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普通教育在改革中发展
1986年我省普通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通过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在四化建设中战略地位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尊师重教的风气正在形成。省政府在全省连续两年遭灾的情况下,从机动财力中拨出2030万元用于普教事业,全省各市、县筹措教育经费共计1.6亿多元,有17个县一年教育经费增长超过百万元。1986年全省勤工俭学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使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全省已有39个市县实现了“一无两有”,占全省市县总数的48.8%;二部率由1985年的2.3%下降到1.6%;危房面积由1985年的753700平方米减少到583000平方米。
今年全省为中小学教师办实事101件,有5200多名教师入党,为IOOO多名城镇无房教师解决了住房,给2000多名教师子女安排了工作,解决了1550名教师的“农转非”问题,使5000余名教师家属吃上了供应粮。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生活逐步改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队伍有了新的变化,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分别由1985年的22.3%、21.1%和53.2%提高到1986年的25.2%、25.2%和55.4%。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1986年全省农村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有较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继续试行校长负责制,并逐步扩大了试点面,拟订了《黑龙江省中学校长工作暂行条例》。上述各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普教事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了普及教育的成果。到1986年底,全省普及初等教育的地区由去年的59%提高到86%。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4%,年巩固率为97%,毕业率达96.3%,普及率86.3%,并涌现出密山、肇州、富锦、龙江四个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全省幼儿园(所)已达3216个,幼儿班17000多个,入园幼儿496000多人,盲聋哑学校发展到63所。 (谢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