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1986年,我省机械工业在1985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又获得新进展。
1.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300887万元,为年计划的104.6%,比上年增长8.95%;销售收入完成294485万元,比上年增长9.7%}实现利润23936万元,比上年增长9.2%;上缴利税7833万元,比上年增长6.1%。有42个企业承担190项国家重点任务,全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其中有35个企业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国家计划,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表扬。
2.各项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不少企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观念,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健康发展,有60%的国营机械工业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强化了厂长生产经营决策权,确立了厂长的中心作用和法人地位;有21户企业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始突破单一模式,进行了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的多种经营方式的改革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省市机械工业主管部门开始逐步向行业管理过渡。
3.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有新进展。1986年,全省机械工业已有各种经济联合体82个,比上年增加19个,参加联合的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由上年的456家增加到572家。一些大型企业联合体正在向企业集团发展。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也在找帅当兵,以大厂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发展横向联系,如肇东电线厂通过联合已成为沈阳电缆厂专门生产通讯电缆的一个分厂。省机械厅和辽、吉、冀三省机械厅建立了北方四省联席会议制度,和广东省机械厅结成友好厅,等等。一些大型企业还和国外进行了合作生产,如一重与美国和日本合作生产的23立方米电铲,仅1986年就为企业创汇600多万美元。
4.技术改造进展快、效益好。1986年共安排基建技改项目63项,计划投资24435万元,全年完成19625万元,为年计划的80%。这些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约26883万元,新增利润4894万元,新增税金1660万元。
5.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品种发展快,水平有新提高。1986年开发新产品310种,为年计划的124%,比1985年增长5%。有近100种产品达到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约占新产品总数的30%。有149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占新产品总数的48%。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100%,比年计划提高15%;品种抽查合格率100%,比年计划提高5%;品种优等品率62%,比年计划提高22%。有781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为年计划的289%,比上年增加534种。完成73项科研、工艺攻关项目,比上年增长43%。推广应用23项新技术,可增加效益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修改、制定产品标准146项。40个企业应用微机、数显等先进技术改造老设备110台,新安装数显座标146个,比上年增长46%。3种产品获国优,6种产品获部优,130种产品获省优。完成消化吸收引进技术11项,是几年来最快的一年。
6.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出口品种增多。全系统完成出口产值1.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35%,是1985年的2倍多。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分公司去年出口创汇1480万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4倍。
7.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素质有新的提高。多数企业的原始记录、标准化、定额、计量检测、责任制度、基础教育、班组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很多企业开展了对指标、选对手、制定对策的“三对”活动,制订了省级先进企业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的达标升级打下了基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突破了几年来徘徊局面,70%以上的重点企业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主导产品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现代化管理方法的推广从单一向配套方向发展,全年共取得569项成果,可增加经济效益3928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全省已有130多户企业运用微机辅助生产经营管理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