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改革综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庆油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经营机制,逐步在油田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具有活力大、动力足、约束力强的经济管理体制。
9年来,在全局建立起以原油产量包干为主要内容的逐级承包经营责任制,形成了一套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包干指标分解体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核算体系,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油田生产建设任务和经济指标逐渐落实到基层和岗位工人。围绕增强二级单位活力,划小核算单位。下放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分级分权管理,管理局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过去每年1000多项减少到122项。改革分配制度,对各二级单位实行效益工资和不同形式的工资奖金含量包干,对职工个人实行了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制。改革生产管理方式,推行项目管理、甲乙方制度,形成了一套以勘探、开发单位为主体,以内部市场竞争为契机的新型生产运行机制。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全面推行了局长和内部二级单位厂长、经理负责制,理顺了各级行政、党委、职代会之间的关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油田技术市场,实行技术成果有偿转让。改革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调整专业设置,实行开放办学,9年中智力投资费用累计达到4亿多元,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油田替代产业,对原有厂、店进行改组,并新开发了石油机械、新型建筑材料等5个支柱产业,与10个省50多个市、县的105个企业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准备工作。
改革给油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原油生产连续12年实现了5000多万吨的稳产,油田综合开发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累计生产原油4.78亿吨,工业总产值达到539.89亿元,上缴利税312亿元。在一个拥有20万名职工、50多个二级厂、公司、1000多个基层生产单位的特大型企业里,油田领导干部基本摆脱了日常事务,二级单位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基层单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千万名职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9年,增加就业人员6.4万人,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1.4倍,有6万多户职工住进了新建的楼房,各项文化、体育、集体福利等设施也逐步配套建设起来,职工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李 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