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制糖工业概述

  1986年,因受上年甜菜减产影响,有14个糖厂相继在1、2月份停机。全年总加工甜 菜量342万吨,仅满足加工能力的68%。全年生产企业2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1万 元,产食糖41万吨,为年计划的103%;产颗粒粕11.1万吨,为年计划的109%;生产酒 精25700吨,为年计划的102%。
    产品质量有所提高。继红光糖厂的红光牌绵白糖、友谊糖厂团结牌颗粒粕等7项产品 评为国优、部优、省优质产品之后,1986年又有两项产品获优质产品称号:友谊糖厂友 谊牌白砂糖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双山糖厂双山牌绵白糖评为省优质产品。1986年酒 精二级品率达到50%。
    1986年,我省制糖工业围绕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技术对标活动分析, 从挖掘内部潜力,增强自身消化能力入手,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整甜菜经济政策。为解决甜菜价格偏低问题,1986年对甜菜收购价两次调整 。并对种甜菜顶交征购粮等有关问题也作了规定,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甜菜的积极性。 全省种植甜菜面积达461万亩,部分地区因自然灾害减产,全年共收购甜菜331万吨。
    二、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1986年重点推广应用纸筒育苗、综合治理、地膜覆盖、 稀土微肥等4项新技术。其中,纸筒育苗效果尤为显著,全省推广面积1.2万亩,平均单 产达1923公斤,比对照直播田单产提高84.5%,含糖达16.02%,比对照直播田提高0.45 %。
    三、提高制糖生产水平,扩大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在检修期对影响生产水平的关键 部位及重点设备进行重点检修,以提高生产水平、节能降耗为中心,推广应用了菜尾回 收、压粕水回收、密压机水回收三项新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连浸胀肚问题。在充分发挥 设备效率,提高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取得多年来的 最好成绩。全省10个干粕生产厂共加工甜菜246.8万吨,产颗粒粕11.1万吨,颗粒粕产率 由上年的3.2%提高到3.8%,颗粒粕产量比上年增加1.9万吨,多创汇285万元。酒精生 产重点抓质量升级,提高二级品率。全年已有50%的酒精达到二级标准,大型糖厂二级 品率达到100%,齐齐哈尔糖厂还生产部分一级酒精。全年综合利用产品利润达1675万元 ,弥补食糖生产亏损,成为制糖工业的一大支柱。 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停工损失 。为减少提前停机造成的亏损,利用放空的生产能力,组织加工进口原糖。全年落实进 口原糖38200吨,安排在阿城、和平两个糖厂加工,从5月份开始加工到7月份结束,两厂 共减少停工损失费约200万元。部分糖厂利用设备、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横向联合,发 展第三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在制糖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五、抓改革,保重点,新建厂投产效果好。1986年根据资金情况,确定了宝清、嫩 江糖厂缓建,重点保青冈、依安糖厂制糖车间投产的方针,并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投资 包干经济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完成了预定目标。两座新建厂 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试生产要求,并实现投产当年不亏损。
    全省制糖工业仍发生行业性亏损,主要原因,一是原料不足,停工损失高达300万元 ;二是原材料、燃料价格上调,食糖价格一直未变,导致制糖成本高,产生亏损。全省 有盈利企业9家,盈利1607万元,亏损企业14家,亏损额2340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为 733万元。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制糖工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李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