任制等5个方案和决定,制定了《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奖惩暂行办法》和《进一步搞活地方预算内盈利大户的暂行规定》,全市有180户企业推行了厂长负责制,部分企业实行了计件工资、岗位工资和全额浮动工资制,进一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克服了能源供应紧张、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等困难,生产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利税增长超过了产值的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达到40.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税4.8亿元,增长12%。
    二、农业生产喜获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
    主要作物产量和牲畜存栏、畜产品产量如下:
    三、城乡市场日益繁荣,财政状况基本好转。一年来,紧紧抓住促进生产、搞活流通、提高效益这个中心环节,继续搞好流通体制改革。取消了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政策,对蔬菜采取主要品种合同订购、灵活运用倒挂补贴的政策,对生猪实行收购、屠宰、销售一条龙,全民、集体、个体多种形式经营,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国营商饮服和供销企业实现利税4,877万元,增长7.8%。从37种主要商品销售量看,比上年增长的有粮食、牛肉、水产品、呢绒、绸缎、电视机、电冰箱等32种,占59.5%;持平的有酒、胶鞋、煤炭3种,占8.1%;下降的有食糖、混纺布、缝纫机、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等12种,占32.4%。
    1985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3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8%;财政支出31,000万元,增长28.4%。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到年末,全市共建成住宅35万平方米,有6,000户居民迁入新居。新铺供水支线10,000延长米,新增供水用户5,200户。新铺排水干线3,000延长米,新建泵站1座。打通拓宽3条道路,拓宽和铺装1l条、10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升级巷道56条、8万平方米。市区内涝得到了治理,群众吃水难、走路难的问题有所好转。
    五、科技、人口等事业有新发展。一年来,全市共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7项,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有18项,占完成项目的66%。有126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其中有1项为国际首创,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7项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6.81‰下降到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