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1986年4月18日至23日在佳木斯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今年的改革任务,重点研究推动横向经济联合问题。会议分析了全省的改革形势,研究了存在的问题,落实了继续推进改革的措施。佳木斯、牡丹江市政府、绥化行署、 哈尔滨市等15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讨论修改了《关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
    侯捷省长在会上讲了话,肯定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很好,取得很大进展,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进行企业配套改革,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在简政放权,给搞活企业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眼睛向内.搞好内部配套改革。已有76%的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有80%的大中型企业划小核算单位,落实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85年,全省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16%,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6%。
    二是改革流通体制,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商业批发体制在二级站下放给中心城市之后,又进行了三级批发站的改革,全省有427个市县商业公司实行坐站经营,批零结合。目前,全省已办起各类贸易中心125处,各类批发市场967处,集市贸易市场1345处。在大中城市还试办了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市场,开始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和需求。
    三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横向经济联合不断扩大。全省已同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仅1985年就有2026个企业开展了经济技术协作,组成了650个不同类型的经济联合体,共签订协议2259项,引进资金5.9亿元,大大超过国家每年给我省的地方投资。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协作,1985年与国外和港澳地区客商签订合作项目43项,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引进技术设备133项,成交额8200美元。
    
    四是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了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到1985年底,全省集体企业已达8.78万户,比1979年增长9.7倍;城乡个体工商户已达32.6万户,比1978年增长70倍。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改变了所有制单一的状况,开始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这对活跃经济,扩大就业,方便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五是注意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由于在宏观控制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因而效果比较明显,工业发展速度、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比较适度,比例较为协调。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微观行为与宏观目标,开始趋向合谐。
    侯捷省长指出,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二是纵向的管理体制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适应横向联合的要求;三是在企业领导体制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同党委保证监督的关系,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协调;四是一些同志对体制改革同不正之风的关系认识模糊,对改革发生动摇,缺乏坚定改革的信心等等。解决好这些新问题,是推进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新情况,增强干部群众的改革意识。
    对于1986年的改革,侯捷省长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着重抓好六个方画的工作:第一,正确理解今年的改.革方针,端正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二,完善企业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第三,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第四,补充消化物价、工资的改革措施,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第五,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第六,搞好调查研究和试点,为明后年改革迈出较大的步伐做好准备。同时,侯捷省长还专门讲了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有关问题。  (朱长海 姜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