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商检事业不断发展

  一、“六五”期间发展变化很大。在机构设置方面,1986年10月哈尔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变为厅级,与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分立。所属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芬河、鹤岗5个商检处亦相应变为县团级(满洲里、海拉尔又因于1979年随呼伦贝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亦随之归属呼和浩特商品检验局管辖),并成立了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从1984年1月1日起,正式将以所在城市名命名省级商检机构改为以所在省名命名。即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986年,又增设同江、大庆商检局,连同1983年新设的黑河商检局,全省共有8个县团级商检机构,共有商检职工256人。
    在业务方面,“六五”期间我省商检机构共检验进出口商品210114批,商品总值60亿元。比“五五”期间检验的86173批增长了1.4倍。进口商品共向国外提出索赔653批,比“五五”期间增长了4.35倍。共索赔回1388.7万元人民币,比“五五”期间索赔回的116万元增长了10.9倍。
    “六五”期间,出国交接检验人员,通过认真检验为国家多收外汇236万瑞士法郎,比“五五”期间增加多收外汇100万瑞士法郎。
    
     二、1986年商检业务新发展。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共检验进出口商品85206批,商品总值30.61亿元人民币,分别是1985年检验的进出口商品87011批、商品总值24.2亿元人民币的97.9%和126.5%。其中:检验进口商品11431批,商品总值14.52亿元人民币。分别是1985年检验进口商品5657批、商品总值10.79亿元人民币的202.1%和134.6%。
    进口商品经检验不合格对外提出索赔404批,商品总值为1.5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检验的进口商品6360批,商品总值14.52亿元人民币的6.4%和10.9%。据对已经结案的索赔效果统计,共索赔回人民币3126.8万元。为“六五”期间索赔回人民币1388.7万元人民币的2.25倍,社会效益显著。这些不合格的进口商品主要有进口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国的三菱、伏尔加、菲亚特等牌号汽车、塑料制品机械、化纤及其原料、水泥、钢材等。全省进口汽车3890辆,对外提出索赔531辆,共索赔回435万元人民币。
    检验出口商品73775批,商品总值16.08亿元人民币。分别是1985年检验出口商品81336批、商品总值13.41亿元人民币的90.7%和119.9%。
    出口商品经检验不合格的有218批,商品总值为380万元。不合格批次率为0.3%。不合格商品总值比率为0.24%。不合格批次比率比1985年的0.27%升高了0.03%。
    出口商品普惠制签证489批,签证商品总值1167.36万美元,分别是1985年282批、791.87万美元的173.4%和147.5%。
    口岸商检机构抄转进口商品到货通知单3200批,出口商品查验、交接6500批,避免了75起证书差错。出国交接人员通过认真检验我国出口的水果、冻肉等商品,提等、增重两项共为国家增收外汇44万瑞士法郎。
    继续搞好对出口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工作。我省从1985年3月开始这项工作。哈尔滨外贸冷冻加工厂得到联邦德国的注册。截至1986年全省共经商检机构注册了27个工厂、41个出口食品品种,分别占应注册的工厂和出口品种的60%。服装是我省近年发展起来的出口商品新品种,成为创汇的骨干商品。1986年商检部门组织工业、外贸部门对全省31个申请生产出口服装的工厂进行联合检查,有27家工厂获得了《出口商品生产质量许可证》。 (周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