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双鸭山市地方工业又有新发展 

  1989年,双鸭山市地方工业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和后劲的同步增长。全年实现产值2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4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035万元,实现利税18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8.6%和35.8%。完成技术改造11项,投资额达3054万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有47种新产品相继试制成功,批量投放市场。重点考核的63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2%,优质品率达到17.05%。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双鸭山市的地方工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市政府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化改革、努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针对第一轮承包中的问题,制定了完善承包制的办法和措施,及时出台了第二轮承包方案。这个方案中提出的“全员承包,风险抵押,集团经营,厂长负责”的原则,受到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到年末,已有85%的企业完成了二轮承包的合同签订工作。二是以搞活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内部配套改革有了新的进展。预算内企业中有25%推行了厂内银行。三是企业兼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效,已有7组17户企业实行了兼并。二、提高企业素质,努力改变企业落后的状况。针对地方工业企业基础薄弱、管理粗放、职工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以企业升级为龙头,以加强企业基础工作为重点的文明生产、设备升级和岗位练兵三项基础建设活动,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改善和基础工作的加强。地方工业有4户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4户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三、加强协调,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1989年以来,市政府充实加强了生产调度的力量,坚持五日报、旬分析、月调度的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市政府还多次例会,召集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研究生产形势,协调解决制约生产的各种问题。经过努力,全年为企业解决生产所需资金672.5万元,解决电力增容12770千伏安,还为一些企业解决了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四、提前抓早,及时为生产做好各种准备。1988年10月份,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就预测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降温,市场、资金、运力将会向偏紧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分析,市政府提出思想早准备,计划早落实,原料早储备,资金早筹措,合同早签订的五早方针。各企业按照这个方针,对1989年的生产进行了较早的准备,避免整治和双紧造成的消极后果,保证了生产的正常发展。五、突出重点,紧紧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局。地方工业中,一些盈利大户,如炼铁厂、啤酒厂、水泥厂、机械厂、染织厂等企业的变化对全局影响很大。还有一些行业,如化工、钢铁、地煤等,他们的发展对全市地方工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因此,在工作招法上,市政府对部分大户和重点行业实行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保证他们的发展,从而也就保证了大局的基本稳定。 (孙国鹏 刘维学 谢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