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8年2月13日)
198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广泛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经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3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国民收入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工农业总产值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在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市场活跃,对外贸易扩大,财政收支平衡,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大于总供给,经济结构变化不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部分商品供应偏紧,物价上涨幅度偏高。
一、农 业
1987年,全省农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产品商品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在灾多、灾重的情况下仍获得了好收成。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2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商业和运输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0.3%,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2%上升到38.6%。
全年农业总产值115.3亿元,比上年下降2.4%。粮食总产量达到1737.6万吨(1737.6亿公斤),比上年下降2.2%,但仍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经济作物中,亚麻、烤烟、中药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甜菜、油料等由于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737.6万吨 -2.2
其中:水稻 225.7万吨 2.2
小麦 299.8万吨 -15.8
玉米 646.1万吨 2.2
大豆 383.5万吨 1.5
薯类 67.2万吨 41.5
蔬 菜 463.9万吨 -20.7
油 料 12.6 万吨 -33.7
亚 麻 31.1 万吨 52.5
甜 菜 330.4万吨 -15.2
烤 烟 8.7 万 吨 7.4
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造林面积415.7万亩,超额65.7万亩完成了计划,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但森林防火工作薄弱,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火灾。
畜牧业发展不够稳定。全年畜牧业产值15亿元,比上年下降7.1%。大牲畜、羊、家禽等存栏增加,奶牛存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生猪生产继续下降,出栏、存栏均有减少,特别是种公、母猪存栏降幅较大。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产量 32.1 万吨 -3.0
牛奶产量 66.3 万吨 23.4
绵羊毛产量 7086 吨 8.3
鲜蛋产量 20.5 万吨 10.0
肉猪出栏头数 371.6万头 -5.4
大牲畜年末头数 314.6万头 0.2
其中:奶牛 40.3 万头 26.3
猪年末头数 438.4万头 -22.4
羊年末只数 218.5万只 3.8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淡水养殖业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1万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养殖产量7万吨,增长29.6%,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7年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民自筹资金投入增加较多。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到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亿瓦特,比上年增长15.8%。大中型拖拉机9.3万台,增长8.1%;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7万台,增长35.7%;载重汽车12230辆,增长5.5%;机动脱粒机6.3万部,增长18.9%;胶轮大车44.1万辆,增长3%;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9.8亿瓦特,增长11.4%。全年化肥(折纯)施用量52.2万吨,增长9.4%;农村用电量15.9亿千瓦小时,增长4.6%。
气象部门在为农业和其他专项气象服务方面作出了新成绩。
但目前农业基础仍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工 业
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进一步加快企业内部的改革,大中型企业活力有所增强,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4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大大超过计划规定增长5.5-6.5%的要求。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0.1%,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9.4%,个体工业增长12%,村办工业增长11.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60%。扣除个体和村办工业后的工业产值为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7年轻工业产值1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重工业产值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产品结构有所调整,能源、原材料和机电设备产品稳定增长,轻工产品中适销对路产品增长较快,新品种、新花色不断增加,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800余种。全年列入计划考核的5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化学纤维、纱、机制纸、卷烟、合成洗涤剂、塑料制品、原煤、原油、天然气、发电量、生铁、钢、钢材、铝材、硫酸、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41种,没有完成计划的有食糖、电视机、表、录音机、家用洗衣机、化学农药、木材等15种;比上年增长的有44种,下降的有12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7 年 比上年增长%
布 2.41亿米 4.0
呢 绒 773万米 15.O
化学纤维 47061 吨 10.5
亚麻布 3039万米 1.5倍
食 糖 31.6万吨 -19.6
乳制 品 7.7万吨 28.5
啤 酒 45.5万吨 14.9
卷 烟 59.3万箱 22.2
机制纸及纸板 48.5万吨 3.6
自行车 26.5万辆 65.6
手 表 42.2万只 -27.8
电视机 9.07万部 4.8
其中:
彩色电视机 7.28万部 55.6
录音机 6.21万部 -23.7
照像机 1.7万架 65.0
家用洗衣机 2.23万台 -67.7
塑料制品 8.33万吨 2.8
原 煤 6702万吨 3.6
原 油 5555.3万吨 持平
发 电量 222.2亿度 11.4
生 铁 38.8万吨 2.9
钢 79.99万吨 6.8
钢 材 69.95万吨 0.6
铝 材 5.27万吨 9.2
硫 酸 12.4万吨 2.6倍
烧 碱 6.4万吨 21.0
合成氨 49.4万吨 10.7
农用化肥 36.1万吨 12.5
化学农药 657 吨 1.4
轮胎外胎 134万条 25.6
发电设.备 265.4万千瓦 73.9
机 床 3582 台 6.7
小型拖拉机 5.38万台 44.2
木 材 1735万立米 5.8
水 泥 494.4万吨 7.4
平板玻璃 281万重量箱 49.2
工业企业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在列入计划考核的100项燃料、原材料消耗指标中,比上年降低或持平的有76项,全省工业部门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上年的7.01吨下降到6.61吨,下降5.7%。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88%,优质品率23%,优质品产值达95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1.9%。在全国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金牌4枚,银牌7枚,获奖总数居全国第7位。在全省产品质量评比中,有743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企业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横向经济联合有新的进展。据对全省3080个工业企业的调查,目前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占72.3%,大中型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占62.7%,小型国营企业放开经营的占42%。改革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377元,比上年提高6.9%,是近几年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横向经济联合广泛兴起,已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科技领域。