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黑龙江省198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1987年3月13日在黑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副省长 刘仲藜
    一、1986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1986年,全省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继续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我省1986年预算,收支预算分别为42.3亿元和42.64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国家改变了对大庆资源税的征收办法(由按利润率征收改为按产量定额征收),整个收入任务调增了3.2亿元;由于国家给我省增加了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自然灾害救济、边境建设补助、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和超购粮油加价款、肉价补贴等专项拨款共5.63亿元,再加上用上年结转、结余和当年超收安排的支出8.2亿元。整个支出计划调增了13.83亿元。财政收支计划的这些调整和变化,省财政厅已在1986年9月向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作了汇报。之后,国家又增加了超购粮加价款、市场煤补贴和救灾等专项拨款9.47亿元。到年底,调整后的1986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预算分别为45.5亿元和65.9亿元。提请这次大会给予追认和批准。
    1986年我省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财政总收入完成47.33.亿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0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7.6%。加上中央专项、其他补助17.11亿元,上年结余、结转5.54亿元,减去按规定上解中央的3.49亿元,全省可用财力为66.49亿元。1986一年全省财政总支出61.29亿元。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项和指定用途的资金5亿元,收支相抵,全省结余2000万元。
    1986年全省财政收入中,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工商各税收入48.64亿元,工业企业收入1.97亿元,森工企业收入5600万元,商业企业收入3900万元,农牧企业收入负数1.1亿元,劳改劳教企业收入负数4700万元,粮食企业收入负数6.07亿元,农业税收入2.4亿元,其他收入1.2亿元。
    1986年全省财政总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6.3亿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3亿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600万元,农林水事业费和支农支出6.42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12.44亿元,行政管理费支出6.12亿元,各项价格补贴支出14.96亿元。
    1986年我省为国家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2.75亿元,推销国库券2.7亿元,都已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1986年预算执行中,减收增支的因素比较多,平衡预算的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全省财政收入做到了与生产同步增长,实现了连7年的预算平衡。  1986年,为圆满完成财政收支任务,确保全省预算平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促进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据国家提出的“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为了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行了对大中型盈利企业的目标利税(上交)管理办法。对超过目标部分,分别档次,按不同比例给企业以奖励,用以发展生产、技术改造以及职工奖励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对亏损企业,实行了“亏损包干,减亏分成或扭亏全部留给企业,一定两年不变”的办法。对农垦农牧企业,调整了包干指标,完善了包干办法,调动了企业扭亏增盈的积极性。在财政资金投放上实行了投资与效益挂钩,无偿和有偿结合,包干使用,跟踪问效等改革措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了进一步巩固乡镇政权的建设,在全省普遍建立了乡镇财政,制定下发了《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管理权限和工作任务,调动了乡镇政府抓好乡镇财政的积极性。1986年,全省乡镇财政收入达2.3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获得各项分成700多万元。对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1986年在支援农业发展方面,全省投入的资金总额达到6.4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全省共投入资金3.2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8%。按照国家规定的管理权限,在税收上也采取了一些放宽政策促进生产的措施。全省共批准减免税和以税还贷2.3亿元。为了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在一些企业中,实行了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办法,提高了企业的基本折旧率,把更多的折旧基金返给企业。为了促进二轻企业发展生产,轻装前进,财政拿出1600多万元帮助处理了历史挂帐。
    (三)大力支持科技、文教、卫生等事业的发展。1986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达12.44亿元,其中教育经费6.7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全省新建中小学校舍26万平方米,翻修危房11万平方米,增添学生课桌椅84万套,购置图书160万册;中小学二部制授课率由上年的2.6%下降到1.9%,有50个市县(区)消灭了二部制;全省普及初等教育的市县(区)已达到85%,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在卫生方面,1986年全省县级以上医院的病床比上年增加了2000多张,并充实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科技、广播、电视、体育等项事业也都有新的发展。
