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工业长足发展
1988年,黑龙江乳品工业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奶牛头数不断增加。全省奶牛总头数达47万头,比上年增加6.7万头,增长16.6%;鲜奶产量81.8万吨,比上年增加15.5万吨,增长23.4%,使乳制品生产有了可靠、充足的原料来源。
二、加工规模逐渐扩大。至1988年底,全省有乳制品加工厂149座,比上年增加19座。日处理鲜奶能力达3522吨,比上年增加749吨,年乳制品生产能力达17.66万吨,比上年增加3.71万吨,增长27%,黑龙江乳品加工能力形成了相当可观的规模。
三、乳品生产持续上升。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生产各种乳制品97460吨,比上年增加19160吨,增长24.5%,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四、产品质量保持优势。黑龙江名优乳制品一直居全国优势地位,1988年又创“三优”产品10种。至此,全省乳品行业“三优”产品总数达75种,其中国优10种,部优25种,省优40种,优质品产量占乳制品总产量的45%,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五、品种结构形成系列。近几年,经过不断开发新产品,使全省乳制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奶粉、奶油、炼乳、干酪、液体奶、豆乳及麦乳精等7个系列40多个品种,逐步适应多层次的消费需要。
六、科学研究取得成果。1988年开展的牛奶保鲜试验、酸豆乳、牛奶快速检测仪的研究项目都已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有4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宾州乳品厂与省外合作研制的“速溶维他奶粉”等3种产品获全国星火计划最高奖——星火科学技术奖和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交易会国家级金奖;北安乳品厂推出的孕妇奶粉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省乳品技术开发中心和双城儿童乳品厂共同开发的“配制奶粉中间试验”获全国轻工业科技活动周金龙腾飞奖;肇东市乳品厂的“奶片的研制与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横向联合获新进展。全省乳品行业在已形成的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联牌生产格局的基础上,向联合集团发展,取得了进展。红星乳品联合公司共生产联牌产品近6000吨,增加利税300多万元,其中利润213万元;农垦乳业联合体联牌生产奶粉1400吨,新增利润120万元。横向联合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名优产品产量,而且联合各方也都得到了经济实惠。
八、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88年,吨奶利润全行业平均达到100元,比上年提高12.3%。据70家乳品厂统计,实现利税总额达8129.4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利润5851万元,增长19.7%。许多市县的乳品厂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黑龙江乳品工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资源、生产、技术优势,奶牛头数、鲜奶销量、加工能力、乳品产量、名优产品,均居全国首位。尤其技术优势居全国之冠,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的日处理鲜奶200吨的黑龙江乳品厂和日处理鲜奶100吨的富裕乳品厂已投产见效;日处理鲜奶100吨的双城雀巢乳品有限公司和日处理鲜奶40吨的泰康乳品厂也即将竣工投产。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武装起来的省乳品机械总厂和省乳品技术开发中心已经和正在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乳品机械总厂正在制造第一套100吨系列乳品加工设备;乳品中心已承担着乳品工业技术开发、新产品试制、质量检测和人才培训的任务,即将向全国输送专门人才。这些,都为乳品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实力。 (金士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