到1987年末,我省已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市、县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组成联合企业和企业集团505个,全年共签订经济和技术协议3759项,引进资金2.8亿元,开发新产品661种,创名优产品125种,新增产值12.2亿元,新增利税2.03亿元,使256个企业扭亏为盈,为我省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10.8%,上交利税增长8.6%,但经济效益差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与“双增双节”的目标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可比产品总成本上升6.7%,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2.6%,亏损面比上年扩大3%,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18.8%,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延缓9.5天。目前,工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仍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电力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基本建设战线认真贯彻“三保三压”方针,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有所控制,重点建设和更新改造得到加强,投资结构有所改善。1987年全省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1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8.1%,低于上年增长9.8%的速度。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12.8亿元;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城乡个人投资11.7亿元。
在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2.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施工项目2879个,比上年减少28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减少205个。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生产性建设投资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66.7%上升到69.2%;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9.2亿元,增长1.1%,由33.3%下降到30.8%,竞相大上楼、堂、馆、所的局面初步得到控制。全年未列入计划考核的投资3.2亿元,比上年下降57.4%。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交通邮电投资完成7.4亿元,增长34.5%。全省4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6亿元,为年计划的102.3%。国家和省计划要求全部或单项投产的哈尔滨三电厂、富拉尔基二电厂、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黑龙江送变电工程、滨洲、滨绥铁路复线等15项大中型项目中有12项按期或提前建成,并交付使用。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石油开采42.8万吨,煤炭开采87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0万千瓦,输电线路628公里,木材采运5万立方米,乙烯30万吨,铁路铺轨38.6公里。但由于资金不足,影响了部分项目按期交付使用。
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省更新改造措施投资完成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用于节约能源、增产、增加花色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额分别增长12.5%、44.9%,11.4%和5.9%。全年有1268个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1987年,油田维护及森工、矿山开拓延伸等其他投资2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在全省国营建筑企业施工的5792个单位工程中,已有5452个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承包施工面积588.4万平方米。城镇集体建筑企业中实行承包的有815个,占全部企业的83.3%,承包施工面积775.6万平方米。改革促进了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全民建筑业全年完成产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员劳动生产率9118元,比上年提高16.7%。全优工程率达到41.5%,共有180项工程获得优质工程奖,比上年增长38.5%。其中省优质工程甲级项目55项,乙级项目125项。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客货运总量有所增长。1987年全省各种运输工具共完成货物运输总周转量73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其中,铁路629.1亿吨公里,增长5.2%;公路40亿吨公里,增长22.4%;内河13.9亿吨公里,增长0.3%;民航49.97万吨公里,增长19.9%;输油管道51.5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
各种运输工具共完成旅客运输总周转量209.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铁路151.8亿人公里,增长8.3%;公路56.3亿人公里,增长39.2%;内河6914万人公里,下降4%;民航3859万人公里,增长82.3%。
邮电通讯有较大发展,1987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4295万元,完成计划104.3%,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信函件增长8%,报刊发行下降1.9%,电报增长19.5%,长途电话增长16%。年底市内电话户数达13.1万户,增长12.4%。
交通运输和通讯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仍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省内商业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1987年国合商业部门收购商品总额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省内工业品购进增长4.9%。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扣除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1%。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214.2亿元,增长14.9%;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22.2亿元,增长26.1%。全省主要消费品的社会销售量同上年比较,食用植物油增长5.3%,卷烟增长18.5%,各种酒增长9.8%,呢绒增长4.8%,绸缎增长4.5%,电风扇增长19.2%,录音机增长10.5%,电冰箱增长90.6%。但总的看,市场紧俏商品面扩大,猪羊肉、食糖、名牌高档烟酒、纯棉针织品以及名牌高档耐用消费品货源偏紧,供需矛盾有所扩大。
开放式的流通体制,促进了各种经济形式零售额的增长。1987年全民所有制经济商品零售额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集体所有制经济商品零售额72.4亿元,增长12.2%;个体经济商品零售额36.6亿元,增长28.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商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7.8%。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全省集市网点数已发展到1443处,比上年增加129处,集市贸易成交额27.6亿元,比上年增长42.3%。
商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商业厅和供销社系统商品纯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4.2%,实现利润增长45.8%,上交利税增长12%,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快11天。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偏高。1987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9.6%。分城乡看,城镇上升10.1%,农村上升6.6%。分商品看,副食品类上升16.7%(其中蔬菜上升23.3%,肉禽蛋上升18.7%,水产品上升19.3%),粮食类上升4.8%,衣着类上升7%,日用品类上升8.2%,医药器械类上升6.5%,燃料类上升15%,农业生产资料类上升6.5%。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9.7%;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6.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1987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进出口贸易总额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出口总额8亿美元,增长32%;进口总额1亿美元,下降24%。全年对苏联边境易货贸易总额3423万瑞士法朗,比上年增长32.8%。首次在3个边境口岸城市与苏联对应城市开展了一次性等值易货贸易。外销市场进一步扩大。目前我省已同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科技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1987年全省批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27户,总投资3.12亿元,其中吸收外商投资7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7月份省政府召开的商品经济技术洽谈会,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客商参加,签订技术合同30项,出口商品成交额5006万美元。我省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探亲、访友及从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6.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接待外国人2.05万人,接待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4.26万人。全年旅游外汇收入达2706万元,比上年增长31.9%。