    (四)积极支持财政补贴县改变面貌。198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47个财政补贴县中,财政自给水平不足60%或经济基础较差的32个县,实行省直厅局包县的办法,在工作和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培植财源、提高财政自给水平。全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集和投放资金6000多万元,加上各包县厅局支援的物资设备和资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筹集的资金和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引进的资金,共计1.2亿元。32个财政补贴县从发展生产、培植财源入手,新上了139个“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到年底已有84个竣工,占总数的60%,其中有61个已经投产,当年共实现产值1.1亿元。预计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2.3亿元,新增税利7100万元,减少财政补贴1200万元。这一年,32个财政补贴县农业普遍获得丰收,工业产值比上年提高10%,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0%,有8个县提前达到脱贫标准(即财政收入达到1985年核定的支出基数)。
    (五)保证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大力支持抗灾救灾斗争。1986年,全省超购粮油加价和价差补贴、市场民用煤价补贴、市镇居民肉食补贴、蔬菜价差补贴,共支出14.96亿元。为了方便人民生活,还筹集安排了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了商业网点的建设和改造。对边境地区,还拨出补助经费2100万元,促进和加快了这些地区的开发和建设。1986年我省一些地区遭受了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支援抗灾救灾斗争,全省先后拨出各种救灾资金近4000万元,免征农业税2800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
    (六)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和监督。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决定,1986年全省财政系统普遍恢复了财政监察机构,配备了监察干部;财政部还设立了驻我省中直企业财政管理机构,扩大了财政管理范围,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为了节减财政开支,各地、各部门普遍加强了资金管理,推行了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经费包干办法,严格控制了社会集团购买力,保证了财政支出控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到年底,共查出违纪资金1.38亿元,应缴财政7300万元,已收缴入库5200万元。
    总之,1986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预算平衡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从全省来看,预算平衡是在争取国家给了一些照顾的情况下实现的;从市县来看,执行的结果很不平衡,全省有1/4左右的市县财政发生了赤字;从收入结构上看,财政收支上“小马拉大车”后劲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从支出上看,财经纪律松驰,监督不力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单位讲排场、图阔气,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问题有所滋长,收入流失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支出增长过猛的势头还没有压下来。许多企业亏损增加,盈利下降,经济效益差仍然是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最主要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1987年预算草案
    1987年,为了保改革、保重点建设,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相适应,国家决定,从今年起,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压缩支出,以1986年实际支出为基数借用10%,一借三年。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给今年的预算安排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按照省委关于“顾全大局,分担困难,确保完成国家借用财力任务”的指示和我省“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要求,1987年我省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安排财政收入,在完成中央借用财力任务的前提下,量入为出,做到收支平衡;收入要打满打足,支出要打紧打实。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坚持把财政支出控制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有保有压,量钱办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现在提请审议的1987年预算草案,是根据国家下达的收入计划,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的。全省财政总收入安排51.5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8%,扣除按规定上解国家的收入3.75亿元和国家借用的财力3.49亿元,加上国家应拨补我省的专项资金2.04亿元,全省可利用的财力为46.32亿元,按照以收定支、打紧打实的原则,全省财政总支出也安排46.32亿元。收支相抵是平衡的。收支安排的主要项目是:预算总收入,工商各税收入51.97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工业企业收入2.3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农牧企业亏损退库1.48亿元,比上年增亏4300万元(主要是林源炼油厂上划,中央调整了亏损基数);商业企业收入400万元;粮食企业亏损退库4.62亿元,比包干指标减亏2300万元;农业税收入2.2亿元,比上年实收下降1%。
    预算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2.5亿元,比上年预算(下同)下降23.7%;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68亿元,比上年减少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60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林水事业费和支农支出5.98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支农支出增长5%;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教育支出6.7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在其他各项支出比去年实际都有较大压缩的情况下,教育支出仍然保持了去年实际支出的水平;行政管理费支出5.88亿元,比上年节减6.8%;城市维护费支出3.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各种价格补贴支出7.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6%,主要是大豆、葵花籽收购价提高和粮油加价等增加的支出。
    1987年全省预算收支的安排都比往年紧,完成的难度也将比往年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抓好挖潜增收,完成预算收入任务,坚决做到把财政支出控制在预算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全省预算平衡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是有信心的。 (施 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