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军民结合开创新局面
黑龙江省军工企业发挥军工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军民结合开创了新局面。
1.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民品生产开始向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1978年全省国防工业民品产值仅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5.9%。经过9年努力,民品产值逐年增长,累计达21.4亿元。1 987年民品产值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42.14%,每年平均以62%速度递增。在全省国防科技工业中,已有45%左右的企业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35%左右的企业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开发生产的10多大类100多个品种中,形成批量生产的有轻微型汽车、保温车、包装设备、民用枪弹等10大类75个品种。目前,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民品生产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品种多样,适销对路,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多种系列,形成了既有国家及省规划的产品,又有企业自主开发零星产品的新格局。
2.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民品科研和开发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品方向发展。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几年来引进和改造的主要民品生产线10余条。通过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国民经济急需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投放市场一大批日用机电产品。同时开发了机器人、运12民用飞机、安瓶机、亚麻除尘装置、微型汽车发动机、包装机械等20余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民品开发已由最初的“找米下锅”打基础、上批量,向选择高、精、新、优、缺产品方向发展。
3.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民品开发开始向出口创汇方向发展。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努力将军品质量管理办法运用到民品生产上来。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民品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有67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银质奖和省优、部优产品称号,23个企业中有7个企业,十几种产品出口,产品运销近10个国家和地区。
4.开展多种形式经济、技术合作,横向联合开始向跨地区、跨省市和国际发展。在发展民品中,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开始打破自我封闭状况,突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军民企业的界限,采取定点协作、扩散零部件加工、投资入股、技术攻关、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发展和组建多种类型的经济技术联合体近30个,联合地方企业近200余家,给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栗岫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