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活动概况

  一、全院科研人员进一步落实省委的有关指示,立足本省,面向实际,更加主动地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开展科研活动。全院共完成专著13部、编著11部、译著7部,发表论文225篇、译文106篇、调查报告等76篇。在这些科研成果中,研究现实问题、为本省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成果占50%以上。西伯利亚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与省内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合作,组成联合课题组,承担省政府委托的重要课题,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已完成了一项阶段性成果。省委农工部和省委政策研究室委托的《农业规模经营问题调查》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两项课题,均已完成。全院科研人员还积极参加了我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理论研究,参加了我省“七五”计划的论证工作。经济所多次参加省及有关地区和部门组织的咨询论证会,为双鸭山市、黑河地区论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参加了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战略、合作经济问题、雇工问题、哈尔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解决乘车难问题、动力区街区工业发展等问题的论证和咨询,受到有关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二、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打破封闭状态发展了不同学科的联合攻关。历史研究所、西伯利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和综合研究室等单位与院内外的科研单位和人员加强了横向联合,共同研究重大课题。如历史研究所与辽宁、吉林两省社科院的同行组成《东北论陷十四年史》联合课题组。文学研究所联合院内外历史、考古、民族等学科的科研力量,开展对北方古代民族文化的研究,这项课题已被列入全国社会科学“七五”计划项目。发展不同学科的横向联合,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也推动了科研人员的知识更新、新学科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变革。
    三、内外学术交流有所加强。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所、政治所联合举办了全国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和政治体制理论讨论会,与省社联、省报社联合举办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还主办了第六次东北三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协作会。全院共有68人参加了142次全国和省内的各种学术讨论会。1986年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也有所加强。全年共接待日、美、英、加、苏、丹麦、芬兰等国来访的学者和专家18批计39人次,共派出5人分别到英、日、苏、美等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考察访问、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四、人材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坚持教学改革,加强学位制度建设和教学梯队建设,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已由创办时的8个专业扩展到12个专业,14个研究方向。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省社科院的世界经济、农业经济、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4个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使省社科院的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增加到5个。
    1986年3月,院培训中心创办的省社会科学职工大学经国家教委备案,开始正式招生,已开设了企业管理、文秘、经济法等3个专业。培训中心在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地开设的大专培训班,共培训354名县处级以上干部,1986年有44名学员结业。全年共举办短期培训班6期,为省劳动系统、电子工业部所属企业等部门和企业培训763人,受到各界好评。 (乔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