七、财政和金融
1987年,全省财政从增收节支入手,广开财源,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取得了较好效果。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52.89亿元,比年度预算超收1.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1%。财政总支出65.6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3%,加上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全年财政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金融市场日益活跃。各类银行积极融通资金,开展短期拆借业务,大力发展储蓄,开辟了多种集资渠道,存贷业务都比上年有较大发展,年末全省银行各种贷款余额388.1亿元,比年初增长12.3%,各种存款余额218亿元,比年初增长27.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4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现金支出415.1亿元,增长22.3%,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3.2亿元,比上年减少47.2%。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87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4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167项。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1187件,获准专利298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987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1717人,在校研究生5349人,比上年增加394人;有922人被授予硕士学位。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41所,共招收本专科学生2.4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在校学生7.47万人,增加0.1万人;毕业生2.29万人,增加0.81万人,增长54.7%。
中等教育结构继续得到调整。1987年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4%,在校学生6.1万人,增长3.9%;技工学校招生3.12万人,增长3%,在校学生8.11万人,增长34.3%;普通中学在校生206.3万人,增长0.96%;职业、农业中学在校学生15.6万人,比上年略降0.2%。职业学校和技校学生数占整个中等教育的比重略有上升。
小学和学龄前儿童教育有新的进展。全省小学在校学生达43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8.4%提高到98.6%。全省有幼儿园2776所,在园儿童53.6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
各级成人教育持续发展。1987年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达1.73万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6.86万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1987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部,摄制电视剧17部,制作广播剧58部,年末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6043个,共放映82.4万场次;有艺术表演团体110个,共演出2万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373个;公共图书馆90个;博物馆16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4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4座,电台全年节目制作12858小时。电视台23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526座,其中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5座,电视节目制作2536小时。全年出版地方报纸65542万份,出版各类杂志7208万册,出版图书18335万册。
卫生医疗条件继续改善。1987年末,全省共有医院、疗养院和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8862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5.97万人,护师、护士3.51万人。医院病床达到10万张,比上年增长2.8%。爱国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防病治病的水平有较大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87年,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金牌74枚,银牌64枚,铜牌61枚。群众性体育活动有了广泛开展。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4329次,参加人数123.8万人,有228.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民生活
劳动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劳动就业人数增加。1987年全省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8.9万人。年末全省职工人数为80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万人,其中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已达42.5万人,占5.3%。城镇个体劳动者发展到33.3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含肉价补贴)106亿元,比上年增长8.3%。
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87年城镇居民平 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793.6元,比上年增长6%,但由于物价上涨,部分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有所下降。由于农业受灾,农民收入有所减少。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74.05元,比上年下降0.5%,农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360.99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消费水平略有提高。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87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10.5亿元,建成住宅363万平方米。农民个人新建住房501.8万平方米。
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8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7亿元,增长33.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由农村集体经济供养的孤、老、残、幼达3.7万人,农村集体办敬老院712个,共收养1.8万人。
十、人 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198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9‰,比上年上升2.69‰;死亡率为5‰,比上年下降0.45‰;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0.86‰上升为13.99‰,按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4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增长1.15%。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实际统计数字,与1月15日侯捷省长在省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部分预计数字略有不同。
2.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上述三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都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戢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