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985年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是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62,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上缴税利比上年增长10.17%。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3.6%。工业总产值57,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森林工业总产值50,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二是主要经济比例关系日趋协调。紧紧抓住营林、多种经营、林产工业三个战略重点进行开发建设,使全区经济工作进一步向六个方面转变:资源开发由单一的林业开发向综合、立体开发转变;林业由单一的原木生产向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为重点的方向转变;生产格局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经营方式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农业由粮食生产的一元结构向农、林、工、商多元结构转变;经济形式由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向国家、集体、个体多种形式转变,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开始向合理方向发展。集体经济产值达到12,365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19%。工商个体户发展到3,701户,从业人员达6,180人,拥有资金803万元。多种经营产值比上年翻两番。黄金产量大幅度增加,达28,736两,是上年的7倍。漠河成了全国第19个产金万两县。乡镇和街道企业,总产值完成778万元,比上年增长37%。三是发展了横向经济联合。全区引进一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同省内外建立了二十多个经济合作、合资、补偿贸易项目,使一些资源优势变成了商品优势。镜条、卫生筷子等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由单一的种植业向林、金、牧、工、渔、副等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商品性生产的经济结构。已有20%的农户成为各类专业户。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65.4万元,比上年增长45.6%;人均收入达到395元,比上年增长38.5%。
    科技、文教等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全区完成科技重点攻关、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73项,有18项通过了省、地技术鉴定,仅汽车节油等20项就提高效益475万元。全区已有72座大小电视差转台、6座卫星地面接收站,有90%的人口能收看当日的中央电视节目。初等教育的普及工作进展较快,1985年有9%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