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黑龙江客车厂
黑龙江客车厂始建于1951年,目前是国家客车行业的骨干企业。工厂经过两期扩建和改造,现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大型公路客车1200辆,年产值4600万元。是我国大型公路客车生产技术的中心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进行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年被评为国家、部、省的先进企业。1980年、1981年分别受到交通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通令嘉奖;198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六好企业”;从1983年起,连续三年被国家经委和交通部分别授予“全国工业、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全国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六五”期间,该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始终保持了居全国先进水平的递增幅度。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3.4%;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9.1%;实现利税平均每年递增23.7%;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在全国汽车行业中被誉为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特别是1986年,在全国客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车滞销的情况下,该厂生产的客车仍然供不应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达4569万元。产量达1140标准台;实现利税95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3257元。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主要产品三次获交通部优质产品、两次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在用户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倍受欢迎,供不应求。
1986年,黑龙江客车厂努力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经营求效益,以适销求市场,以节约求增产”的办厂方针,深化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在领导体制上,认真推行厂长负责制,将工厂组织领导分为三大系统:厂长指挥系统、党委领导下的政治工作系统和职工代表大会负责的民主管理系统,有利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在产品质量上,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同时大搞新产品设计质量的.基础研究,努力实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直至售后服务工作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还制定了高于部颁标准的企业标准,形成了一套适应客车生产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上,努力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加速产品更新换代。该厂研究的客车车身骨架强度电测、电算方法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测试的周期,提高了JT系列新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使该厂产品达到30万公里无骨架断裂现象,属国内独创。1986年,工厂大批量生产了由匈牙利引进底盘装配的LJ111C15型长途公路客车和LJ110C14H型、LJ110D14H豪华客车,改进了国产东风底盘装配的JT662型客车,进一步增强了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推广采用了大量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焊接工艺和制件模具化、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横向联合与专业化协作上,大力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利用产品优势,发展联营和专业化协作,与中国客挂车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等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开拓名优产品的经济联合体。从而使企业规模扩大不到1倍,而产值却增长了6.13倍,利税增长了8倍。该厂目前可生产JT661D型、JT662D型、JT680D、E型、LJ111C15、型、LJ11OC14H型等3大系列、7个品种的公路客车、机关团体用车和高级旅游客车,并开发了具有80年代水平的LT96D10N和LJ96D10H型客车,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提高了竞争能力。 (潘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