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子工业的新发展

  1987年省电子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实现321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利税1988.8万元,比上年增长26.3%。产品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都有较大增长,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1.产值利税同步增长
    1987年全省电子工业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扬声器纸盆等7项电子产品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其中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97%。彩色电视机虽未完成计划,但比上年仍增长了59.8%(见表),“双增双节”运动取得较好效果。可比产品成本下降6.99%;资金周转天数为268天,比上年加快87天。通过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质降耗、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费用支出等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了经济效益。
    2.横向联合,促进新产品开发
    1987年有90%以上的企业开创了横向联合的新局面。
    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先后与辽宁省电子工业局、上海市电讯仪表局、大连市电子仪表局、浙江省电子仪表局、深圳市电子集团建立了协作关系。与省机械、轻工、电力、邮电、交通等部门建立定期对话制度,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机械设备,筹备跨行业企业“群星计算机外围设备工业集团”。
    进一步推动企业与企业的横向联合。齐齐哈尔北方无线电一厂和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联合设计生产铝合金炉,并和齐齐哈尔钢厂联合开发了大屏幕显示仪;双鸭山市晶体管厂与北京椿树整流器厂联产可控硅;佳木斯电声器材厂与天津电声器材厂联合生产出口扬声器,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向国家名牌产品靠拢,牡丹江电视机厂与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建立了联合体,定牌生产“飞跃”牌黑白电视机,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MS44-1A黑白电视电获二等奖。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工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所的经济技术联合。
    不少企业还先后与哈尔滨电工学院、船舶工程学院、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及大连工学院、电子部49所、54所、航天部771所等建立了协作关系。7月3日省电子工业总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组成了生产技术联合体,使哈工大成为黑龙江电子工业的技术后盾,联合体成立后,当年就共同开发了5个项目。
    横向技术联合,促进了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1987年科研和新产品试制计划共53项(不含哈尔滨市),按进度完成32项,占年计划的60%;年计划鉴定定型15项,实际完成14项,占年计划的93%。共投产13项,投产率为25%,新产品产值7500万元,占新增产值的82%。黑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磁尺数显表,为国内先进水平。鹤岗半导体材料厂的磁场单晶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微机三次谐波测试仪,是高可靠继电器产品的精密监测用仪器,属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
    3.深化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黑龙江省电子工业在深化改革中,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形式,有的实行租赁制、有的实行股份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全省60户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占企业总数的75%;实行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有47户,占企业总数的59%。牡丹江无线电器厂实行租赁后,产值比上年增长25%。龙江电脑商场试行股份制,1987年实现利税56万元,比1986年增长47.3%。齐齐哈尔北方音像制品厂租赁后,利润实现33万元,比计划超额28万元。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承包后,利润实现11万元,比计划超额6万元。哈尔滨市无线电十五厂,靠改革使濒临倒闭的工厂有了转机。
    4.技术引进陆续见效,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
    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1987年完成投资额3502万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861万元。技术引进项目陆续见效,1987年又有牡丹江磁头厂的数字磁头生产线、佳木斯印制电路板厂的印制板生产线、佳木斯市装潢木器厂的电视机壳生产线、哈尔滨特种元器件厂的敏特元器件生产线等4项通过验收投产。佳木斯印制电路板厂和佳木斯市装潢木器厂项目投产快,效益好,都按期或提前归还了改造贷款,获得黑龙江省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先进单位称号。牡丹江磁头厂的磁头生产线投产后,年产能力提高了39倍,由过去年产不足500套提高到2万套。
    1987年黑龙江省电子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年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经济效益还不够理想,亏损额比上年增加348.2万元,亏损企业比上年增加5户;产品的竞争实力不强,经营管理还不完善。 (李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