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发展的佳木斯石油化学工业
在我省地方石油化学工业中,处于第四位的佳木斯市石油化学工业,经过艰苦努力,在1983年摘掉全局亏损帽子以后,继续奋战,1986年取得了产值增长6.2%和利税增长47%的好成绩。与1980年相比,产值由2951万元增长到6817万元,增长1.3倍;利润、税金由107万元增长到841万元,增长7倍,成为全省石化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最快的城市。
佳木斯市石油化学工业,起步较晚,1979年才组建佳木斯市石油化工局,下辖5个全民企业和5个集体企业,当时企业生产水平低,装备落后,经营管理差,大部分企业亏损或在亏损边缘挣扎。1980年5个全民企业就有4个亏损,10个企业总计利润是-66万元,利税总额107万元,只相当于1986年的八分之一。
一、抓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几年来,佳木斯市石化工业部门非常重视技术改造,更新设备,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佳木斯化工厂是该市重点化工企业,生产烧碱、盐酸等基本化工原料,原有生产能力只有1万吨,装置能力低,效益不理想。他们采取措施,边生产边改造,经过两年奋战,使生产能力扩大到2万吨,1986年创造了产值、产量、利税3项最好水平,与改造前相比产值增46%,烧碱产量增32.3%;利税增长94.0%。1986年又继续进行工艺配套,更换了大口径盐水输送管道,增添150立方米澄清桶和蒸汽补加装置,新上35台22型电解槽,完成了电解槽的全部更新换代和二号锅炉及电站的扫尾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及佳东化工区联片供热。这些改造不仅为实现烧碱稳产、高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且使企业发展充满生机和后劲。1986年全局共完成基建、技改投资1194万元,完成项目有化工厂的35吨二号锅炉及电站建设;石油化工厂的2000吨聚丙烯及3000吨环氧丙烷;化工四厂的50万米3溶解乙炔等9项,按设计能力每年可创产值2900万元,利税770万元。
二、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
原佳木斯农药一厂,生产二四滴丁酯。长期以来市场形势不好,销路不畅,企业连年亏损,1985年又亏损20万元,影响全局效益增长。因此,石化局领导果断决策,撤消农药一厂,淘汰劣势产品,集中人力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消除了一个长期影响效益增长的不利因素。佳木斯石油化工厂,1986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停产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集中精力扩大破乳剂及三乙醇胺的生产,使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30%,销售量分别增长56.2%和20.6%,销售收入增长27.1%,在消化了原材料上涨,接收农药一厂并入职工增大开支的情况下,1986年实现利税还比上年增长53.6%。佳木斯橡胶一厂的胶鞋质量好、式样新、用户信誉高,1986年抓住时机大力挖潜增产,全年完成281.4万双,比上年增产31.7%,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51.8%。1986年全局还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及精细化工产品,创造产值350万元,利税65万元。
三、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制
佳木斯石化局在1986年与所属企事业的厂长、经理签定了任期目标合同,规定了企业发展规划、职工福利及产值、利润等发展目标。企业内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层层落实,逐级负责,按月检查,按季兑现合同。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总投资719万,是全局重点工作之一,局与厂签定项目承包合同,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实现当年列项、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聚丙烯树脂当年生产160吨,创利税12万元。橡胶机带厂对厂内机修、车队、劳动服务公司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定额上缴、超利分成的承包办法,扭转了过去产销脱节、质量不稳、生产秩序混乱的局面,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1986年实现利税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8.8%。 (张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