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机厂的新变化
1987年三大主机厂以改革统揽全局,在工厂内部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哈尔滨电机厂坚持深化改革,取得了产值产量双突破,重点产品创“三新”,全年共有23项(次)工作分别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全年实现总产值、销售收入,上缴利税同步增长。总产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5.7%,提前3年实现了产值翻一番的总体规划目标。综合产量突破3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通过国际投标和合作生产,出口创汇近800万美元。在完成国家重点任务中,开创了“三个新”:一是仅用3个月的生产周期制造完成葛洲坝18号机组并发运出厂,创造了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生产的新纪录;二是试制了国内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通过了出厂试验和定子特殊运输关,标志着我国重型汽轮发电机制造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成功地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完成了宝钢2050轧机配套电机83台总容量3.7万千瓦的制造任务,使大型交直流电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的新水平。全年完成科研项目160项,取得了11项重大工艺成果。开发新产品11项,其中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的研制,受到国务院重大办的表彰。
哈尔滨锅炉厂成为全省第一家荣获国家二级企业光荣称号的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亿元,比上年增长25%。电站锅炉产品产量完成2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6%,提前14年实现了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工厂积极扩大横向经济联合,使联营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联营厂家增加到32个,使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了2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科技进步要效益、要质量、要水平。在电站锅炉、辅机、阀门、容器、工业锅炉、核能设备等6个领域,开发研制了29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并开发了153项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使机械加工、热处理、焊接、冷作、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都达到了当代国际水平。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ASME制造许可证,标志着工厂的电站锅炉和三类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哈尔滨汽轮机厂产值、产量和商品产值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7%;商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6%;完成电站汽轮机13台2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
工厂推进技术进步,先后与机械委机科院、哈工大、清华大学等10个科研单位共同承担了23项设计,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攻关任务。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叶轮机械和热力学联合研究室,把国内一流(也是世界一流)的理论研究引入产品设计,从而为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与哈工大共同开发的汽轮机微控制系统,在哈尔滨热电总厂10万千瓦汽轮机上,经过半年多的闭环运行,完成了自动升速、参数检测,恒功率控制及抽气和高加水位调节等功能,各项技术措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产汽轮机实行微机控制开创了先例。
哈尔滨汽轮机厂和锅炉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改革道路,使原来的专职政工人员减少到占职工总数的0.8%,成为哈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哈尔滨市政府为表彰三大动力厂做出的突出贡献,先后为锅炉厂荣获国家二级企业、电机厂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荣获国家金牌奖和完成宝钢2050项目,汽轮机厂荣获20万千瓦三缸二排冷凝式汽轮机荣获国家金牌奖台开庆功会,给予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并颁发了奖金。 (张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