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三姓浅滩整治第一期工程竣工
1986年5月,松花江三姓浅滩整治第一期工程竣工。整个工程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经交通部检查验收合格。
三姓浅滩位于松花江中游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之间的狭窄平原地带,上起方正县的沙河子,下至依兰县的牡丹江口,全长35公里,是我国内河中过渡段最长的浅滩之一。该江段江面宽阔,坡降平缓,流速较慢。河床大部分为板石和砾石,花岗岩块、暗礁遍布。整治前,航道水深在设计流量时只有1米左右,比上下江段的最小水深少40至50厘米。每年春秋季断航2个月左右,占松花江航期的1/3,遇到最枯水年份,整个航期断航。即使在丰水年,也因航道弯曲狭窄、暗礁孤石多,经常发生船舶触礁、打漏和沉船事故。迫使哈尔滨至佳木斯的运输船舶分段航行、迂回运输,成为卡脖子江段。
1983年4月,黑龙江航道局开始对三姓浅滩进行全面整治。到第一期工程竣工,投资931万元,共修筑丁坝37座、锁钡9座,总计24635.5延长米;修筑护岸12处;疏浚河床679863立方米。经过整治,三姓浅滩航宽达到60米,航道水深在设计流量时达到1.5米以上。
工程的竣工,解决了枯水期三姓浅滩停航、半停航问题,使航运由分段迂回运输变为直通直达运输,600吨级船舶可以满载通过浅滩,千吨级船舶装载率也大幅度提高。 (董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