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管理局大面积治水收到实效
牡丹江农场管理局为了改变过去年年涝不能排、旱不能灌的被动局面,近几年来共投资1.12亿元,兴建大小水利配套工程950余项,完成土石方7131万立方米,治理配套涝区28个,解除易涝面积183万亩。据测算,增加综合经济效益近3亿元。
这个局低洼易涝地占耕地总数的70%。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这个局规定:每亩耕地每年提取1.5-2元做为水利建设专用资金,仅1989年,全局就自筹资金913万元,人均85元,用于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他们还投资1057万元,引进了MS140、225两栖挖掘机和MSl40-SL-S超长挖掘机等69台美日水利工程机械。在治理中,管理局把重点放在虎林片6个农场和兴凯湖农场等重涝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兴凯湖农场1987年以来先后投资450万元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共完成土方486万立方米,开挖干支沟渠700条,使15万亩低洼易涝地变成稳产保产田,1989年粮豆平均亩产超过200公斤,比治理前提高3倍,总产首次突破5000万公斤大关,比1985年翻了一番多。这个局还集中力量建设了八五六新河涝区、八五四、云山中干和八五八清河涝区等一批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位于虎林县境内的七虎林河流域内农场耕地117万亩,可垦荒地90万亩。1981年洪水泛滥,使流域内的百万亩耕地全部受淹减产,平均粮豆亩产只有21公斤,损失粮豆1.1亿公斤。这个局经过6年彻底治理,共完成投资3174万元,流域内的117万亩耕地基本上可以免除水涝灾害。1989年7月降雨量与1981年同期接近,但流域内粮豆作物平均亩产达141公斤,可增加经济效益2352万元。
到目前,牡丹江农场管理局共修建干支渠632条,长1763公里,其中大中骨干排干8条,控制面积达293万亩,还新建维修加固消险水库5座,灌区完善配套2处,有效灌溉面积达21万亩。 (王 海 刘锡荣 朱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