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1989年,佳木斯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实现社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5.2亿元,国民收入20.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财政收入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超额完成了财政“保盘子”任务。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获得了好收成。实现农业总产值8.0895亿元,粮豆薯总产量达到12.0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1%,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养殖业在饲料紧张、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仍然有较大发展。生猪存栏达到385000头,比上年增长10.9%;奶牛达到9117头,增长8.6%;乡镇企业产值、收入、利润实现了同步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8.6%、18.3%和18.2%。
    工业生产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27.53亿元(不含村以下工业),比上年增长6%。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亿元,比上年增长8.5%,高于产值增长幅度2.5个百分点。实施“383工程”成效显著,市场繁荣,物价相对稳定。全年物价指数控制在13.4%,完成了省下达的14%的指标,较上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主要商品购销总额均比上年增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城乡建设重点突出,服务功能有新的提高。松花江公路大桥提前一年建成通车;中山路地下通道主体工程提前完工;近江锅炉二期供热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基础、配套建设和管理有了新的进展,市容环境卫生经过综合治理,在全省竞赛评比中名列榜首。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实行对外贸易切块承包以来,完成外贸收购额124亿多元,创汇514万美元。口岸开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贸易伙伴由上年的1个发展到30多个,实际过货63000多吨,居全国河运口岸之首,过货总额达到503万瑞士法郎。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正向综合配套方向发展。全市有98.9%的企业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承包、租赁和股份经营,并在领导体制、分配体制、用工制度、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在19户重点工商企业进行了“特企”试点。县级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稳定和完善。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市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5项;在已完成的15项“星火计划”项目中,有9项在全国成果展交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5%。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和省级金牌49枚、银牌26枚、铜牌32枚,市冰球队在全国锦标赛中又一次荣获冠军。 (赵静朴)