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综述
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于稳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地控制了发展速度,1986年共招新生22383人,基本上保持了上年的水平,居全国第10位。现有在校生达69573人,已毕业的本专科生14950人。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高等教育结构、层次比例、内部与外部关系。在老院校增设了食品卫生、包装工程、经济管理等8个急需的新专业,成立了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使我省高等学校总数达到41所,专业达到205种384个。经过努力已经完成全省师范专科学校由三年改为二年学制的各项工作,将有两届6300名师专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林、医、师范院校招生改革的成果,1986年共招收乡以下和边远地区定向学生3200名,打通了人才通往边远落后地区的渠道。
二、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各院校普遍开始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教学领域,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有半数以上学校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总学时和周学时都相应减少,保证了学生自学和实践活动时间,增加了选修课,优化了课程结构。同时,注意更新教学内容,精简、删除繁杂和陈旧的内容,增加和补充了新的科学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各校普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千方百计提高实验课的开出率,实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注意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及科学研究相结合进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进和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学校安定团结的局面。各校对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进行了改革。选留了一批年轻教师和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充实了政工队伍。各校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研究探讨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新经验。对学生加强了“四有”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后勤工作和基本建设工作积极主动,办学条件有所改善。高校投资4369万元,施工面积为25万平方米,竣工近10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和职工住宅有一定的缓解。1986年省属学校事业经费决算为9400多万元,高于省的财政增长。由于几年来坚持实验室设备专款制度,全年实际支出140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实验装备,使实验开出率平均达到75%以上。哈工大、船舶学院、建工学院、林业大学、农学院等校的世界银行贷款配套设备已投付使用,黑龙江大学、哈师大、哈医大向世界银行第三批贷款项目正在进行。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较大的改善。 (王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