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一村工副业发展迅速

  桦南县五一村有510户、2500口人,过去生活比较贫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村狠抓工副业生产,逐步走上致富道路。1986年,这个村工副业收入达459万元,比上年增长85.1%,占总收入606万元的75.2%;人均收入1350元,其中人均工副业收入1015.2元,比上年增长4%。这个村还在全县第一个实行了劳保福利金制度。
    五一村实现经济腾飞有四条经验:
    一是确立骨干企业。几年来,这个村先后在七台河市和本村开办煤矿6个,1986年又与乡政府联营投资100万元(其中村投58万元)新建烟花厂。以这二大类企业为龙头,带动了砖瓦、木器等37个企业蓬勃发展。1986年,产煤炭7万吨,收入170万元。
    二是确立拳头品种。工业生产以煤炭、烟花、砖瓦、木器、采石等为当家品种;副业生产以养殖、蔬菜、林场、参场为主干。1986年仅生产优质白菜即达1500万斤。这些产品不仅在县内畅销,还远销到外市县。
    三是确立集体企业领导地位,带动联户企业和个体企业三个轮子一起转。集体经济的壮大,带动了修理、运输、食品、饮服等27个个体或联户办的企业蓬勃发展。
    四是确立人才观念。1983年,这个村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开办的煤矿一年就亏损13万元。后来选派一位管理人才当矿长,一年就盈利28万元。事实使村领导认识到“人才就是财富”的道理。这个村投资51万元,选送农民骨干到大中专院校进修,还培养了采矿、农机、畜牧、商饮等专业人才234人次,有64人被县乡任命为技术员,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农民知识分子队伍。 (梁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