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85年,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在改革中开拓前进,取得了很大成绩。
    1985年全市(中直、省直和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2%。
    双鸭山矿务局夺取了生产和建设的双胜利,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原煤生产突破700万吨,比“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产100万吨;洗精煤完成139.5万吨,超年计划11.6%;掘进总进尺完成168,550米,超年计划11.6%;土建工程竣工面积106,731平方米,超年计划5.7%;重点矿井的建设不断加快,双阳二井已经正式投入生产。1985年是双鸭山矿务局建矿以来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上缴利润1,000万元,结束了长期亏损的历史。
    地方工业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使大多数企业获得了生机和活力。1985年,地方工业产值实现18,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口径国营工业企业利润实现860.6万元,比上年增长39.9%。24家预算内企业利润实现367.4万元,比上年增长30.5%。产品质量稳定提高,重点考核的三级计划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4.9%。在全省同行业评比中,又有印花平绒、出口手套、低压电瓷、童棉鞋4种产品列为省优质品。地方工业品全年销售总收入18,099万元,比上年增长32.9%。
    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均有提高。1985年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16,89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5%,其中:矿务局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891万元,超年计划3.8%;双鸭山电厂完成投资3,706万元;市属基建项目完成总投资1,934万元,安排的55个项目(含上年结转)按计划全部完成,竣工面积达51,246平方米。抽查38个项目,检查点合格率为79.8%,比上年提高1.7%,优良工程率达25.8%。
    农业总产值、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1985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479万元,超过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农业总收入达2947万元,比上年增长19%。人均收入达482元,比上年纯增73元。蔬菜、牧业、渔业及其它工副业都获得了新的发展。蔬菜总产量达12300多万斤,商品量达9500万斤,基本满足了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生猪存栏1.7万头,比上年增长20.7%。蛋用商品鸡年末存栏30万只,年产鲜蛋400万斤,继续保持常年敞开供应。精养塘水面达2360亩,提供商品鱼28万斤。到1985年末,全部郊区有建材、煤炭、运输、商饮服等企业73个,比上年增长1.9倍。
    商贸市场繁荣,竞相发展,一派生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123.5万元,比上年增长55.6%。粮食市场平稳。物资供应基本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需要。外贸收购总值完成18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2%,创汇439.9万美元。
    财政计划执行情况良好。1985年财政收入完成227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超过年计划15.84%,比上年增长29.84%;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27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超过年计划15.36%,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7.9%。1985年,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体制补助和省追加的专项拨款,减去总支出和结转下年财力,全市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城市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尖山地区年初安排的10件大事,都已提前或按时完成计划。城市绿化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市。
    教育事业办学条件有了突破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5年对教育事业的投资622万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小学二部率降到13.9%,中学二部率已全部得以解决。
    科技和广播电视、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5‰,低于省下达的11‰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