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统配煤炭工业概述 

  黑龙江省是国家主要统配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统配矿务局不仅担负着满足省内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对煤炭的需求,而且担负着支援东北经济区的任务。
    1983年初,国家为加快东北地区煤炭开发,尽快实现东北区内煤炭能源基本自给,决定对东北煤炭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打破省区界限,成立了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简称东煤公司),统一规划、开发、管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的统配煤炭工业。
    东煤公司是以煤炭生产、建设、经营为主,包括地质、设计、科研、教育和设备制造在内的煤炭工业企业集团。共有6个专业公司、19个矿务局、3个设计院、1个科技中心(包括2个科研所和1个情报所)、11所大中专院校和3个疗养院,有职工150万人,统配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东煤公司由国家能源部归口管理,并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
    从1983-1987的7年间,正值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的时期,黑龙江省统配煤炭工业在省政府和东煤公司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改革,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使全省统配煤炭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煤炭生产方面,通过大搞技术改造,大力提高挖掘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技术,保证了煤炭产量持续稳定增长。1983-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共生产原煤35295万吨。其中,1989年产煤5237.32万吨,比1982年增长1669.92万吨,年平均增长238.56万吨,占东煤公司19个矿务局年增长量的近一半,对缓解东北煤炭能源的紧张状况,促进我省和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全省统配煤矿的技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开采工艺、技术不断完善提高,普遍实行了倾斜长壁与伪倾斜长壁开采工艺,较之过去的走向长壁开采可节省掘进巷道25-35%。双鸭山矿务局近年来还成功地进行了前进式长壁采煤工艺试验,为大幅度提高单产创造了条件。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平均单产近17054吨,比1982年提高58.56%。其中,双鸭山矿务局双阳矿综采二队和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矿161综采队、城子河矿145综采队年产达百万吨以上。采掘机械化发展也相当快。全省统配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4.7%(其中综采机械化强度达到30.53%),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76.77%,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1989年,有3个采煤掘进队年成巷进尺破万米。采煤工作面支护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80%的采煤工作面(计131个)实现了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为1982个的7.7倍。支护形式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安全状况,而且大大降低了坑木消耗,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89年全省煤矿的坑木消耗已降至47.39M2/万吨,比1982年降低53.07%;百万吨死亡率比1982年降低84.66%。
    基本建设方面,速度不断加快,规模逐年加大。1983年-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共完成国家投资276228.13万元,建成投产矿井生产能力1294万吨,为保证统配煤炭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新建成投产的大中型矿井有双鸭山矿务局的新安斜井、双阳二井、东保卫一井、东保卫二井和鸡西矿务局的杏花立井、七台河矿务局的富强立井。煤矿建设的工艺技术有了极大发展,机械化施工程度达到86.2%,并拥有冻结帷幕、沉井高压旋喷等特殊凿井技术装备,可承担多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坑施工;大中矿井建设工期一般在4年左右。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建设各类巷道平均单进为:立井35.97米、斜井69.71米、岩巷78.56米、半煤巷135.58米、煤巷143.68米(注1989年未施工煤巷,此指标为1988年数),居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还多次创出国内各类巷道单进新纪录,立井最高月进达141.6米,斜井最高月进达402米。岩石平巷最高月进达310米,半煤巷最高月进达503米。近年来建成投产的新矿井不仅工期短,达产快、效益好和具有较高的现代化程度,而且还创造了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和用户的好评。1989年末,全省统配煤矿在建矿井项目12处,能力777万吨。
    煤矿设备制造方面,统配煤矿所属的鸡西煤机厂、佳木斯煤机厂,哈尔滨煤机厂和鸡西煤矿专用设备厂,1989年完成工业产值达15815.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统计),比1982翻了一番。其中荣获省优、部优、国优的产品产值达10124.8万元,占总产值的64%。鸡西煤机厂是国内主要采煤机生产厂家,其生产的MLS3-170系列、MG200系列、MG300系列及BM-100型,采煤机是国内主力采煤机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其中BM-100型煤层采煤机为省优产品,MLS3-170系列采煤机为国优金牌产品。佳木斯煤机厂是国内最大的单体液压支柱生产厂,其生产的液压支柱为国优产品。近年来,该厂还通过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开始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100型掘进机,填补了我省空白。鸡西煤矿专用设备厂是国内最大的液力偶合器生产厂,其生产的YL-400型、YOA-400型液力偶合器和TDE系列单体液压支柱为省优产品。生产的MAE系列安全钻是国优产品。哈尔滨煤机厂也是国家能源部骨干生产厂家之一,主要生产井下转载机、皮带运输机和各种液压阀,其生产的QEP-160型转载机为部优产品。
    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煤矿工人的生活福利、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1983年-1989年,共建成住宅253万平方米,职工人均住房面积由1982年的3.02平方米提高到1989年的4.57平方米,提高51.3%。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共有各类医院(不包括医务所)44所,医护人员7871人,床位6307张;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各矿区总医院装备水平基本上达到了省级医院装备标准,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综合医疗保健网络,有效地保障了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全省4个统配矿务局现有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富78处,游艺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馆278处,基本上满足了煤矿职工的文化需要,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全省统配煤矿还自办中小学199所,在校生167437人;自办技工学校5所,在校生4173人;自办中等专业学校6校,在校生2535人;自办大学及成人高校6所,在校生2879人。形成了门类齐全、多层次、多功能的煤矿教育体系,保证了煤矿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经过40年来的建设,黑龙江省统配煤炭工业已具备了相当规模,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1%。1989年末,全省共有统配煤矿36个,矿井59处,核定生产能力4046万吨,职工36.34万人,成为我国统配煤炭工业战线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娄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