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成效显著
汤原县是省水稻重点产区之一。1983年开始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到1986年水稻面积发展到100140亩,比上年增加3倍;平均亩产达450公斤,比直播增产150公斤。全县仅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这一项就增加收入800多万元。汤原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水稻旱育稀植工作的领导。1986年春天,汤原县委、县政府通过对汤旺、香兰、鹤立、平安等乡镇进行典型调查,发动基层干部和群众,提高农民对水稻旱育稀植增产的效益的认识,落实种植规划,层层签定奖惩责任状。
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水稻旱育稀植的积极性。规定搞水稻旱育稀植的农户,村里优先供水,乡里优先供应化肥、农药,县里优先供应种子、油料;水稻旱育稀植面积不少于15亩的农户,县里有关部门可供应批发价育苗用的架条、农膜等物资;凡是搞水稻旱育稀植的农户,可提供插秧所需费用40%的贷款;对新扩大水稻旱育稀植面积15亩的农户,减免当年新增水田面积提留的30%;对完成水稻旱育稀植任务的村党支部书记、村长、会计,每人奖励50元,完不成的罚款20元。由于落实这些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胜利乡水稻旱育稀植由5000亩增加到1.1万亩。
三、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系列化服务。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筹集资金到农户,全县按水稻旱育稀植10万亩计算,需用资金385万元,农行贷款172.8万元,其余资金都是由乡镇村帮助农户筹集;二是物资供应到农户。全县下拨机动、手动插秧机622台、农膜150吨、子盘120万片、调酸增肥剂500吨、硫酸钾10吨;三是技术训练到农户,全县训练水稻移植辅导教员105名、技术骨干3263人、农民24375人。 (潘广明、郑云忠、孙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