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森工国有林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成就和经验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自开发建设林业企业以来,长期以木材为单一产品,砍木头、卖木头、“啃”木头,大量非木资源弃富于山,企业发展经济的路子越走越窄,造成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现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3年以来,国营林业局开始重视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现已形成采集、种植、养殖、采掘、加工、商饮服、建材、综合利用、营造林、林机修造多产业、多层次的多种经营生产。1987年实现产值2.88亿元,比1983年增长118%。在40个林业局中,多种经营产值超千万元的有32户。多种经营主要产品生产形成了一定规模。人参园4212亩,比1983年增长3.3倍;木耳3417万段,比1983年增长2.4倍;黑豆果25252亩,比1983年增长4倍;养猪21万头,比1983年增长19.8%;养牛1.8万头,比1983年增长64.5%;养羊3.4万只,比1983年增长12.3%;养禽240万只,比1983年增长84.6%;养鱼水面1.9万亩,比1983年增长106.2%。
以承包经营为突破口,加快资源综合开发步伐。通过改革,改变了经营管理“吃大锅饭”的状况,实行承包经营,由集体、个体和联营经营的占多数,有些实行股份制、租赁制。苇河林业局是我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企业9公里多种经营场,由场长杨庆珠对681公顷国有林地实行资源综合开发承包,由于各类生产经营者的责、权、利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使多种原来荒废的资源很快开发利用起来。营造集体自有人工林2050亩,林粮间作1596亩,栽植果树160亩,修建鱼池23处,养鱼水面13万平方米,修筑林间公路12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76万元,流动资金25万元,承包者平均收入达到1500元。从这个场承包看到的好处:森林得以恢复,国家增收税利,集体增加积累,个人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各具优势的拳头产品,林业局形成一局一品或几品。“小老穷”乌马河林业局1983年开始种人参,,到目前已达45万平方米,年产参29.715公斤,以短养长,收到了“短、平、快”之效,为企业扭亏创造了条件。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多种经营生产建设投入。1986、1987年两年共贷款78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294万元,用于发展多种经营。林口林业局虽然很穷,但自筹资金50万元开发石材生产,1987年向日本出口石材812立方米,创汇20万美元。
依靠科技进步,发挥人才和各种能工巧匠的作用,对采金、药材、食用菌生产推动很大。 (于明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