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桦川县治涝见成效

  桦川县位于三江平原西部,全县地貌特征是西高东低。东部的东河、梨丰、新城、中伏4个乡镇属低平原地带,低洼易涝,耕地面积达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过去没有排水设施,每年一到汛期,洪水泛滥,不仅淹没了大面积农田,也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1974年,安邦河涝区被列为国家治涝区。13年的治理,排水工程共完成土方量736万立方米,石方量4209立方米,砼方量9227立方米。挖掘疏通主河道21.4公里,修筑了宝山、富强、九阳、梨明、丰收、集桦、新城南、新城北8条排干渠和幸福、新河宫两条总排干渠,长达134.62公里;支渠98条,长220公里;斗渠184条,长184公里。修筑了梨树滞洪区土坝、新城北干渠渡槽、新城排水站、梨树滞洪区退水闸和新河宫、老河宫退水闸,两座大型公路桥和186个桥涵。总投资额为1733.78万元。
    1985年是桦川县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涝灾年,但是,由于排涝工程发挥了作用,农业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1986年是东河、梨丰、新城、中伏4个乡镇空前丰收年,粮食总产为15780万斤,占全县15个乡镇粮食总产的39.45%;平均亩产380斤,人均收入603元。全县10个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村,东部4乡占7个;梨丰乡1985、1986两年出现了玉米、大豆、小麦3个省级“高产大王”。东四乡两年间治理洪涝灾害所取得的经济收入已超过治涝总投资额的1倍。现在的东四乡已今非昔比,成为桦川县的富裕之乡。 (孙世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