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拖拉机制造厂的十大变化
松江拖拉机制造厂是全国农机行业的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家唯一生产林业拖拉机的企业。自1984年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发生了十大变化:
1.经济效益年年增长,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21万元,比上年增长27.07%,比1980年翻了一番。在能源、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利润474.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比1980年增长6.8倍。完成上缴利税359万元,比实行厂长负责制开始时的1984年上升176%。
2.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企业出现活力。工厂由过去的生产型逐步转向生产经营型,按照市场需要,积极开发品种相似、工艺相近的新产品。1986年投产的两种新产品(ST—12型小四轮拖拉机14198元,FCI型翻斗车355台),全部销售一空。
3.理顺三者关系,党政工共种一块田。实行厂长负责制后,由于党委摆脱了事务性工作,集中全力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职代会和工会主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三方都按《条例》办事,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全厂出现了决策快、指挥灵、办事效率高的新气象。
4.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两年来,全厂开展了“月评好事活动”、“便民服务活动”、“读书演讲活动”等12项政治文化活动,并使之经常化,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政治文化生活,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文明单位。
5.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凡是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问题,都提交职代会讨论;重大生活福利事项,都要由职代会审议决定,从而减少和避免了厂长决策中的失误。
6.狠抓产品质量,结束“三无”(无国家、部、省优质产品)历史。为提高产品质量,工厂强化了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改进和修订了产品工艺,加强了计量、锻冶的专项管理,形成了全厂性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经有关部门检查评定:主导产品J—50A集材拖拉机被评为部优,ST—12型小四轮拖拉机为省优,结束了30多年产品“三无”的历史。
7.干部能上能下,取消终身制。两年来,经过全面考核,共提拔和起用55名中层干部。在全厂104名中层干部中,大专以上的占62.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54%,使干部队伍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8.重视职工和职工子弟教育,舍得智力投资。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两年来,工厂共拨款200万元,新建了7200平方米的教育中心大楼,改善了厂办技工学校、子弟中小学的教学条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造了条件。
9.解决老大难,面貌大改观。几年来,厂职工医院和铸钢分厂都有不少老大难问题没有解决。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及时调整了职工医院的领导班子,整顿了医风医德,使职工医院一跃成为市文明医院。加强了铸钢分厂的管理,改变了黑脏乱局面,使这个分厂由人员外流到要求调入。
10.职工生活有较大改善。1984年职工人均收入为1135元,1985年比1984年提高11%,1986年又比上年增长21.5%;职工住房由’1983年底的58000平方米增加到1986年末的80000平方米;其他福利设施也在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