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横向经济联合出现大发展的局面
1986年,全省生产、流通、科技领域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据统计,1986年全省共签订各种经济技术协作项目7720项,比1985年增加2.4倍。其中已完成或正在执行的项目3351项,占项目总数的43.40%。项目总金额近6亿元,可引进资金3.1亿元,到1986年末已拿到手的资金2亿元。预计全年通过横向联合增加工业总产值7.1亿元,占全省新增工业总产值28.6%;新增利税1.25亿元,占全省新增利税24.8%。还使140个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开发新产品725种。从全省横向经济联合发展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资源开发性项目明显增加。在1986年签订的经济协作项目中,有478项是开发我省煤炭、木材、石墨、黄金、亚麻、纸浆等优势资源项目和补短补缺项目,以及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引进资金,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还通过横向联合在省外开辟了钢材、羊毛等短缺原材料供应基地。
经济联合体蓬勃兴起。1986年,全省组建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360多个。其中,以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的联合体57个;以大厂为依托实行专业化生产的联合体33个;科研生产联合体45个;生产销售、商业销售联合体112个。
技术协作日益活跃。1986年,在签订的经济技术协作项目中,技术协作项目2925项,占项目总数的41.4%,引进各种人才3068人。在1986年3月举行的省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和4月由东北三省经协办(委)在沈阳举办的东北地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成果也十分显著。我省高等院校与1700多个企业建立了横向联系,签订700多项技术合同,使部分企业技术素质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
物资协作有了新进展。据统计,1986年协进协出物资总金额20200万元,其中协出金额14620万元,主要有煤炭31.3万吨,木材21.5万立方米;协进金额5580万元,主要有水泥19.1万吨、玻璃55.1万重量箱、钢材4.3万吨、生铁2001吨、纯碱3100吨、烧碱3260吨、自行车14759辆。
区域性联合迈出重要步伐。1986年,按区域经济原则,自愿组建了我省中部经济协作区和牡丹江流域经济区。巩固发展了鹤岗江北、鸡西、七台河3个小经济区。加上早已建立的西北部和三江平原两个经济规划协作区,在全省基本形成了区域经济协作网络。与此同时r跨省、市的城市经济群体和建立友好市(区)、县活动有了很快发展。 (姜成录 刘晓天)
东北地区第三次经济技术协作会议在哈举行
东北地区第三次经济技术协作会议,于1986年8月21日至23日在哈尔滨市举行。
这次会议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持。国家经委、计委、物资局及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和有关部的同志到会指导。除辽宁、吉林、内蒙、黑龙江代表团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重点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全国性的新闻单位共600多人。
黑龙江省省长侯捷致开幕词,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柏振兴向会议作了上届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会议期间,三省一区代表围绕着经济联合、技术协作、人才交流、物资协作项目和开发能源、交通、建立原材料工业和发展名牌优质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联合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接触和认真洽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会议共签订合同、协议和意向书315项,其中经济联合项目158项,融通资金3314万元;技术协作157项,成交额53.9万元;人才交流1TO人;物资协作总金额1380多万元。会议期间,举行了沈阳啤酒联合公司、通化葡萄酒联合体,以及鞍钢与双鸭山钢铁公司联合签字仪式。还讨论研究了东北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集团问题,经协商同意组建集团筹建领导小组,由三省经协办(委)、计经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三省一区还就合办、《经济技术协作信息》期刊问题达成协议。
会议期间,三省一区领导同志讨论并通过了《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互惠暂行办法》。
会议认为,东北协作区横向经济联合的方向和重点,应围绕优势,与实现“七五”规划密切结合。当前应当下大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企业群体,带动其它企业的联合,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应把钢铁、汽车、发电成套设备、石油化工四个行业做为重点,条件成熟一个组织一个。对于黑龙江造纸厂芦苇商品浆、联合发展海港建设、滩涂养殖、以及联合发展边贸出口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以东北制药总厂为主的东北制药企业集团,以佳木斯防爆电机为主的防爆电器、电机联合体,以瓦房店、哈尔滨轴承厂为主的轴承联合体和东北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集团等,要由龙头厂所在省负责组织有关省区参加做好可行性论证,逐个落实。
会议还对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组织领导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会议商定第四次会议于1987年适当时候,由内蒙古自治区主持召开。 (姜成录 刘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