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89年伊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1989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国民收入完成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森工产值实现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工业通过采取倾斜政策和扶持措施,发展较快,实现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农业生产夺取了好收成,粮、豆、薯总产量达17.6万吨,比上年增加10.5%。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也都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2.64亿元,比上年增长0.9%。财政收入完成2.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支出完成2.0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城镇居民储蓄余额已达8.328亿元,比年初纯增1.9913亿元,比上年纯增数上升28%。货币投放3.6293亿元,有效地控制在国家计划指标之内。森林工业、地方工业、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上年的57:31:12,调整到49:36:15。企业管理工作也有所加强,去年又有4户企业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7户被评为省先进企业。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按照有保有压的方针,根据财力的可能,进行了一些关系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建设。共建成住宅44.2万平方米,道路17.6万平方米,给水管线6400米,排水线路2万米。特别是基层场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小工队工人通勤、住宿等方面的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治理整顿中,经济秩序有所好转,清理整顿公司取得新的进展。对全市499户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吊销了208户不符合条件公司的营业执照,对政企不分和行政性公司分别进行了处理。木材市场和建筑市场的混乱状况初步得到改变。全市有331户木材加工和销售厂点被吊销营业执照,41个企业被限期整改。清理了计划外用工,清退了一批外地施工队伍,私包、转包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社会集团购买力也有所控制。乱集资、乱罚没、乱收费现象明显减少。以木材流通领域为重点的案件查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383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有效供给,改善了市场供应,稳定了人心,物价上幅明显回落。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指数为11.1%,比上年降低8.8个百分点,按省下达控制目标15.5%的要求,降低4.4个百分点。市政府被评为全省实施“383工程”先进集体,受到通令嘉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投资总额比上年减少5.7%。
    在治理整顿中,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营林、林产工业、地方工业、农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加强了重点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已完成科技项目60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4项,新上和结转星火计划项目12项,重点推广科技成果15项。教育工作,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生均占校舍面积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校舍砖瓦化为99%,暖气化达86%。实验室建设速度较快。有63%的缺房教师解决了住房。1989年,被评为全省“双改”先进市。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在动乱、暴乱期间,学校保持了良好的秩序。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班组长培训达100%,场所长培训完成73%,中级技术培训完成80%,农民文盲率下降到3.22%。文化工作,整顿了书刊市场,积极开展了“扫黄”工作,深化了文艺改革。卫生医疗工作,整顿了医德医风,医疗水平和防治能力有所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年初计划。体育工作,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得53枚金牌、17枚银牌和18枚铜牌,群众性体育活动有新的提高。 (荣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