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积极向生产投人
兴办家庭农场以后,国营农场已改变长期形成的“国家出钱,农工种田”的传统观念,职工正在逐渐成为国营农场新的投资主体。到1987年底的不完全统计,职工个人至少向生产领域投入1.02亿元的资金。这笔钱相当于国家“七五”期间每年给垦区预算内投资(拨改贷)的两倍。
兴办家庭农场后,职工首先积极购买农机。据统计,职工从场外自购链轨式拖拉机870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421台,联合收购机390台,各种农具3328台件,总投资4339.35万元。按家庭农场承包耕地面积计算,每亩增加农机投资3.93元。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家庭养殖业发展迅猛,很重要的原因是职工自筹资金大力发展的结果。职工自购奶牛、羊、家禽、貉等畜禽共投资2338.22万元,仅职工自购奶牛一项就投资2114.64万元,外购7340头奶牛。
职工以集资入股、以资带劳等形式,共集资1933.55万元,参加入股职工达4.5万人,兴办了114个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项目,对垦区发展第二、三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职工又把建设生产用房的投资承担了一部分,共投资85.82万元,自建了农牧业生产用房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过去每年农场建农牧业生产用房面积的40%左右。 (范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