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扶贫有新发展
1986年全省民政部门共投放各种扶贫款220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近10万户,脱贫率达 50%,致富率达5.6%,比1985年多扶持3万户,脱贫率提高17%。全省各部门密切协作, 共扶持贫困户60万户,占全省贫困户的80%,脱贫率达45%。扶持户数比1985年提高2倍; 脱贫户数比1985年提高了4倍。1986年科技扶贫的主要特点是:
一、落实项目,发展生产。1986年全省民政部门投放无息有偿扶贫贷款1000多万元, 落实科技扶贫项目257个,从而使全省双扶经济实体增加到621处,创利润820多万元,利润 率达10.3%。从业的1.9万名贫困户、优抚对象和残疾人,年人均收入达980元。
二、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各项活动。省民政厅和省科协联合创办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 函授大学黑龙江省分校,在21个县设立了科技扶贫辅导站,吸收1万余名贫困户学员参加学 习。各级民政部门同科协、畜牧、科委等部门配合,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贫困户26万 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2万多册。1986年省民政厅和团省委、省妇联密切协作,在全省开展 了科技扶贫先进团支部、先进青年、先进妇联组织、先进妇女干部、先进妇女竞赛活动。 全省共青团组织了8.2万个科技扶贫小组,活跃在全省农村,为贫困户传播科学技术和市场 信息,为18万户贫困户的治穷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省妇联和广大妇女1986年扶持贫 困户40970户,脱贫26273户。全省有1920个县以上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贫困乡、贫困 村,有21.5万余名党员、干部和专业户、科技户包扶贫困户40余万户。
三、建立科技扶贫基地,发挥扶贫优势。1986年省民政厅和省科协共同建立了集贤、 望奎县养殖业和肇州县良种繁育科技扶贫基地3个。科技扶贫基地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具 有较强的实效性和示范性,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张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