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工作综述
1987年,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了 具有妇女特点的理想道德教育和“三普及”教育(即普及实用技术,普及法律知识;普及家庭教育 ),在改革中加强了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更新观念,拓宽妇女工作领域,使我省的妇女工作 出现了蓬勃向上,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一、以普及实用技术为突破口的提高妇女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深入开展了以理想道德教育 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对妇女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 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妇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哈尔滨、牡丹江等市,在寒假期间 ,召开女大学生家长座谈会,组织女大学生搞社会调查,引导她们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大庆 市进行了“三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政治、经济形势; 旧新中国两种制度下妇女地位)教育。北安市妇联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市初步形成了妇 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网络。二是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激发广大妇女投身四化建设的积极性。我省养 鸡大王梁凤颖到中南海作理想讲演报告,给各级妇联组织很大的启示。哈尔滨市组织了“巾帼颂” 讲演团,伊春市妇联拍摄了“巾帼英华”“女能人”等14部电视专题片,制作了“四有新女性”的 讲演报告录相。三是开展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妇女的文明服务水平。各地妇联普遍 加强了对卫生、商业、服务行业、公用事业等窗口单位女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哈尔滨市妇联在2 万多名保教工作者中开展了以“一切为孩子、一切为四化”为主题的“天职奖”竞赛活动。双鸭山 市妇联组织了窗口单位女职工职业道德报告团,在全市作巡回报告。深入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 、长知识、做贡献”活动,4月,省妇联在绥化地区召开了普及实用技术现场经验交流会。一年中 ,这项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各地层层建立普及实用技术领导机构,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 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开展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咨询工作。全省参加乡镇以上各类 培训班的妇女有87万多人次。
二、以普法教育为中心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省把乡以上专职妇联干部作为普法学习的重点,共办妇女骨干法律学习班4217期,参加学习的 达33万2千人次。全省有52个地、市、县、乡妇联被同级党委评为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抓住典型案例,对妇女群众进行依法维权教育。尚志县17岁的少女于淑梅因包办买卖婚姻被残 害一案披露后,省妇联结合于淑梅受迫害案件,在全省开展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大讨论,对 广大妇女群众进行了增强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的教育,增强了以法维护自身权利的信念。深入调查研 究,解决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的倾向性问题。齐齐哈尔市妇联的《关于嫖娼卖淫情况的调查报 告》受到了省委的重视。各级妇联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对劣迹妇女的帮教转化工作,在查禁卖 淫嫖宿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通过层层举办培训班,加强了维权工作队伍的建设。各地 普遍建立了维权工作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发挥了信访网络综合作用,全省城乡基本形成了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纵横交错的信访网络,使大量的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以改革婚姻旧俗、普及家庭教育为重点的婚姻家庭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
广泛开展了改革婚嫁旧俗的宣传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哈尔滨市妇联与市电视台配合摄制了 “文明、健康、节俭办婚事”和“喜事新办座谈会”两部电视专题片,宣传正面典型,同时,就嫁 妆、彩礼、随礼、婚礼等问题开展电视讨论。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道办事处21名未婚女青年提出 的“结婚不要彩礼、不负债比阔,不依赖父母;比工作贡献,比婚礼新办,比夫妻和睦,比尊敬父 母”的新风倡议,得到全市青年的响应。各地妇联深入到农村乡屯和街道委组,发动群众建立了婚 事新办的群众组织。如“树新风,破旧俗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协会” 等。深化“五好家庭”活动,取得新进展。1987年,我省各级妇联本着:“控制数量发展,努力提 高质量,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扬五好家庭活动在综合治理社会弊病中的积极作用”精神,深化“ 五好家庭”活动。为提高“五好家庭”质量,各地妇联努力抓好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五好家庭” 典型,大力提倡“劳动致富型”、“智力开发型”、“开拓进取型”。各地在开展“五好家庭”活 动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在家庭,乐在家庭,学在家庭”的活动。
四、以加强基层建设拓宽横向联系为特征的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得到很大加强。
整建基层妇代会,充实了一批平均年龄在50-55岁,文化程度较高的离退休干部和工人担任妇 代会领导,使城市基层妇代会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强妇女干部的岗位培训,省妇联举办了地 、市、县妇联主任和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领导科学培训班,全省妇联系统综合信息工作人员培训班 等。普遍实行了妇女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转变作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姜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