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事业发展综述
1986年,全省医药系统生产、销售、利税同 步增长,并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医 药工业生 产大幅度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63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化学 药品增长30.2%,中成药增长31.9%。医疗器械、中药材生产也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市 场供应明显改善。商业总销售完成78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6.3%,绝大多数品种供应充 足,基本保证了医疗需要。中药材紧缺品种由年初的69种减少到56种,成方率由90%提 高到9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商利税实现11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35%。其中, 工业增长22.53%,商业增长19.3%。这个速度是在能源、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实现的, 工商产品基本没有积压,商业库存基本合理,效益比较实在。
1986年,在各级医药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也有很大进展。
一、各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在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中97%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在二、三级批发企业中有50%以上实 行了经理负责制。小型工商企业和亏损企业部分实行,了放开经营。许多企业加强了内 部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划细了核算单位,实行了分级管理,层层 搞了经济承包。牡丹江制药二厂,把承包任务落实到每个车间、班组、职工,科室二线 人员也根据不同岗位,采取不同形式承包,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经济承包网, 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工厂从过去濒临亏损局面一跃跨入百万“富翁”行 列。哈尔滨市医药企业与市医药局、市医药局与市财政层层实行利润目标责任制,极大 地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二、大力增加了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各企业从实际出发,只要产品适销对路,原料 有来源,质量有保证,就积极扩大生产。1986年增加了青霉素、土霉素、利福平、Vc、 人参蜂王浆、回天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产品的生产。增加产值1377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 的21.8%;增加利税1791万元,占工业利税总额的23.9%。
三、以人参为重点的紧缺中药材生产发展较快。1986年,经省政府同意,制订和下 发了《关于发展人参生产加强购销管理暂行办法》,增加了贷款指标,对收购价格作了 上浮规定,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参种植面积完成10860亩,比上年增长17.7 %。人参收购67.7公斤,比上年增长52.4%。其它紧缺药材,如甘草、防风、细辛、龙 胆草等种植和收购也有一定发展。
四、横向经济联合有新的发展。一是紧紧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开展联合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二是以发展急需产品为内容的联合,扩大了生产能力;三是利用 我省自然条件优势,多方吸收资金,促进了以人参为重点的药材生产发展;四是开展工 商联合、商商联合,建立了稳定的进货渠道;五是发展联合群体,形成新的生产要素组 合和新的生产能力。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扩大了销售,进一 步增强了企业活力。
五、整顿了医药市场,保证了人民用药安全。1986年3月省政府以黑政发[1986]24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医药市场管理的通知》,各市、县政府转发了省政府通知, 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检查整顿了医药市场。全省共检查国营、集体、个体医药经营单 位和乡镇医疗卫生院(所)以及个体开业医2100多个。取缔无证经营单位达260个;制止 超越经营范围和乱搞药品批发的集体、个体经营单位630个;查处伪劣淘汰药品418项, 价值198万元;纠正错价2251笔,罚没、迫收抬价抢购鲜人参4347公斤。经过整顿,购销 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基本刹住,乱搞药品批发得到制止,生产经营伪劣药品基本杜绝,市 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人民用药安全有了保障 。 (宋 文、于义治、高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