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学术讨论会在哈召开
受黑龙江省教委委托,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举办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学术讨论会8月在哈尔滨召开。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教科所、黑龙江省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学者,实验学校的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代表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交、宣读了20篇论文,对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一)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论证。(二)探索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研究算术、常识等学科与语文教学同步改革问题,提出对高年级进行改革的综合方案。
会议认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汉字与学语言的矛盾,解决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智力和语言发展等方面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克服了现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因受识字量限制而阻碍了学生智力开发和发展语言能力的现象。“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原理及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其他学科的同步改革及实验班同高年级衔接上,仍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是从1982年开始的。几年来,这项实验取得了成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专家学者的好评。目前,全国已有990多所学校的3800多个教学班在进行这一改革实验。
这项实验的成果,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为教育改革、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于1986年10月获黑龙江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 (毕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