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城区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双鸭山市的城区体制改革从1989年6月继完成向岭东区放权的试点工作后,又在尖山、四方台、宝山3个区全面推开。现在,市政府有12个部门向区里下放的74项职能和权力已全部到位,运行情况效果显著。一、区政府的各项功能基本完善。一是完善和加强了各区政府的经济调控监督管理职能,有了工商、物价管理权;二是完善了各区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有了公安、交通、土地、房产、环境、卫生、财政、机构编制等管理权;三是完善了各区政府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职能,有了城区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权。健全和完善了区政府各项功能,使区政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政府。二、理顺了条块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过去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于市政府,区政府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放权后,这方面的关系得到了理顺,一是市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由过去垂直领导变为间接的宏观监督指导,工作方法也由过去的统包统揽变为指导和服务。二是各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业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权力下放后,使主管部门从繁琐的行政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业务工作。各区对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很重视,有的区领导亲自挂帅,调动各方力量,积极配合,密切了条块关系,争取了各项工作的主动。三是理顺了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按部门明确了责任,实行战线领导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职能部门的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增加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城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区级完全财政体制确定后,各区政府由过去的“伸手向市财政要钱花”转变为“自己挣钱花”,调动了各区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1989年,市财政核定四个区收入总基数为401.3万元,实际共完成财政收入922.4万元,超计划的129.9%,比1988年实际增长66.8%。四个区财政共结余资金177.6万元,是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区政府财政实力的增强促进了区街工业和城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区级管理权限的扩大,各区都把兴办企业作为“兴区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促进了区街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四个区的区办工业已发展到103户。1989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2442万元,为年计划的109.2%,比1988年增长21.4%;全市区街工业利润计划为54万元,实际完成67.2万元,超计划24.4%,比1988年同期增长23%;全市区街工业总积累为113.2万元。1989年各区共引进各类企业技术人才40名,开发新产品、新项目24个,新办企业8个,新开发的产品增值407.9万元。另一方面,放权后,各区政府如鱼得水,活了起来,充分运用赋予的权力,对城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加快了建设步伐,初步改善了区容区貌。1989年,四个区用于城区区政建设的总投资额为261.3万元,其中,区矿协作投资额为209万元,重点改善了城区道路、公用设施等。1989年,四个区共修路93.5公里,面积达109000平方米;新建厕所49座,维修厕所184座;安装路灯198盏;修桥3座。同时,各区还加强了城区环境管理力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管理人员,投放资金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斗、推土机等装备,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效能。通过城区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双鸭山市的城区功能,有效地调动了各区政府的积极性,区级政府的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孙国鹏 刘维学 谢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